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需要学习吗

2017-07-14 18:56塞西尔·格勒谢廖沙
海外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咨询师培训班家长

塞西尔·格勒+谢廖沙

做家长需要接受巨大的挑战。家长们常常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就像现在,孩子们可能要打扰您30多次,您才能看完整篇文章吧。您现在是家长大军中的一员了,您是不是也觉得教育孩子越来越无所适从了?还好,不断涌现的家长课堂、培训班、讲座、书籍、博客、论坛、Facebook群组都在教我们怎么做个好父母。这些课程和论坛无非就是告诉我们,教育方法是学来的,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学会怎么做一个受孩子欢迎的家长。学习做父母,是潮流还是必需?

各类家长培训班或论坛定期或长期开班,价格不等,它们向所有人开放,但主要面向家长——已婚父母、同居未婚父母、三世同堂、同性恋家庭、单身爸爸或妈妈、祖父母抚育孙辈的家庭……位于摩泽尔省的家长与教育者学校组织家长们学习的形式包括家长咖啡屋,家长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讲座和主题讨论;几场聚会共同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及心理专家或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办的工作室(每次收费2欧元)。学校负责人说,无论家长们的需要和收入情况如何,这里都有适合他们学习的渠道。因为家长们都想教育出更好的子女,他们不想重复自己的父母在教育上所犯过的“错误”。

“家长们还从没像如今这样,对子女教育如此忧虑,如此渴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心理学者和精神分析学家马塞尔·桑格说,“这是个好现象,但是为人父母也从没像现在这么复杂。”孩子6岁前要学什么,孩子会走路前要准备什么,甚至是孩子出生前要做什么,都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都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家長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个人发展理论认为,我们的潜能只有被挖掘,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家长们渴望孩子能够显露天赋,但是他们也不想太勉强孩子。

从家庭教育书籍的热销就可以看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培养孩子》热卖后,作者劳伦斯·贝诺又写作了《有效率的父母》。接着凯瑟琳·盖冈出版了《和孩子幸福地生活》。想要做好父母的人把这些书当作教育圣经一般。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网络研讨会、群组和定期发送的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开始流行。例如:《5个秘诀让孩子自信起来》或是家庭教育专家举办的线上家长培训班(多于15小时的课程视频和实践手册)。

孤立感

“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我接受专业培训。现在我是全职妈妈,同样需要学习。”盖尔打趣道,她41岁,住在巴黎,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4岁。家长也成为了一种需要天赋和后天学习的职业吗?“家庭就像一个小公司,在市场经济下,管理者需要学会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怎样管理公司员工,怎样优化公司运营,”马塞尔·桑格说,“家庭教育有没有让您想到‘经营一词?例如几点睡觉、如何沟通、责任义务……在一个不稳定、充满焦虑的环境中,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掌握自己的生活。”

用与父母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需要勇气。改变家庭生活的模式,就会让我们承担一定的风险。居住在里昂的35岁的朱莉说:“我父母经常教训我。他们说:‘我们就这样把你拉扯大,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是啊,但是我不想这样教育我7岁的儿子了,我不想仅仅是看护他,让他活着就可以了。除了保证孩子的生存,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直到今天,每次我听见爸爸大声说话,还是会感到惊吓。父母的责备让我怀疑自己。我想做个好妈妈,尽管我知道这很难。”因为和他人的(祖父母、朋友、儿科医生、孩子的老师、媒体……)意见相左,很多做父母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被孤立了。

内容丰富的交流

当然了,不是所有家长都需要指导,但是所有人都需要获得支持。“我们看一个孩子,既要看到眼前,又要看到将来。他膝盖前的玩具可能引领他走向某个方向。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取有育儿经验的朋友们的意见,或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某些家长来说,家长培训班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独自培养孩子让家长陷于孤立的境地,让教育变得更复杂了。”家长培训班的学员妈妈贝娜戴特·马赛说。

咨询室和论坛的好处在于:找到教育问题中的根源,听取别人的经验,减少孤立感。跟别人交流自己的经验,然后在群体中寻找有着相同困惑的家长,互相鼓励。群体的智慧创造奇迹。“我们有时候会想出不错的主意,”贝娜戴特说,“在家长咖啡屋,咨询师和爸爸妈妈们坐在一起。咨询师不是给我们传授知识,而是让大家一起思考某种情况的解决方案。因为每个父母、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即使是同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每个人面临的困难和享有的天赋也是不同的。”

