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残障视角下声景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开拓性研究

2017-07-13 07:00吴美娟曹俊坚朱凯王萍
现代园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

吴美娟 曹俊坚 朱凯 王萍

摘要:声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研究的新类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声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研究很快速,但几乎都以欣赏为主,这遗漏了声景观很大的一个特性——声景观对残障人士的身心恢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城市公园在残障领域的角度对声景观进行设计和研究,使视听结合,形成“双赢”景观。

关键词:声景观;视障人士;城市公园

以在城市公园中植入声景观在视障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是城市公园声景观品质提升和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很明显,比起药物,声音景观无法治疗视障,但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减轻压力,使身体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增强自我康复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提供娱乐休闲、社交,增加和陌生人交流的机会。

1研究的背景

根据中国残联发布的我国最新残障人口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残障人口逾8500万,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并开始道路和建筑的改造,但只针对于某些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场地,很少涉及景观环境设计。长期以来,在城市和景观的研究和设计中,一直致力于色彩、形式、结构和质地等视觉因素的营造,从而导致“视觉至上”倾向,忽视了听觉、嗅觉、触觉等对景观品质的感知与体验,单一感官體验会受外界的干涉,使残障人群在获取环境信息和移动范围受到约束。声景观研究旨在唤醒人们对听觉环境的感知,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环境建设需要适应不同群体的需要,特别是其中的1233万视障人群,他们对信息同样具有强烈的需要,而对于这一人群,耳朵往往是他们最敏感的器官。因此,创造良好的声音景观,使视障人群也能充分体会休憩空间的景观乐趣,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

2研究的现状

声景观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在基本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外关于此项研究较国内丰富,实验技术与学术理论以及社会活动都较国内积极,虽然声景观还处于探索时期,但是美国、德国等已施工完成了以声景观为主的专类景观场所,其中以听赏为主。而我国大陆对声景观的研究始于21世纪,起步较晚,目前关于此类景观仍未有真正实践,在2011年,全国第八届残运在杭州举行之际,浙江省政协委员王志良则提议浙江以经济强省的身份在杭州建造全国第一座“盲人公园”,可见专类的视障场所目前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注意,可惜在此之后就没有余音了。

当然,自从我国开始关注无障碍设计以来,在城市公园里也开始引入无障碍感官理念,例如南京盲人植物园、苏州盲人植物园、香港白普丽公园等等,这些都提高了残障人士的关注度。但是,这些只停留在植物的嗅觉和触觉的感官方面的体验,声景观的植入却少之又少,唯有在水景和音乐中有些体现。户外环境景观建设中无障碍设计发展缓慢,声景观在残障景观设计中在国内外很少出现,目前没有一个是能够提供残障人士多感官的娱乐和生活的环境,让正常人和残障人同时享受的环境,使其感受到同样的精彩生活。

3相关理论

3.1园林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理论基础 声景观与园林一样都是景观空间,对美的追求都有共同点。无论是人造声音还是自然声音,都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要考虑视听效果结合。在制造声音的同时要与自然融洽,各个元素都要服务于主题,注意景观整体意境的营造,即寓杂多于统一。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实质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关系的科学。简单说来,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心理发生不同变化并探求环境和心理之间的互动、因果关系的学问”。

3.2健康景观 所谓的“健康景观”是指能够对人的健康和康复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景观;其类型除了医疗保健中心和健康社区的附属景观环境,也包括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社交、休闲娱乐中使用的城市景观。

3.3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指通过设计一个安全、自由和宽松的游戏环境,与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人群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让这些人群能够在这种和谐欢快的游戏环境中真实地表现出自己,既能达到负面情绪的合理宣泄,又可获得增强自身感觉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机会。

3.4情感体验设计 情感体验设计空间的建立,是在一定环境中带着内在情绪和心理活动与时空文化背景因素等,进行情感符号组成情感体验。声景观环境的体验设计是将情感体验设计思想植入声景观当中,以声景观环境为舞台,以声音传播装置为道具,营造出一个以听觉为主的体验设计的声景观空间。

