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孤独

2017-07-13 16:16程文俊
资治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黄州词人无人

程文俊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诗词创作,犹如一轮高悬于历史夜空的明月,指引着后人们在黑暗中前进的路。无论是放声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踱步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诗词总能让人为之一振、耳目一新。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乐观旷达的一面,其实在他诗词的血脉里,流淌的是孤独、寂寞的血液。世外高人是不会被它的时代所理解的,所以苏轼的这份孤独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更是无法掩饰的。让我们从他的诗词中寻觅他孤独的身影。

一、政治孤独

苏轼的政治道路充满了太多曲折,几经贬谪,漂零南北。才华横溢的他,早年因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受到朝廷的赏识,但是步入仕途之后,他很快陷入了党争。因与新法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他在《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这首词中,就流露出此时孤独的心境。词的上片表面写佳人,实际以佳人自喻,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折地传出自己的心声。正如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论到:“此词极写其特立独行之概。以上阕‘孤眠‘之‘孤字,下阕‘幽独之‘独字,表明本意。‘新浴及‘扇手,其身之洁白,焉能与浪蕊浮花为伍,犹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人汶汶之世也。下阕‘芳心千重似束句及‘秋风句言已深闭退藏,而人犹不恕,极言其忧谗畏讥之意。对花真赏,知有何人,惟有沾襟之粉泪耳。”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他成了政治上一个孤独的猛士,注定要独自冒险前行。

熙宁年间,因为与王安石等新党政见不和,苏轼自请出外为官。当他在地方上看到新法的种种弊端时,忍不住借助诗歌发泄内心的不满,这一行为激怒了新党,改变了他一生的政治命运。元丰二年,他被陷入狱,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诗案爆发以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无比痛苦和孤独的心情,他写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桶》:缺月挂疏桶,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被贬黄州初期,苏轼寓居在定慧院,此词正是苏轼在贬所抒怀之作。词的上片刻画了贬所凄清幽静的环境,意思是说:在院中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际,仿佛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这里的“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指,总之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下片紧承上文而专写孤鸿,意思是说这个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词中用比兴手法,借孤鸿自喻,正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这是一种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孤独,这种难言的孤独,更与何人诉说?没有人能理解,所以对于苏轼,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孤苦无告,没有比这更令他痛苦的了。

二、家园孤独

自从苏轼离开蜀地,走人仕途后,归家就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执念。“故乡归去千里”所以百思想、千系念,“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这种有家不得归的矛盾心理在苏轼的诗词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其《醉落魄·離京口作》中,这样写道: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词的上片写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酒醒之后,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如此景象怎能不让人心生寂寞。下片词人大梦初醒,发现自己在一叶小舟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满腔心绪向何人诉说呢?词人内心不免有些酸楚,这样飘荡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一句“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孤寂,可谓意味深长。

在另一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当中,苏轼也表现出深深的落寞感。一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充满了苦闷和寂寞之情。身旁无人“共孤光”,只能“把盏凄然北望”,可以说,此时的临风对酒,已不是初仕之时的豪隋满怀,也不是朋友聚会时的把酒言欢,这是一杯愁闷的酒,孤独的酒,浸润着词人的一腔血泪。

苏轼诗词中的这种家园孤独感不仅表现为漂泊无依,背井离乡,还表现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他借中秋的月,表达对离别七年的弟弟苏辙的怀念,正因为内心抑郁惆怅,才会对月长歌,将一腔孤独化为殷切的思念。同样,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苏轼更是表达了对结发亡妻王弗的深切思念,透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同弟弟的生离相比,和妻子的死别更令词人心痛。一晃十年,词人在宦海中沉浮漂泊,个中滋味,无人诉说。所以,他的内心无比寂寞,渴望在梦中与妻子再度重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即使再相逢,也是凄然以对,这份来自于现实的孤独和寂寞让苏轼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梦,安慰着孤独的心灵。

苏轼的孤独,是一种高贵的情感,使我们可以看见那个压抑时代里文人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也使我们清晰地看见文化产生的艰苦与辛酸。从他孤独蹒跚的身影中,我们看出古代文人太多的无奈和感伤,太多的孤独与落寞。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古代文人永恒的宿命。

猜你喜欢
黄州词人无人
杨优秀
白沙门
反击无人机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孤馆寒窗夜无寐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竹里馆
无人岛上的试验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