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文学与周星驰电影之文化浅析

2017-07-13 07:15:31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100024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星爷王朔周星驰

单 飞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 100024)

王朔文学与周星驰电影之文化浅析

单 飞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 100024)

文学与影视是一对密不可分的领域,它们同属于艺术范畴。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艺术,影视作为视听语言可谓来势凶猛。它是艺术的综合形式,最高表现形态。本文对王朔文学与周星驰电影之一隅,即“顽主”、“小人物”做了简短的探究,目的在于引出社会问题的思考,对目前大众文艺的探析。在阶级社会里,我们习惯用“底层社会、老百姓”诸如此类的字眼来形容普通人,在文艺领域里更习惯用“大众”。那么,大众文艺指的是哪些人,大家就自明其意了。本文对于“顽主、小人物”的探讨皆出于大众之意,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领会此文章深层社会文化的理解

顽主;小人物;文艺;社会问题;人物;矛盾冲突;语言;视听语言

提到王朔,就不得不先谈一谈“顽主”这个词。在词典中并未对“顽主”一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在网络上将其解释为:“顽主是北京话,指的是一种京味文化,一群不务正业的人,不过未必是不学无术。顽主最重要的是把玩儿当成正经事,玩出花样儿,玩的兢兢业业。顽主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跟家庭出身没有必然联系。”的确,精髓就是一个字——“玩”。任何一个作家的文学活动,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在一定的文学观念支配下进行的。王朔的文学,”玩”就是一种观念。

与文学紧密相关的影视领域,周星驰的电影已经被解释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上的众说纷纭,笔者不必赘述。无论是冠以无厘头,还是后现代主义,作为九十年代后风靡整个华语影坛的著名电影人,实在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鲜明的人物

要分析电影文学我们首先要谈“人物”。由于周星驰最早是以演员的身份为观众所熟知的,人物就成为周星驰电影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幽默元素之一。周星驰从影三十多年来,所饰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小人物。”喜剧之王”、“功夫”、“长江七号”等平民形象,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他被公认为华语影坛最受欢迎的电影人之一。那么,星爷的“小人物”和朔爷的“顽主”有无异同呢?在此,我们先不谈香港与内地的语言措辞方面的差异,我们思考一下二者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在大多数人中规中矩的生活过程中,有一些人,他们瓦解人们习惯维护的规范秩序,不再考虑自己的未来也不考虑历史。他们只沉浸在人生有限的乐趣中。这些人就是“顽主”。在王朔的小说中,顽主们的非“常性”,置于墨守成规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努力追求着挣脱一切传统束缚的新生活,可是又逃离不了现实的挤压。他们承受着时代赋予他们的痛楚和无奈。对于王朔来说,人既不高尚,也不卑鄙,不过是活法不同而已。这点和周星驰的“小人物”便拉开了距离。星爷的人物是努力拼搏,努力向上攀登的平民,他们并非无所追求,而是拼命的追求,他们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但是,王朔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真的就是无所追求,心中没有爱的平民吗?“空中小姐”是王朔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我”本来是一名退伍军人,退役后无所事事,外出旅游,遇见了当兵时认识的女孩王眉,产生了爱情。王眉沉浸在当兵时候的“我”,把“我”当成英雄来崇拜,爱英雄胜过爱“我”,她对于爱情的虚幻迷恋,使“我“不知所措。“我”毕竟是一个经历过风吹雨打的老兵,没有像她那样充满激情。对于她的要求,“我”根本无法达到。“我”能够给王眉的只是一个现实的人,一个英雄的躯壳,而躯壳内真实的“我”,能给她带来的就只有痛苦。“我“毅然离开了她。在得知王眉在空难中殉职后,“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在王朔的其它几部作品中,主人公们就更加贴近现实了。例如,“我是你爸爸”中的马车,“动物凶猛”中的马晓军一伙,等等。顽主们表达自己对既定社会规则的不满,但是越是如此,他们就越是爱的热烈,爱得真挚,活出自己,活出真我。于是,小说中这些思想反叛,戏谑但又纯情的人物则是王朔所追求的真人。