平等交流的原则困扰着心理分析师克劳德·阿莫斯。“家长们互相帮助是这些论坛和交流会必不可少的原则。家长们在交流中启发彼此、共同思考、互相帮助。但是他们为什么要为此花钱呢?咨询师弗朗索瓦·多尔图从来不做收费咨询。但是一些价格昂贵的论坛或培训班却想方设法让手足无措的父母们掏腰包。”一些论坛或咨询工作室象征性地收取少量报名费,但另外一些组织却收取数百欧元的培训费,有时候家长花这些钱仅仅是去听一场线上讲座而已。家长培训班或论坛激发的另一个矛盾就是:“那些售卖‘完美教育方式的心理学家,告诉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各种细节。对家长有用吗?儿童们的表现和心理,是需要学习的。但教育孩子的种种细则,却不是仅通过学习就能理解的。比如说,孩子应该多吃菜,是对的,但是吃什么菜,什么时候吃,用什么盘子吃,就不需要规定得那么详细了。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也是如此。有一些原则是家长应该了解的(例如儿童学习时面临的困难),但是做好父母不仅有一种途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方法。父母们怎样教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经历和价值观,他们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克劳德说。

有些咨询师可以很好地回答家长们具体的问题,比如怎么让孩子好好坐着不乱动,怎么让孩子早早睡觉,不吵着看电视。“有些教育方式都是常识,但是这些话被专家一说,家长们就更愿意听了。”心理学家和正面教育推动者贝尼狄克特·贝利伯禾说。一些管理情绪类的工具也帮了家长的忙(例如“愤怒盒”和“情绪瓶”)。居住在巴黎的皮埃尔,是一对7岁双胞胎和一个15岁男孩的父亲,他说这些小玩意丰富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我们从不气馁。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制造仪式感:一场家庭会议平息紧张关系;为某个家庭成员举行仪式……当然这样的仪式并不总能起到作用,但就算不能改变什么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探究新的方法,改变原有的规则,包容彼此。”

喜忧参半

居住在奥奈市的萨利玛49岁,她有5个孩子,最大的24岁,最小的6岁:“我儿子16岁,是个好学生,他曾经想退学。最初,我只能摆出家长的威严,管教他。但是这不管用。后来我学习了正面教育法,并参加家长讲座。我明白了,我儿子应该在学习了足够的知识以后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前,我从来不倾听他的问题,尽管有些提议是合理的,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这就恶化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家长肯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比如朱莉:“我的教育方式是很温和的,尽管有时候我自己都不觉得。我平等地和孩子说话。当我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帮助他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惩罚他。”盖尔讲述自己的经历时热泪盈眶:“我小时候被父母虐待,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参加了咨询工作室后,我发现自己是个很不错的妈妈,咨询师唐纳德·维尼科特也是这样说的。我的经历激励了其他家长。我没有把自己遭遇的不幸带给我的孩子。一个曾经被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就会成为暴虐的父母。”

改善亲子关系成了萨利玛势在必行的任务:“我参加了几次讲座,都是偏重理论指导的,很有意思,但是操作起来很难。在这个咨询工作室,大家都鼓励我跟女儿换位思考,当我尝试做出改变后,我感觉现在的生活真的焕然一新了。”仁慈教育的主要动机是同理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就更容易推测到孩子一天中经历了什么事情。一些家长难以察觉出孩子情绪的变化,这样他们也就难以对症下药了。

“看了这些讲家庭教育的书以后,我只感觉自己做错了很多事,例如威胁吓唬、大声训斥、独断专权……但是书里并没有提出好的建议,告诉我正确的做法。”37岁的贝阿说,她的女儿两岁半。培训班和书籍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让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如履薄冰,时刻记忆和反思教育原则。父母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那么多,他们那么累又该怪谁呢?“有一次我5岁的女儿发脾气,我按照书里教给我的办法,拉起她的手,与她建立身体接触,然后深呼吸,我设法理解她的需求,琢磨着她是累了还是需要安慰,然后找到合适的办法安抚她。但是无济于事,她继续一边吵闹,一边扔玩具。我无计可施,便训斥了她。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我责备她没能让我成为仁慈的妈妈。”劳拉叹息道,她今年48岁,在教育孩子时遇到了不少困惑。

