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视角下的民间体育组织研究述评

2017-07-13 08:17李莎莎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间组织变迁城市化

李莎莎,朱 颖

(1.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城市化视角下的民间体育组织研究述评

李莎莎1,朱 颖2

(1.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我为进一步丰富民间体育组织变革的理论研究,回顾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城市化、体育组织、民间体育组织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民间体育组织在变迁、现状、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今后完善研究的思考。

民间体育组织;城市化;述评

1 城市化、体育组织、民间体育组织概念研究

1.1 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人口转化中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转化的过程。该词最早由西班牙的塞尔达年在《城市化概论》一书中提出的。城市化变迁促使文化的变迁,所以城市化与文化变迁研究近些年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王桂新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提出对城市化的理解,狭义概念就是指人口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广义概念,除包括人口城市化以外,还包括人们通常所说的土地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等。并提出,认清城市化发展规律,实现人的城市化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丁祖昱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研究》的研究中总结提出,城市化是一个人和非农产业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是以市场为基础对劳动力、资木、土地等资源进行非农化配置的结果,是农业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地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在城市人比重这一量的指标,还应有反映城市功能提升的“质”的指标 。

1.2 体育组织

1.2.1 组织概念界定 大多数学者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集合体或社会的一群人,通过协调活动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则是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理论“鼻祖”巴德纳将组织定义为:“2人或2人以上的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1.2.2 体育组织定义的研究 在夏征农等专家学者编著的综合性辞典《大辞海》中“体育组织”是这样界定的“为了合理而有效地发展体育事业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在性质上无论是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都具有共同特征“有一致的活动目标,有稳定的交往关系,需共同参与活动,并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肖林鹏在出版的《现代体育管理》专著中将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概括为组织宗旨(使命、目标)、组织规范(纪律)、组织成员、组织文化等。2010年学者阮刚在《“体育组织”研究——特征、功能、概念与分类》一文中提出体育组织是指专门从事与身体锻炼(训练)、运动竞赛、运动文化活动相关的,具有特定的(与运动或运动竞赛相关)目的、拥有运动相关资源并具有一定权威和制度的社会机构或团体。 同时,根据组织的内部结构关系将其划分为正式体育组织和非正式体育组织;从经济关系角度划分为盈利体育组织和非营利体育组织;从与政府关系角度出发划分为政府体育组织和非政府体育组织等。

1.3 民间体育组织

根据学者涂传飞2007年、2009年以及陈红新2008年、王俊奇2008年、占玉珍2009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中的对民间体育概念辨析研究成果,梳理出民间体育为非官方的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开展的,未形成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有一定的方式和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由此定义可看出,民间体育空间上较为广泛,包含传统体育与非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具有非政府性、地域性、民俗性、宗教性、健身娱乐性等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民间体育组织有多种称谓“民间体育组织”“体育非营利组织”、“非政府体育组织”“草根体育组织”“体育社团”“第三部门”等,在叫法上虽有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自主性、自愿性、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

2013年学者张宏伟在《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涵义、生成与功能定位》一文中提出相对体育民间组织的法定概念,草根体育组织更突出公民的主体地位,是指根植于社区基层,由民间自上而下发起,不具有被现行法规正式认可,但在相当程度上具备民间组织核心特征( 即非政府性、非营利性) 的各类体育组织。 2013年学者赵子江在《我国体育民间组织概念及分类研究述评》一文中对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体育组织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认为民间体育组织应包含体育社团,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体育基金会。魏来等学者在《体育学刊》上《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一文中认为,体育NPO就是指以服务大众体育方面的需求如娱乐、健身、身体训练等为宗旨,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不以营利为目地的公益性的社会组织。

学者黄亚玲在《论中国体育社团》基于社团的本质属性和特性,将体育社团概括为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综上,由于民间体育涵盖内容广泛性,在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上存在多种术语,本研究认为民间体育组织为非官方的广大民众自主、自愿组成,并具有一定组织性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2 体育组织的研究

