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明
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省委、省政府实施重点功能區战略,打造江苏推进“两聚一高”主要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彰显了贯彻国家战略部署的江苏标志,将对我省沿江城市转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带来新的机遇。
南通作为唯一靠江靠海靠上海的设区市,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定位与要求,充分做好对接服务上海、跨江融合发展文章,放大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优势和特色,更好发挥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的门户功能。一方面,立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江苏双向开放的江海门户城市。利用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江海联运功能节点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提升面向国际、服务长江中上游及长江以北地区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江海门户”。另一方面,策应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发展布局,抢抓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机遇,构建“三港三城三基地”空间格局,着力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苏沿海湾区经济新增长极,打造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和Ⅱ型大城市,努力成为扬子江城市群与上海协同发展的“咬合器”。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抢抓全省跨江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建设机遇,积极推动北沿江高铁、通苏嘉城际、盐通铁路、沪通长江大桥等建设,努力实现与上海、苏南的交通互联互通从点对点连接走向网对网融合。以打造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为契机,推进南通港“一港八区”规划建设和港口一体化改革,构建江海河、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枢纽和分拨配送中心。
加快建设扬子江生态保护引领区。深入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规划、沿江发展“一张图”规划,大力构建沿江绿色廊道和滨海生态保护带,加快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长江入海口北岸生态旅游区,共建长江口生态保护战略协同区。合力开展环境联防联治,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以一体化的保护机制共守黄金水道及沿江生态安全。
加快建设江海联动产业发展新高地。围绕沿江“腾笼换凤”、沿海“筑巢引凤”,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打造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3+3+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等地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创新发展,构建通州湾苏沪合作园区、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等平台,推动船舶海工向高技术、特种船舶和豪华游轮等领域转型,打造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华东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推动“上海孵化、南通转化”,努力成为与上海全球创新城市相配套的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重要内容,全面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激发“双创”新活力。
加快建设跨江融合、产城融合示范区。顺应城市群多层级联动发展趋势,推动沪苏通经济圈建设,加强通泰盐等协作,提高跨江融合、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把握产城融合新要求,提升跨江合作园区能级,完善“飞地经济”发展机制。以“三城同创”为抓手,促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功能型向生态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综合功能。□
(作者系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张 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