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语言变异现象及其语用效果分析

2017-07-13 01:06:17布阿依夏艾孜孜喀什大学中语学院844008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变异

曹 阳 布阿依夏•艾孜孜 (喀什大学中语学院 844008)

《围城》中语言变异现象及其语用效果分析

曹 阳 布阿依夏•艾孜孜 (喀什大学中语学院 844008)

语言变异现象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多处采用语言变异,为语言变异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语言变异种类丰富多样,其中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在《围城》中较具有代表性,故本文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分析。

语言;语言变异;《围城》;语用

社会性是语言的特性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往、交流。语言变异,便是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产物。《围城》描述了抗战时期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事迹和经历,是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和缩影,书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有留学背景,接受过国外的教育,再加上钱钟书先生讽刺幽默的描写手法,书中多处采用语言变异,为语言变异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因此本人选择《围城》作为本次语言变异研究的语料来源。

一、语言与社会

“语言是社会之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实用的方方面面。”。随着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面世,现代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把语言抽象成一套高度形式化的规则系统”,试图寻找一个满足所有人类语言的最简公式。这两种语言流派过分强调语言的本体研究而忽视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二、语言变异及其形式

由于语言是人类在社会中交往的工具,必然会因为个体的某种需要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语言变异,“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对现代汉语语言系统规则的偏离或变异”。语言变异的产生,理论上为语言学家从事语言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在重视语言本体研究的同时更重视语言的社会性本质;在实践中,合理的使用语言变异不仅能增强沟通的有效性,还会使文章或谈话更加富有趣味,产生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

Leech认为语言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8种: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和历史时代的变异。本文依据《围城》中语言变异现象实例,分别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几个方面分析并简明阐述其语用效果。

三、《围城》中的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

1.语音变异

“指利用语言本身特有的韵律和节奏,在语音层面上进行变异”。语音变异不仅能增加趣味性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围城》中的语音变异表现为:

(1)他(指张先生)模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是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他说“very well”二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vurry wul”。

该处讲述的是方鸿渐到张先生家做客,张先生赶潮流,“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进行交流,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引起了方鸿渐的不适,所以拿他发音不准来笑他。作者采用谐音变异的方式,使读者明白张先生发音不准,也表达了鸿渐对这种人的装腔作势的厌恶。

(2)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鸿渐没听清她名字,声音好像“我你他”,想来不是Anita,就是Juanita。

……“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你。

鸿渐用“我你他”来称呼张小姐,表示他对张小姐不太喜欢,所以并不在乎她名字的正确读法,反而多了些戏谑的意味,不把她当一回事儿。

2.词汇变异

词汇变异形式丰富多样:用常见的语素搭配出新词、借词、文字改写拼音、改变单词书写形式等都属于词汇变异,本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汇变异加以分析。

(1)鸿渐道:“我忘掉问你,你在信上叫我‘同情兄’,那是什么意思?”

辛楣笑道:“这是董斜川想出来的,他说,同跟一个先生念书的叫‘同师兄弟’,同在一个学校的叫‘同学’,同有一个情人的该叫‘同情’。

“同情兄”这个词语不仅鸿渐从未听过,广大读者想必也没听过,作者借辛楣之口创出这个新词,故意用轻松的口吻去描述二人失恋的状态,悲伤的气氛没有那么浓烈,反而有明朗轻快之感,也使读者耳目一新,深觉汉字的奇妙。

(2)赵辛楣住在租界里,不能变房子的戏法,自信一表人才,不必惆怅从其有多少女人看中他,只说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

作者将“下”字改成“上”字,准确的表达了辛楣的前途无量,不仅可以继续做还会越做越高,体现出钱钟书先生活跃的语言思维和遣词用字的深厚功底。

3.语法变异

词与词的组合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但有时说话者为达到一定的语用效果而故意违反这一规则,便是语法变异。

(1)明天,他(指方鸿渐)替苏小姐搬帆布椅子,用了些力,衬衫上迸落两个钮子,苏小姐笑他“小胖子”叫他回头把衬衫换下来交给她钉钮子。他抗议无用,苏小姐说什么就要什么,他只好服从她善意的独裁。

“独裁”是贬义的,作者却用“善意的”搭配,表明虽然苏小姐认为自己的举动是“善意的”,但在方鸿渐看来仍然是一种“独裁”;

(2)通名之后,方鸿渐倒窘起来,同时快意地失望。理想中的韩学愈不知怎样的嚣张浮滑,不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p169)

若鸿渐“失望”,应该是伤心的、难过的,但作者用“快意地”来形容,证明这种“失望”正中鸿渐下怀。

4.语义变异

语义变异,顾名思义,就是使词语在改变原来的意思,或者约定俗成的意思,这种改变可以是词汇意义的改变,可以是色彩意义的改变,《围城》的语义变异就涉及上述两种,都达到了巧妙的语用效果。

(1)高松年身为校长,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胃通顺”的“通”,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接通到嘴里出来,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

“通”字若没有后面的解释,在上下文中易理解为“精通”。此番解释表明了高松年校长不把精力放在学术上,而是放在政治权利、人际关系上。间接表达作者对此种做法的不屑和嘲讽。

(2)可是自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居然有被他收罗的资格。

通常情况下,“收罗”是贬义的,而“资格”正面的、积极的。用在此处,显得“收罗”是件好事,使某个人获得了某种资格,作者这样表达,显然加重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围城》中几种主要的语言变异现象并简要分析了变异的语用效果。语言变异是对常规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是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必然结果,有更大的语言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因此常用于作家的作品中,以体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使用语言变异的情况,适当的运用语言变异既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库又使个人表达更得体更具有艺术性。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吴国华.语言的社会性与语言变异[J].外语学刊,2000(4).

[3]聂桂兰.浅析语言变异现象[J].井冈山社会学院学报,2002,23(1).

[4]郭凤兰.语言变异:本质、因素与结果[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

[5]杨瑛,任芳.语言变异在广告中的体现和运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2).

[6]张焱.语言变异建构社会身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曹阳(1993.09- ),女,汉,河北秦皇岛,在读硕士研究生,喀什大学,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方鸿渐围城变异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40
变异危机
趣味(数学)(2020年4期)2020-07-27 01:44:16
变异
支部建设(2020年15期)2020-07-08 12:34:32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8
年少莫学方鸿渐
海峡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 02:43:04
“围城”内外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27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文学教育(2017年35期)2017-02-08 08:10:44
“围城”之战
小主人报(2016年5期)2016-02-28 20:48:02
变异的蚊子
百科知识(2015年18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