2.1 体育组织发展研究

通过查阅知网发现相关体育组织的研究很多,那么对体育组织发展的梳理研究对当代我国体育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2014年5月刘晨亮在《我国近代体育组织研究》一文中根据体育组织成立动机、类型等特点将近近代体育组织划分为4个阶段进行研究,指出近代我国体育组织在不同时期政府管理差异较大,成立目的、发展规模、所起作用也不尽相同,这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下的体育组织都具有研究价值。2012年学者陈刚在《近代我国体育组织发展的历史转向》中依据不同阶段不同体育需求将近代体育组织从发展到成熟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研究,从体育救国到体育运动,从军国民体育思想到体育民众教育思想,体育组织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先进一步规范、成熟,完成从自发、自觉再到自律的转变。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我国体育组织蓬勃发展,对体育组织发展趋势研究上,2014年7月张立等在《我国体育组织机构研究》一文中基于我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库中的3.7万多个全国体育组织机构数据,从不同方面对体育组织结构进行研究,指出体育企业机构数量最多,体育社会化的进程正不断加速,公益性属性在体育组织中更加明显。

近年来我国体育组织的研究逐渐开始进入组织文化方向,国外在20世纪80年管理学上已有成熟研究。美国学者提出体育组织文化作为隐形的意识形态可通过组织故事和传说、象征、语言、仪式等文化表现形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学者张东军等在《体育组织文化探析》一文中认为强文化可以使组织更加和谐,是决定组织绩效的重要变量,但并不是唯一变量,必须与像科学、环境等系数相匹配,才能发挥组织文化的特有优势。学者罗金满在《中国转型期体育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育组织文化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宏观的整体性文化或管理。在体制变革中,现代体育组织文化的变革必须与现代体育组织制度相配套。

综上,从近代体育组织划分四个阶段、五个阶段看,我国体育组织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维度广泛化特别是组织文化方向。自2008年奥运会后体育组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非政府体育组织社会影响力愈加明显,本课题研究有关社会组织在组织中迅速发展。

2.2 体育组织治理研究

体育治理21世纪初才在体育理论界被提及的学术术语,查阅图书馆有关“组织”“体育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方面的书籍,以及CNKI上文献资料,有关体育组织治理专题研究非常少,基于此对社会体育组织治理研究可借鉴社会组织治理理论研究成果。

彼得.M.圣吉《21世纪组织》书中涵盖大洋洲、美洲、欧洲现代组织行为学家关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思考,认为组织在未来要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关注2个领域:人才和环境。这2方面的发展组织在意识形态上需积极迎接变化的环境,创造合作交流的环境,创造性的看待问题和机遇,善于引进人才。余晖主编的《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与转型》提出,社会组织治理改善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政府不大包大揽,政府监管、社会组织引领自治;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学者黄红媛(2015)在《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研究—呈现与构建》中分析归纳出影响体育组织治理的主要因素有3个内因素、3个外因素:目标定位、运行机制、运行保障、管理体制、法制环境、评价监管。郑志强(2016)在体育科学上《西方体育组织治理理论研究述评—基于董事会战略决策功能构建视角》提到目前我国体育组织治理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上都比较欠缺,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董事会治理从内外部因素同时入手。同样,谢岚岚(2015)《国际体育组织的治理架构和外部环境研究》从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进行体育组织治理,5个外因素: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生态环境;4个内因素:领导能力,权利问题、决策能力、组织文化。

3 民间体育组织变迁的研究

组织(Organization)一词在我国古代定位是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编麻织布”之意,在学术界的界定最初是在美日企业管理学方面,随着研究深入打破这种单一的模式,组织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卫生、体育等等联系起来。

相关组织变迁的研究,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在企业经济领域,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选取相关学者对组织变迁含义、内容研究作简评,也就是确定组织在状态发生改变时,哪些特征发生改变。所谓组织变迁就是“组织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新组织代替旧组织的过程或现象”。学者范省伟政治经济学领域博士,在其研究中提出组织变迁主要体现在组织的目标、组织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基于组织变迁对行会组织初步形成阶段发展中几个特征研究:发展规模和数量;公会性质和功能;公会组织和内部运作;公会基本功能;公会组织的合法性;公会运作作用。贺鑫森的《社会结构变迁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提到社会结构变迁下划分出“国家—市场”“国家—社会”“市场—社会”3种组织类型。董欣等的《我国职工体育组织变迁》探讨体育管理制度变迁下职工体育组织职能转变,计划经济时代退出,企事业单位在体育活动中承担主要责任的作用逐渐,政府及延伸组织共同承担和完成。