在这里笔者要特别阐述一下:周星驰的小人物最后都是有所大作为的,他们往往都是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再借助于神来之手,完成人物的目的。也就是说,小人物未必永远是小人物,顽主却永远是顽主。顽主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顽主的宿命都是一群普通人的宿命。当然,文学毕竟与影视有所不同,电影是视听语言。“电影是真实世界的一面镜子”和“电影是施展魔术的梦幻世界”。对于电影的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周星驰先生可谓运用得炉火纯青了。同样都是平民,顽主与小人物的命运完全不同,这得益于影视创作与小说文学的不同,文学与艺术在此融汇了!

二、对抗的情节

王朔的小说和周星驰的电影都存在着激烈的对抗情节。表面上是人物之间的强烈矛盾,实质上还是有很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比如,王朔的许多爱情类小说,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男女主人公明明相爱,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终究不能在一起,彼此痛苦万分。挖掘其中内在原因,在于顽主们渴望挣脱一切世俗的禁锢,这使得女主人公深受吸引。因为女主人公们本身也生活在束缚当中,内心真实的诉求被挤压着。但是,女主人公们无法摆脱现实,于是试图劝对方改变,幻想对方不顾一切的来爱自己。可是,男主人公们无力,也不想来承担这份爱。女主人公们发现这一事实后,自我的幻想世界瞬间就彻底崩溃了。而男主人公们这时才发现失去女主人公后的痛苦是比爱更无力承受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空中小姐”就是这种模式典型的例子。这是现代年青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既不愿意受现实的束缚,但也无法挣脱社会的禁锢。人毕竟是社会的人,更多的一面是人的社会属性。我们无法追求纯粹感性的精神自由,逃不掉现实社会,更逃不掉自己的内心情感。自由与现实永远是相生相伴的,既矛盾又和谐,伴随人一生的主题。

周星驰电影的情节对抗尤为突出,笔者看过周星驰所有的电影,他的每一部电影就冲突而言,几乎和人物的心理矛盾融为一体的。谈到情节对抗就不得不谈人物矛盾,尤其是主人公的心理矛盾。星爷的“喜剧之王”,是最为熟知的经典电影,这是一部自传式电影。主人公尹天仇除了和柳飘飘的爱情线之外,主要刻画了对于他梦想追求这一条主线。影片中对于一个无名小卒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尹天仇在片场因为表演欲太过强烈闯了大祸,被导演和李娟儿(莫文蔚饰)大骂,并且赶出了片场,又被场务(吴孟达饰)羞辱。之后,他继续打电话讨要表演机会,却又被无情的拒绝。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无不体现出小人物的卑微和懦弱。星爷的演技恐怕也是来自于生活经验更多一些吧!在尹天仇周围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一群终日无所事事可以肆意挥霍时间的人。尹天仇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嘈杂庸俗的市井之中,但却胸怀远大理想——“我是一个演员”。尹天仇的西服革履,和周围人物的格格不入,极好的形成了对比。尹天仇的理想与他卑微的社会处境,强烈的情节对抗,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笑中带泪的演技,向观众展示了小人物努力奋斗拼搏的艰辛,和社会的世态炎凉。小人物也许会翻身成为星爷那样的明星大人物,也许永远在昏暗的小屋子里穿着西服做着演员梦。本片无论如何,都揭示了每个普通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最终成为最受欢迎最难忘的经典电影。电影“功夫”就有些不太一样了。本来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小男孩儿,梦想当武林高手,结果受挫当了一个小混混儿。他欺凌弱小,想当坏人却难逃良心的谴责,最终被“上帝之手”所救,成为如来神掌的传人,替天行道。电影“功夫”的成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反应了大众对于成功的渴望,在绝望中能找到慰藉,把社会对于小人物的挤压至于绝境,不得不借助于神来之手讨得观众欢心。星爷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讨论小人物的,情节也自然建立在小人物的各种矛盾冲突之上。这也是体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具体表达的绝佳方式。

