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望理论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

2017-07-13 11:03马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

马进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加,事业单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对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员队伍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费鲁姆的期望理论,论述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期望理论;激励机制

0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产物,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在激励机制方面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扩大了事业单位的自主权,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仍存在一定问题。费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作用大小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即激励力量=期望利率×目标效价。事业单位激励水平越高,职工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

1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长期激励

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系统有效的长期激励体系。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来说,只考虑短期的工作需求,工作分析、人员规划工作缺失,用人制度缺乏灵活性。事业单位现有管理体制管得过死、责任感匮乏、思想僵化,“论资排辈”现象极其严重。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及使用过程中依然将人当作一种工具,凡事都以事为中心,忽视职工的投入,缺乏激励导向功能,不利于职工工作熱情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

1.2职业生涯通道狭窄

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岗位设置的限制,聘用人员不得突破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岗位等级,造成员工职业生涯通道狭窄单一。员工被定位在既定的发展轨道中,基层职工难以晋升,年轻职工看不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找不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资深员工缺乏干劲与拼劲,职业高原问题难以解决。事业单位职业生涯通道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发展,在选择、培育、使用、保留、激励人才方面出现困境。

1.3没有充分的分配自主权

目前事业单位划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此种分类比较简单。在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时,基本参照公务员的津贴补贴,采取了限高、托底、稳中办法,但不能完全满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需求。有的事业单位只限高不限低、有的只托底、有的则直接核定了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标准,奖励性绩效份额占比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没有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1.4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来说,人员绩效考核方法还一直沿用机关人员考核办法,考核只有定性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程序流于形式,考核未与岗位性质、岗位职责、职务等级挂钩,考核评价主观因素过大,信度和效度较差。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公平性、公开性,考核结果未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结合,考核结果对工资、奖金、职务升迁等激励因素的影响不大,致使很多人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造成“大锅饭”的现象,扭曲了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

只有认识到以上事业单位激励制度的难点,事业单位激励制度改革的思路才能逐渐清晰起来,才可以使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2改进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2.1优化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要以基本工资为主体,逐步提高基本工资比重;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下,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薪酬水平,按照职工贡献大小,结合职工工作能力、建立薪酬政策,确定薪酬水平,逐步建立对外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工资形式体现差异化,在适当范围内对薪酬进行调整,体现各行业的工资制度特点。研究制定除绩效工资制度外,其他工资分配形式,作为绩效工资制的有效补充。如年薪制工资、项目工资等工资分配形式。

2.2加强精神激励

提供职工与岗位匹配的培训机会。综合运用在职培训、自学、E-Learning等培训方式,促进职工技能的提升。培训的机会向核心职工、年轻职工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心理契约,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激励职工成长。充分调动老员工的积极性,引入导师制,发挥老员工传、帮、带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赶、帮、超的竞争态势,形成敢于竞争、勇于争先的组织文化,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惰性思维,以表彰的方式,树立标杆,形成榜样带头的力量。

2.3实施双职业生涯通道

事业单位能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通道,对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提升员工满意度、促进运行效率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职业路径,只有单一的上升通道。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阶梯从科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等一级一级往上晋升,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激励性弱,容易导致职工工作厌倦,影响工作效率。采用“纵向连通、横向贯通”的模式,增加工作的丰富性,激发员工不断迎接挑战,全面提升个人能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合员工发展的职业路径,帮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务层次的职工逐步建立职业锚,避免工作高原现象、工作懈怠现象的出现。

2.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激励性,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实际,依据各省、市对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相关实施办法,对其进行细化和完善,建立符合单位自身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360度绩效考核,改变传统的由领导决定考核结果的方式,采用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方式,既可以促进员工显性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员工工作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严格把控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考核内容,采用公开、民主表决、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收集职工的意见,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允许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绩效考核是一个互动过程,考核人与被考核人进行充分的绩效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改进绩效考核,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绩效考核结果应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职务晋升、培训和福利待遇挂钩,发挥绩效考核激励导向作用。

3结语

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完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创新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因素,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凝聚和用好人才,进一步激发人才动力,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事业单位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