高淑云
【摘要】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而班集体在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农村小学生家庭的特殊性,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小学班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才能让小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关键词】农村 小学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96-02
一、引言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对班级的教学、德育、日常生活进行管理。但是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而且还具有教学任务,比如担任数学、语文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
二、现在班级管理的趋势
班级管理的方式趋于民主化、自主管理及探究式管理方式。其表现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中来。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小学存在班级管理的不科学性,管理的方式是批评方式为主,缺少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缺少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另外管理缺少理论方面的指导,这种情况造成班级管理方法的简单化。这样的教育方法对一些特殊的学生或心理脆弱的学生极为不利。犹如一些留守儿童,学生家长不在身边,家长疏于管理,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不适合学生时,班集体的管理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四、班级管理方法
第一,班级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管理的理念更新,进行实践创新,解决好班级管理与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与其他教育手段的整合问题。因为班主任有其他职务在身,有很多事情不能亲历亲为,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意培养班干部,让班干部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同时也要培养小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管理,班集体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第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多样化。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处好关系,另外要求学生,上其他课同班主任课一样,都要保持纪律与卫生。这样任课教师对这个班级就会有种很亲切的感觉。相互感染会对班级的管理起到作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管理目标,就不能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需要借助社会和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多方面的力量。
第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育人”是二者的共同目标。所以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更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与家长沟通上,班主任要与家长有种平等的原则。当班级学生出现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时,班主任要尊重家长,不要把主观意愿强加给家长,要倾听家长的想法,在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这样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工作。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应对不同的家长,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说话的态度。甚至还可以采取约见和家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家长在外打工的情况,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建立一种特别的约见方式实时的了解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小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及时的沟通,比如今天在学校的表现,发现小问题,用什么的语气与家长沟通,用什么的方式去与学生进行交流,家长与班主任要建立一种双管齐下的作用体系,使学生爱学习并成为一个好的优秀的小学生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四,在班级管理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推出榜样作用,激励学生自我管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兴趣。好习惯的养成有种很重要的情感因素是欣赏。学生间相互有这种表率效应,就会自律的要求自己,努力的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产生养成好习惯的愿望,进而付诸行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己的角色。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是渴望被别人认可,因此作为班主任尽可能的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一员。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锻炼,为锻炼小学生的多种能力,班主任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班主任不应约束学生的潜能,而是应该在班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锻炼和发展,这样才能创设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班集体。
最后,笔者认为班主任的工作适时的要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使自己在班主任这个职责上发挥最优化。适时的调整工作方法,依照现在的教育理念,紧跟教学前沿,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班级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周吉梅.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34)
[2]李云杰.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56)
[3]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 ,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