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锡
摘 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必须紧抓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坚持以创新、信息、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提高核心竞争力,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續发展。笔者将以无锡制造业为背景,研究当前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235-02
1 无锡制造业创新发展背景与现状
1.1 发展背景
无锡作为制造业大市,拥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2015年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 698.8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 953.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0%(按全部工业计),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13.1万元,名列江苏省第二,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机械、纺织、石化、冶金和电子等五大支柱行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12 432.8亿元,占全市工业84.6%。
1.2 发展创新现状
1.2.1 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创新力持续增强
从研发和专利申请来看,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效果明显。2015年末,无锡市工业企业有研发人员达7.3万,无锡市工业企业R&D经费227.95亿元,同比增长6.7%。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5.7万件,同比增长4.48%,其中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到42.5%。
1.2.2 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创新活力明显,工业技改投资继续上涨,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 410.6亿,同比增长7.6%,而规模以上七大高能耗行业实现产值4 086.51亿元,同比下降2.6%。
1.2.3 政府出台政策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面对内外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无锡陆续出台一系列意见和计划,如《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2016年无锡市七大先进制造业推进计划》《无锡市“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2 无锡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1 全球制造业形势的剧烈变化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利润率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以美、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谋求经济发展新路径,分别在2012年、2013年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和《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再工业化”重塑实体制造经济,重振制造业的领导地位,重构全球社会分工。
2.2 国内制造业亟待升级转型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更加强调经济结构,而我国制造业也亟待转型升级、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当前无锡产品竞争力亟待增强。制造业产品以中间产品居多,资源消耗高且低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发也依赖引进,且新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不高。“微笑曲线”如魔咒般笼罩着制造业,随着低成本优势逐渐失去,而新的竞争力未形成,制造业将可能出现“断档”期。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其研发经费不到总研发经费的1%。反观推行工业4.0的德国,以严谨、创新、精工、高品质享誉全球。德国小企业占99.7%,产值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不高。生产线的改进以及技术长期依赖引进,自主创新占比少。
2.3 无锡拥有良好的“两化”基础
无锡的“两化”基础,为无锡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无锡作为制造业大市,居全国大中型城市前10位,制造业基础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无锡信息化水平较高,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4.46,基础设施、产业技术、知识支撑、发展效果等各项指标均稳列江苏省前三位。无锡目前已是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拥有省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250家,其中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全市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园区8家。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使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从订单到售后服务,大量的数据支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减少能耗及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关于进一步促进无锡市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无锡改革开放多年积累了雄厚的底气,那么本轮制造业“质的飞越”契机在哪呢?笔者认为“互联网+”就是最好的时机,把握好“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追求产品的品质和制造的高效,奠定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制造业发展基调,最终实现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大飞跃。
3.1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被空前放大,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我们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精准预测产品需求。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从产品终端倒逼制造业生产的改造升级,制造业将面对从生产导向的产品单一量大到以消费为导向的多样小量“个性化”需求转变。IT和OT(Operation technology)高度融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在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中,数据流、资金流、物流在平台汇总,系统分析即时反映运营状态,使得企业决策和生产更富“柔性”。工业云平台和服务平台使得供应链协同,打通上下游的企业数据流通渠道。共享和跨界应用,使供应链达到整体优化,提高综合竞争力,各企业从中受益。
3.2 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打造制造业企业独有创新力
《中国制造2025》曾提出,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由政府牵头,推动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创新中心、创业园、孵化器等平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机制。其次,以“用”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加大企业自身研发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制造行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在新的网络化创新环境下,创新不能仅依赖从制造一线挖掘技术改造和创新,而是需要从产业链和价值链整体利益出发,促进价值链和创新链紧密结合。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制造软件是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再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学研机构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科技研究成果顺利转化。
3.3 完善配套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
完善创新示范机制。政府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整合各类行政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PPP的(公私合作)模式推行创新研究中心,提高制造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形成制造业创新驱动的典型示范。
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多维度立体化保障科技创新热情和成果。从知识产权申请到应用,从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立案、调解、仲裁到审判,行政、司法应实现多方联动机制,畅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救济通道,提供法律保障。
融资模式创新,让政府和社会合力推动创新发展。2017年1月由发改委审批通过的第一支绿色债券启动,标志社会资本参与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的确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创新融资模式,制定和完善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发展基金的相关支持政策,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技改、研发等领域,加速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元,李兆友.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15(6):110.
[2] 辜胜阻.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4.
[3] 杨丽花,马相东.政产学研用一体制造业创新网络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