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晓雅
【摘要】宗教学刚刚起步的时候,宗教溯源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时间间隔太久,以历史或者考古学的角度来解释宗教起源几乎只能是构想,无法验证。因此,弗洛伊德另辟蹊径,从心理学角度来阐释前宗教时期的宗教现象,他认为远古时期图腾与禁忌的产生和原始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本文大致阐释了他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对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和禁忌产生原因的思考。
【关键词】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图腾崇拜
前宗教的历史几乎处于不可考的状态,图腾崇拜与禁忌的出现时间过于久远,追溯起来难度太大,没有足够的事实来说明真相。所以现有对图腾崇拜的起源方式的解答几乎都是推测。如果将原始人类视为人类的幼儿期,那么用心理学方法对原始崇拜以及禁忌行为进行假设和推测就很有助力了。《图腾与禁忌》就是从心理学角度人手,通过精神分析法来推测图腾与禁忌起源的。
可能是因为本书的结论并不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弗洛伊德并没有首先提出或者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开头列举了一个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乱伦的恐惧。原始人类对乱伦的恐惧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不同于触犯其他禁忌的人——等待他们的往往是自身因触犯禁忌而遭受的报应——触犯的乱伦禁忌的人会被其他部落成员猎杀,像是处理一件对整个部落有威胁的事情一样。同时,在很多部落里都存在外婚制,同一图腾的男女不被允许通婚,显然也是为了防止乱伦而产生的制度。那么问题产生了,到底是什么致使原始人类对于乱伦的极度恐惧呢?按道理说,那个时候的性禁忌观念以及伦理道德意识应该并没有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如果从乱伦后果上来看,就更不能理解了,即使以现在的科学状况也只能模糊地验证乱伦所带来的威胁,那时候的人类应该是不可能有条件理解乱伦带来的不良后果。从另一个方面上来看,对女婿与丈母娘,男子与小舅子的妻子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乱伦的恐惧也不能从乱伦的后果方面来理解。弗洛伊德列举了很多有关乱伦禁忌的事实来说明原始人对乱伦的恐惧,在其中最普遍并且严厉的一种,是存在于男人和其丈母娘之间的禁忌。我们并没有掌握足够的事实来证明这样的禁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因此,弗洛伊德试图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指出,乱伦禁忌的存在是防止人们做出某种事情,那么这种行为的前提就在于——这种事情对于人们有着潜在的诱惑力,人们有受欲望驱使而如此做的冲动。对乱伦的恐惧是因为潜意识中有驱使人们乱伦的欲望,他猜测,这种欲望以及对乱伦的本能厌恶形成了人们对于乱伦行为的禁忌。
其后,弗洛伊德开始转向对禁忌的讨论。在原始人的概念中,某些事物由于附上了神秘力量(玛那)而成为禁忌的事物,例如死者、国王、僧侣、生理期或者分娩的妇女等等。弗洛伊德认为触摸性的禁忌与精神病人的强迫性禁忌在本质上相同。禁忌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而禁忌的目的,明显是为了保护某些事物。针对禁忌的心理,明显能发现它存在有一种矛盾的情感——同时存在希望和反希望,他通过列举人们对敌人、统治者和死人这三类人的态度来说明这种矛盾的情感。杀死敌人之后将敌人头颅带回部落供奉,以求和解或者化敌为友,同时杀死对方的战士成为了禁忌的人,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各种禁忌的制约;对于国王,一方面用禁忌来保护国王的权力以及安全,给予国王高贵的地位以及荣耀,另一方面则用各种禁忌来限制并监视国王的行动,更有甚者,在很多部族中人们对于成为国王是避之唯恐不及的;而对于死人,无论是否至亲至爱,人们的感情都是恐惧并仇视的——很难理解为何感情会有这样彻底的转变,弗洛伊德给出的解释是,对国王以及死去亲友的敌意潜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另外,对于泛灵论以及巫术,魔法等看法,他认为这是思想的全能性泛化到其他领域而产生的。我们经常下意识地将一些事情的发生与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例如他在书中所举的女病人的例子,她将剃刀与不祥联系在一起,弗洛伊德解释说,她因为幻想到丈夫被剃刀杀死的喜悦感而感到焦虑惊恐,从而产生了对剃刀的禁忌,尽管二者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出于情感原因,这个观点并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结合自身体验来说,我们能够因为各种事情联想到亲友的死亡,但是亲友死亡这件事情的本身就足以让人焦虑并产生某种禁忌,这种焦虑显然不是因为幻想到亲友死亡的喜悦感而产生的。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种幻想能够让人产生喜悦感。
最后,重新谈到了图腾的产生问题。他介绍了弗雷泽和冯特等人对于图腾起源的猜测,但在这个问题上,他有另外的推测。他认为人们对图腾的心理在潜意识上与对待父亲的心理是一样的,图腾被认为是种族的祖先,图腾餐即是象征兄弟们一起杀死并吞食了他们父亲的过程的一种仪式,出于愧疚心理,父亲被奉为神并受到尊崇。不仅限于图腾,宗教、国王,都被看作是父亲形象的投射。对父亲的嫉恨,以及殺死父亲的愧疚,对自身的罪孽的认识,构成了早期宗教起源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