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对策分析

2017-07-13 03:06:12盛赟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杭州市养老机构

盛赟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杭州市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对策分析

盛赟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本研究基于对杭州市养老供需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提出发展和完善以社区为主体,社区、养老机构、政府和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破解杭州市养老难题。

社区主导 政府 养老机构 社会组织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据《杭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测,到2020年末,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80万,老龄化比例将达24%以上。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带来养老需求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结构趋于核心化的“4—2—l”模式,以及空巢家庭比重上升,家庭的养老负担较重,而机构养老供需错配,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均难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养老需求。因此,如何结合杭州市养老供需现状,因地制宜的提出发展杭州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意义重大。

二、杭州市的养老难题

通过对杭州市社区和养老机构的抽样调查及访谈得知,不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目前难以有效满足养老需求,发展中均存在资金来源单一、社会参与不足、队伍建设落后、政策不完善、硬件设备和服务内容满足不了老人养老需求的问题。截至2016年底,杭州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到159.13万人,其中九成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剩下的老人选择养老机构,而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亟需提升和完善,养老供给发展市场化程度不足,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公办养老机构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民办机构举步维艰。破解杭州市养老难题,需激发社区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以社区为主体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同时,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以及监督和规范,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其专业的理论、技术及运营经验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构建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三、完善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对策

(一)重点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促进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紧密联动

首先,提升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推动社区机构化。以街道为单位建立照护中心,辐射社区,实施照料中心的分级运营,将街道级照料中心打造成综合性街道养老服务平台,有条件的照料中心设立起日托和全托的床位,实现照料中心的实体化运营。同时,完善社区的各项常规养老服务,提升医养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例如杭州部分社区采用“互联网+”方式整合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为空巢、独居、孤寡和高龄、困难老年人发放“智慧养老”呼叫终端;为全市1500余位困难失智老人、残疾老人发放“平安云backey智能定位器”,提高老年人的搜救效率;试点为困难孤寡老年人发放“照护宝”,安装智能监护系统,提供全天24小时安防照护。其次,发展社区微型连锁养老机构,推动机构社区化。引导、重点支持社区微型养老机构发展,鼓励连锁化发展、鼓励公建民营化发展。同时,鼓励机构利用专业优势,将服务延伸社区。第三,引导社区和机构紧密联动,发挥社区的依托和平台作用,通过资金补助、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就餐、娱乐、医疗、日托、看护、慰藉等服务;养老机构也逐步瘦身,进入社区化发展,让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不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

(二)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政府在养老体系中的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

首先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优化社会力量准入及优惠政策落实机制,为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养老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准入、监管、退出机制,探索建立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和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采用政府补贴、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第三,加强对养老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社区与养老机构对接、以及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鼓励为老年人开展活动提供场所等各种便利。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市场力量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医疗等综合服务。最后,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三)发展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

一方面,鼓励多种类尤其是专业的社会组织与社区对接,整合社会福利资源,既有利于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效率,又可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和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金融、土地和税收等政策。创新养老服务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银行开发适合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养老服务贷款给予风险补偿等;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如上海市对企事业单位、个人改造利用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逾一年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变更。落实各项税收优惠与养老服务机构优惠政策,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全额免征、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收取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等亦有优惠措施。此外,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养老服务事业;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可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投资要求,设立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养老 的“绿色通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事业,大力发展与当前老人养老金收入相匹配的福利性养老机构。

[1]钟春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五个重点问题[J].经济纵横,2015(1):28-32.

[2]辜胜阻,方浪,曹冬梅.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15(9):1-7.

[3]戴卫东.创新杭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想[J].中国国情国力,2015(04):32-34.

盛赟(1984.02-),工作于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猜你喜欢
杭州市养老机构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9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1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