王朔的顽主与星爷的小人物的确相似性颇多,情节结构也难免重合。在这里指的是深层次的情节对抗。对于上述举例说明,关于爱情,关于事业,无论是顽主还是小人物,都对生活抱怀希望,对于理想不懈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快乐的人生是他们共同的人生主题。

三、戏谑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大厦的砖瓦基石,离开语言,文学就成为不可能。语言,不仅体现作家的表述方式,而且体现作家的思维方式。视听语言亦是如此,影视剧的台词更是能够展现影视剧风格不可或缺的因素。

王朔小说的语言是他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或者说主要是语言风格使他的作品大为成功。他的作品将一些无意的东西极端的夸大,达到一种陌生的效果,以刺激读者的想象力。在小说“顽主”中,王朔通过于观对父亲说的:“你怎么变得这么好吃懒做,我记得你也是苦出身,小时候讨饭让地主的狗咬过,好久没掀裤腿给别人看吧?”这是于观要求他的父亲来帮忙做饭遭到拒绝后说的一段话,通过这样的讽刺语言达到对父辈们的不满,和对传统革命教育的否定。所以不难看出王朔小说的语言特点内核是对传统的颠覆。他通过讽刺的语言创造了顽主的形象,也叙述了荒唐的情节。在他的描述中充满着对社会不合理之处的指责,这种指责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说出的。这种反差的力量突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周星驰的电影语言风格就更加让观众叹为观止了!当然,这是喜剧电影必须具备的因素。没有了调侃戏谑的语言,观众怎么会买账呢!星爷的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和大部分的喜剧电影都不一样,他的确有几分王朔作品语言的神似,却有着香港人独特的幽默和自嘲。这里面的确有一个地域的问题,因为笔者是北京人,和王朔是老乡,对于京味儿文化颇有资格论述。香港本土文化还是要从周星驰电影里面慢慢的体会才能知晓一二。周星驰的电影从喜剧之王,到功夫,大话西游系列,等影片,香港市井文化无不体现于其中。在喜剧之王中,有一句台词,“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臭跑龙套的”!这句台词的潜在意思是,我是有梦想的人,每个人都有,人可以有身份的卑微高贵之别,但是灵魂没有。社会的不平等,只能在人生境遇中体现,灵魂人人可贵,灵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人类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周星驰的戏虐,自嘲的语言的确和王朔的小说不谋而合,潜台词也是对传统对世俗的不满。语言结构都是严肃正统的词语加上日常生活化的语言的组合方式。周星驰在戏谑自嘲的台词中加入了大量的表演,使观众在视听中得到大量的信息,这是文学作品达不到的效果。一本正经的表情,可笑的严肃加上一本正经的言辞,最后以生活化的语言收尾,达到强烈的反差,冲击观众的视觉听觉,开怀大笑的同时也提供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文学本身就是艺术,视听语言是艺术的综合表达方式。小说与影视各有千秋,互为关联,对于艺术而言能够表现人类感性的最高方式当属电影。电影作为最年轻的艺术,最有魅力的事业,深入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无需认字,无需文化学历,人人皆可受到感动!文艺是大众的,没有阶级的,王朔与周星驰的作品很好的迎合了时代的需求。他们表现了现代人的迷茫,痛苦,热烈的爱,揭示了社会的不合理。王朔曾经说过,“文学就是排泄”,此话虽有些偏激,却也有合理之处。王朔与周星驰的作品相同大于相异,他们都是大众文化的先驱,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以此文,献给芸芸众生努力奋斗的人们,并向二位文艺前辈表示敬意!愿中国大陆和香港同胞共同不懈地努力打造中国文艺!

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解读—潘桦(第二版)等著.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3.4(2016.6重印).

猜你喜欢
星爷王朔周星驰
星爷
山西文学(2020年7期)2020-06-27 14:09:24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长江丛刊(2017年22期)2017-11-24 23:09:01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莫文蔚:没有星爷的电影我也不会有今天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你好!星爷!
风采童装(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文苑(2013年6期)2013-08-15 00:52:04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
云南画报(2004年4期)2004-09-10 08: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