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8优2168水稻水肥高效调控技术研究

2017-07-14 08:19曹文华
农家科技 2017年5期

曹文华

摘 要:水和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田间试验,研究广8优2168水稻实施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下的产量,实践表明,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773.85kg/hm,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增幅7.37%,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水稻栽培模式,实施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以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广8优2168水稻;施肥总量;灌水量

我国是个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大国,其产量的高低与粮食供给关系紧密,与农业发展密切联系。所以,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因此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水稻要高产,品种选择是前提,科学的栽培模式是保证。目前,水稻的品种有很多。其中,广8优21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由广8A与GR2168组配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产性突出,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具有高抗病性,属两良种。下面,文章将通过试验研究,探索广8优2168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栽培模式,为指导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安排在广东雷州地区,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有80万亩,其中洋田种植面积56万亩,坑田种植面积24万亩;地处亚热带,常年20°-35°的气候温度长达11个月,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热量丰富,日照时长,一年可以种植生产水稻两造。试验品种采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广8优2168。

2.试验设计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突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的产量,本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栽培传统模式(CK)、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为施纯N221.85kg/hm、P2O556.25kg/hm、K2O146.25kg/hm。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移栽后7d施尿素360kg/hm+氯化钾150kg/hm,水分灌溉按传统灌溉方法进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但氮肥底肥用量增加,追肥次数增加1次,即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尿素120kg/hm,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氯化钾150kg/hm,再过65d施尿素94.5kg/hm。水分灌溉一般控制在30mm深,最高不超过40mm深,下大雨水位过深时,将水排至下大雨前水平。2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5hm。

3.试验过程

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CK):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移栽后7d施尿素360kg/hm+氯化钾150kg/hm+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7月10日用阿维菌素1500mL/hm+速腾1500mL/hm+吡蚜酮150g/hm兑水防治病虫,8月7日用稻腾450mL/hm+翠米300mL/hm+吡蚜酮150g/hm兑水防治病虫,9月6日用稻腾450mL/hm+毒死蜱1500mL/hm+烯啶虫胺150g/hm+拿敌稳150g/hm兌水防治病虫,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尿素120kg/hm,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氯化钾150kg/hm+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8月25日施尿素94.5kg/hm。防治病虫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水分灌溉深度比传统栽培模式要浅,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10月17日用收割机收割。

二、结果与分析

1.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其产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提示:病虫害管理只是保住水稻的产量,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才能帮助水稻增产增收。

2.灌水量调查

6月8日至9月6日调查两种栽培模式区水分灌溉情况,具体见表1、2。由调查结果可知,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灌水量为3852m/hm,比对照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灌水量少730.35m/hm,节水15.94%。

3.产量

提高水稻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战略目标,而水稻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773.85kg/hm,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增幅7.37%。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种植,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水稻的生产种植问题。如何改进水稻的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是我国水稻发展的永恒主题。试验结果表明,对广8优2168水稻而言,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为达到高产和资源高效相结合,促进水稻种植持续发展,应推广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参考文献:

[1]庞桂斌,杨士红, 徐俊增.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 2015(9):44-47.

[2]时红,才硕, 许亚群等.不同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对早、晚稻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