4研究项目在城市公园中的运用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将声景观引入视障人群的交流场所之中,将声音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对空间的声音环境进行整体设计,增强景观整体的协调度,渲染景观中活跃的氛围。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的“声”和“形”结合,使“视觉”转换为听觉,使“听觉”转换为“视觉”,创建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景观环境,培养视障人群认知世界的能力,创造适合于正常人群与视障人群交流互动的场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1)基于“声景观”在残障场所中的设计探索,对空间的声音环境进行整体设计,寻找环境中各种声音、借声与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认知自然、感知事物;(2)探索适用于视障人群之间交流的、可促进正常人群与视障人群交流的声景观场所,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健全社会服务机制,让交流无障碍;(3)探索适用于不同场所声景观空间,形成可复制的景观模式,更好地为视障人群服务,创建人f生的场所景观。具体公园中的声景观设计节点如下:

4.1入口导航地球 我们把整个项目地图刻在入口地球上,让残障者进入前有个大概的认识,让游玩公园之中的残障者更有安全感。

4.2斗兽园 在视障人群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未知,除了听觉只能靠触摸认识周边环境。这个场景以动物的声音控制为游戏方式,给参与者带来不安、迷乱、焦虑,同时伴随着冒险、好奇和兴奋的心理,从而提高视障人群认知世界的能力,摆脱单一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方式。

4.3儿童活动装置 设计内外双环的跑道,并加以地势的微弱起伏,内环适宜3~5岁的儿童,红色的塑胶跑道,平缓起伏的小爬坡,并设计小半球塑胶的抓扶器。外环是适宜6~10岁的盲童,绿色的塑胶跑道,平缓加以微起伏地形,适当增加运动难度,锻炼盲童的肌肉能量,并设有声声滑梯,缓坡攀爬,条状弧形圆润的攀爬器代替了以往方块状的攀爬梯,有效提高盲童运动的安全性。内环内是平地休息地,为家长提供照看盲童的休息椅,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

4.4 “空间感受”林间小道 调研期间,与盲校的学生相处才了解到,原来学校有定位空间的培训,他们的感知能力超乎我们的理解之外,视障人群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会较好于常人。于是我们设计一个听觉空间的林道,运用虚拟环绕声系统营造虚拟听觉空间,可以培训视障人士通过听觉,知道发生体的方位、距离自己的远近和对声音空间特性的感觉。

4.5迎风跑道及“雨弦” 经过我们到广州市盲人学校的调研,并且和该学校的学生出去活动的经历,了解到视障人群是多么渴望行走的速度加快,甚至跑起来。所以这个区域就是提供他们一个尝试奔跑的机会,从而带来一种释放的快乐。我们提出利用风的动能带动人行节奏,风向和风声辨别行走方向。

4.6海洋体验馆 建筑采用水晶玻璃的材料柱体,引体向上的个体参数化组成一个不规则微建筑体,形成视觉上的美观。进入水晶体微建筑,内部不见光线,是一个除去视觉以外的海洋全方位的体验馆。科技感受海洋的一切声音,比如海浪声、海鸥声、各种海底动物的声音等等。

4.7自行车轨道 自行车轨道是该项目的辅助路线,也是一条快速移动体验的路线。为了方便残障人士体验自行车上的幸福,重新设计后的自行车具有指向性和平衡性,难度大大降低,只需要靠双脚踩踏,带动车轮滚动,十分有利于解决残障人在大尺度场所之间的交通问题,也圆了视障人群驾驶自行车的梦。

5结语

近年来,中国对于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关怀在设施无障碍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城市公园作为居民和游客的休闲载体,提升了品质,但却缺少新意,声景观在视障领域的开拓是城市公园高要求和高品质的体现。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世界上的知名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男人的较量
倩园——再现自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大数据对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
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