家庭教育中的4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自认为能够理解孩子所有的需求,并时刻以合适的方式回应他们。马塞尔·桑格说:“实际上,四分之三的情况下,我们都没能理解孩子真实的需要。没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孩子可以不依赖我们,自己寻求解决办法。”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既不能指望他能完全自己解决问题,也不能处处插手孩子的事情。“当您的孩子第一次因为人际关系而经历挫折的时候,您不能只表示出您的同情,您应该让他认识到,痛苦是真切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心理学家克劳德·阿莫斯说。有些时候,语言是苍白的。如果您一定要用语言描述出他的某种情绪,这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暴力。

第二个错误:哄骗孩子。“哄骗孩子在短期内有效果,但是从长远看,却是灾难。”克劳德说。比如说,孩子想要糖的时候,一些书的作者就会建议家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看,飞机。”)或是让他想象愿望满足后的情形(“如果我们再买糖,就有很多很多糖了,我们把它们放在哪儿呢?”),以便尽快带他走出商店。“我们是在用成年人的技巧去欺骗孩子。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他会觉得,他有权欺负弱者。这样的话,还不如跟他说实话:为了你的健康,你可以吃糖,但是要适量,而且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如果他还是任性呢?那就花些时间和他讲清道理,定好规矩。一旦规矩定好了,他再想违反,那么家长就重复一遍规矩。第二次再違反,那么再重复一次。最多重复三次,因为他足够聪明,可以理解规则,这时候只要坚决执行就行了。”

第三个错误:做一个好家长必须经过深入的培训。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强调“仁慈教育”,这样的概念好像是让我们放弃传统意义上的“严格管教”。“相反,我们不是要放弃严格管教,而是应该提倡尊重式教育。的确,一开始,我们必须适应一种全新的方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但是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它适用于所有的家长、孩子,也适用于所有情形,每一次实践都是亲子间的磨合。”贝娜戴特·马赛说。家庭关系咨询师、心理完形治疗师马克·图海认为:“亲子工作室的问题在于,只告诉家长使用非暴力语言。不过,在家里,即便孩子听不懂大人说话的内容,我们所说的话还是会影响孩子。我们说的话可能让他们感到紧张,甚至让他们感到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孩子模仿家长,这时候家长所说的话和他们的行为就会对孩子起到持续的作用。”家庭生活构成了孩子童年经历中重要的一部分。萨利玛说:“我的孩子就特别重视家庭成员的意见。所有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去询问家庭成员的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我6岁的女儿也不例外,也要给出自己的意见。”

第四个错误:认为叛逆从根源上就是不好的个性特征。“孩子也需要看到大人经历心理上的低谷期,”马塞尔·桑格说,“如果他看不到这些,他就有可能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他有可能为了拿回玩具而咬别的小朋友,或是当所有人都说世界很美好,只有他一个人感到失落的时候,他会觉得不公平。”“如果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满足他,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家长是万能的,这样做会误导孩子,让他觉得其他所有人也都能忍受他的一切。”克劳德·哈莫斯说。孩子不是一个物品,他具有自己的人格特征。“你叫了他15次,他才来饭桌旁吃饭,因为他想证实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影响力。他叛逆,他不顾家长的期望,他匆忙地建立自己的小世界。”马塞尔说。简而言之,他不是我们心目中的乖孩子。他就是他,他有自己的个性、品位、脾气、想法。这也意味着他不能成为别人希望他成为的样子。“教育”一词的词源是“引导出去”,自我学习,冲破他人给自己建立的框架。这也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懂得的。无论有没有书本、工作室、论坛,我们都会在不断的尝试、挫折、收获中学会为人父母的道义。

[译自法国《大脑与心理学》]

猜你喜欢
咨询师培训班家长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长错了
培训班组图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画画培训班
同感的技术
荒岛培训班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