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
摘 要:目前,装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蓝图中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是步入工业化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是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差,高端技术难以自足,需要通过技术引进才能够自行生产部分产品,故某些产业需要支付大量的附加费用,从而使得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陷入做工多,收益低的泥潭,进而危及整个产业。为了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从人才战略、自主创新以及竞争力提升策略着手,对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优化,掌握关键技术,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技术革新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251-02
1 现如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1.1 高端技术缺失
近年来,即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产业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大部分还未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飞机引擎及零件,高级型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以及数码产品的芯片等。故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领域常常被发达国家掣肘。在尖端技术方面,决不能长期依赖国外。不管是电子设备、数控机床还是其他装备制造业方面,我国的厂商在核心部研发生产方面都力不从心,几乎陷入技术引进的泥潭,关键技术和仪器均来自国外,一旦出现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将对国内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1.2 处于价值链低端
我国装备制造业现在大多还是将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将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由此可以看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准。虽然我国在价格方面比较便宜,相对有一点优势,但具有出口价格竞争力的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低,且大多是技术成熟,只需简单组装的产品;至于大多数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难以具备价格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综合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位于价值链底端。
2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问题
2.1 占工业总体比率低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比重和附加价值都是最高,其所占工业总体的比率基本上可以表明工业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稳步增长,占工业总体比率不断增加,但是,与美国、德国等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2.2 技术研发投入低
根据国际经验,企业的研发投入应占销售收入的5%,低于3%就将被市场淘汰,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4%~10%之间,而我国装备制造业则远远不及,甚至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减少技术研发的投入。如果所有的企业不注重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我国装备制造业将会陷入依赖外企技术的泥潭,难以拥有自身的技术专利。
2.3 外资挤压生存空间
如今,外资进军我国装备制造业一开始已经大大不同,不再是最初的合资建厂,而是逐步地并购企业。当外资不断迎合我国人民的喜好,向我国行情靠拢的情况下,不但可以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益不断压缩,减少生存空间,还将引起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度,导致国内许多弱小企业,最终不得已只能申请破产或成为外资企业的子公司或零件加工厂。
2.4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
产业集群的主要作用是使企业之间进行有机地结合,让有关联的企业相互合作,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探讨、研究并发现更先进的技术。目前,我国虽然已将装备制造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省份已制定了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但各地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愿分享其核心技术,并且企业之间的协调程度不高。虽然一些地方已经成立了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但大部分园区并没有发挥集群优势,分布比较散乱,更难有统一的政策协调和规划,提高产業集群的创新能力;大部分产业园区没有明确的目的,很多地方为了能够将园区卖出去,基本上有企业愿意投资,就建什么园区,园区里面企业很难做到相互之间合作,更不要说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2.5 品牌优势不明显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经有了不少中国名牌,但真正能在世界范围崭露头角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的完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与发达国家相同行业龙头相比,国内行业的顶尖企业规模只相当于其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2.6 装备制造业融资困难
对于大部分装备制造业的企业来说,资金是另一大困难。想要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登上国际舞台,在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资金、设备优化,产业升级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门槛高,对大部分小企业大多是不屑一顾,而是支持顶尖企业,所以很多装备制造业企业难以在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贷款。
3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加强国内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国内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同各类院校的合作,推行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资源共享,培养相关领域人才,联合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各类人才。另外,政府应加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的关键,高级技术工人的水平又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决定因素。
3.2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改变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是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之一。在自主研发方面,要放宽企业对技术研发的贷款制度,给予重要研发补贴,联合各大高校,科研院以及企业,组成技术研究小组,共同探讨重要技术的研发,并加快研究成果的投入使用。
3.3 协助装备制造业企业间的协同创新
在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各类型企业不仅在产业技术创新中应各司其职,还需要各类型企业的共同进步和良性竞争实现。政府在其中需要扮演至为关键的角色。首先,要明确确定各类型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和共同进步;其次,在政策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偏私,这样能够更好地创造企业之间的良好竞争关系。
3.4 引导装备制造业的升级
首先,政府不能盲目地进行引导。政府要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发展情况,设定不同的目标,要确保脚踏实地,不能跨阶段升级。由于我国现在部分技术还未成熟,过于着急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往往会适得其反。现阶段,要不断完善制造体系,不断提高制造能力,积累各个行业的制造经验,为行业的研发沉淀精华,为产业升级做好准备。其次,引导着力点要因人而异。
4 结语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保证其稳步地发展和提高,就是无形地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虽然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仍具有差距,但在我国政策的扶持下,研发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创新性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必将走向世界舞台,在世界贸易中再次刮起“中国风”。
参考文献
[1] 向一波,郑春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4):74-76.
[2] 李怀,邵慰.三轮驱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人才战略、自主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策略[J].产业组织评论,2015(1):87-114.
[3] 郑亮.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