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架构的研究

2017-07-13 13:50戴雯惠陈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实践教学

戴雯惠 陈燕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章通过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分析基础上,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研究以“项目贯穿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学;项目贯穿式;软件技术

1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不仅授予学生知识与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作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教学的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2校企深度合作,架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为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建立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与企业的融合,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企业提供项目资源,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按照典型的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采用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了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通过学生在企业按照职业人岗位实践学习来达到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不问断的学习,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对软件产品特点的分析及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保障,在软件技术专业中实行工程项目贯穿、岗位工作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程对接一个软件技术的项目,从而实现与软件类工作岗位的完整融合。通过三年对软件技术实践教学与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职业岗位职业素养的融合,实现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水平。

3架构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托

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合理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以软件技术核心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贯穿式”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架构,在课程的组织上,打破了课程界限,按能力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实验实训层次、建立模块式实验、实训体系。实践课程以核心技能和职业岗位为本,将“工作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工厂化”、能力考核“工程化”,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数量和场地足够、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要能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操作过程,顺利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4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分层目标体系

根据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分为3个层次:职业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特定能力。为准确定位软件开发的专业核心技能岗位的3个层次的能力范围,对典型的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的各个阶段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目前市场流行的开发语言分为JAVA程序开发员、.Net程序开发员和移动应用开发员应具备的能力。根据能力分析的结果,除去岗位特定能力以外,其余软件开发流程上各个阶段的能力是各个岗位类型的程序员都应具备的能力,称为专业通用能力或软件开发能力。最后,抽取工程化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作为职业核心能力。根据3种能力的依赖关系,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支撑专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以专业通用能力支撑岗位特定能力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分层目标体系。

5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架构

依据“项目贯穿式”的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架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架构,另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架构。

5.1以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构建实践教学内容

在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的实践课程内容体系中,每个模块中的实践教学课程性质不同,有的实践课程主要是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这些实践课程可认为是专业主要的和基本的资源模块,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为主,是面向工作过程的综合技术实践,它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完整性,其载体通常表现为典型的职业核心项目案例。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将项目案例更好地融人课堂教学,采取分段教学或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比如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基础性比较强,可分为两段来教学,第一阶段以理论讲授和验证性实训为主,学完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进入第二阶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再如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等实践课程,由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所需要的开发技术,因此可采用核心技能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以突出培养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和项目经验。

5.2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架构

第一课堂:以常规的教学计划内的实训课程教学为主,属于必修部分。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职业技能实训,以加强职业导向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此获得基础必修学分。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以自主性学生活动为主。在这个部分,可以完全放开也可以半放开地由学生自主选择,获得技能选修学分。

第三课堂:主要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岗位实战为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第三课堂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更为关键,因为只有与行业和企业零距离接触,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在这个部分,学生获得素质创新学分。

在实施中,把实践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这三种课堂之中,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均获得相应的学分,可以采用置换方式,置换第一课堂的部分学分。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软件程序设计”是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在常规教学计划中通过JAVA程序设计等系列课程来培养,但也可通过程序员认证、编程专业队、模拟软件公司等其他形式进行培养。现有本专业的某学生参加考证,获取了“高级程序员”证书(三级/高级技术),则可以免考J2EE开发技术这门课程,用技能选修学分置换基础必修学分,这就是“以证代考”。但如果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第一课堂没有直接的联系,则只能作为技能和素质加分,不能置换第一课堂的学分。比如,软件技术专业的某学生凭着兴趣爱好,参加了某营销类工作室的实习,则他虽然获取素质创新学分,但却不能置換本专业第一课堂中的基础必修学分,其实践经历,不能置换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三课堂”联动,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灵活多样和开放性的特点。

6结语

人才市场在变化,生源在变化,学校面对新形式,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用“项目贯穿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完全打破了基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岗位技能项目贯穿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培养实践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实践教学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软件技术的组合逻辑电路模型分析与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