4 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现状研究

民间体育组织结构逐渐由传统宗族性向政府部门组织领导转变。在《江西孝桥村落变迁过程中的民间体育流变研究》中,田野调查得知在传统时期,孝桥村的民间体育活动组织机构主要是商会由商人们牵头组织和管理整个活动。如今当地每年一度的游神活动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组织负责整个游神活动过程。

周华锋、李井海、赖齐花在《草根体育组织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中提出,草根体育组织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的,它在培养公众的健身意识、推动体育领域公众参与以及实现体育权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民间组织在社会效能上研究,段立章的《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初探》提出民间组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其一,民间组织促进人权保障,激发社会活力;其二,民间组织发展民主,增进社会和谐;其三,民间组织催生法治,构建稳定的社会环境;其四,民间组织打造有限政府,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陈泽兵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研究》一文中,从社会转型的实质出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总结提出社会转型期对民间体育组织发展影响。认为,民间体育组织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全面持续发展和调节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关键作用。社会的转型,民间体育的管理体制也要做适当的调整。

关于民间体育组织结构研究的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组织现状、社会价值、发展困境与对策的研究。郑峰华研究的孝桥村民间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人员、职务设定、活动时间地点确定、活动的经济基础的筹集与发放。王燕妮在《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变迁研究》中提出传统的民间体育组织的性质与模式,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具有自发性,发起者和组织者都不是专业文艺工作者,组织范围面向全村,以村民自发参与为文化活动的意愿,在活动资金的筹措上遵循了乡村集体活动的传统筹资方法。组织工作者的主要责任是:活动的组织安排、筹集制作道具和租借服装、参与者的基本饮食保障的资金。

5 民间体育组织的治理研究

以“民间体育组织治理”“体育社团组织治理”“非政府体育组织治理”“非营利性体育组织”“草根体育组织治理”为主题高级检索共有20篇相关论文,时间在2012—2016年间,以民间体育组织“发展对策”“培育”“管理“为主题高级检索,其中较早文献研究在2002年,由此可见治理理论在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运用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2012年学者胡科在《社会精英、民间组织、政府之于群众体育运行研究 ——3个个案的考察》博士论文中,提出在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民间组织、社会精英在群众体育的发展中主体地位不同形成3种群众体育运行模式。从民间体育表现形式、结构特征、关系特征、生存环境、生存策略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民间体育组织建设对精英分子的依赖性大,应积极发现,引导精英分子加入体育组织中;善于利用血缘、地缘、学缘等社会关系,壮大组织网络;综合性的基层社区组织(老年会),一般活动内容为体育,民间体育组织发展要大力发挥这类综合性组织的资源优势。

冯晓丽(2015)的研究中提到我国民间体育组织多维研究视角中引入治理理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是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基所在。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民间体育组织自治应实现治理主体向政府、公民、民间体育组织多元化;治理方式由人治向法治发展等。同样,郑国华(2016)运用个案研究法对爱尔兰非传统民间体育组织——盖尔运动协会研究。协会组织治理模式上实现政府、社会、民间体育组织的良性互动,组织治理上基本实现“法治”代替“人治”。 周华锋从民间组织的外部资源紧缺、内部治理能力有限的困境出发,提出民间体育治理需依靠政府正确引导、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创建管理方式、开展公益活动、完善队伍建设。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民间体育组织治理问题上,学者们都强调在社会变革中,民间体育组织不可能单独运行,在体育组织主导型模式下实现与市场、社会、政府的良好互动。

6 结论与展望

6.1 由于民间体育涵盖内容广泛性,在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上存在多种术语且没有统一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民间体育组织为非官方的广大民众自主、自愿组成,并具有一定组织性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6.2 对民间体育组织变迁研究绝大多数为时代重构下组织当下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发展目标等的分析,缺乏草根体育组织研究与组织纵向发展探索。

6.3 民间体育组织治理问题上,学者们都强调在社会变革中,民间体育组织不可能单独运行,在体育组织主导型模式下实现与市场、社会、政府的良好互动,由“自治”走向“善治”。

6.4 民间体育组织研究在当前以及未来国家建设上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规范民间体育组织研究,拓展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领域,真正落实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策略,保留民间体育组织文化多样性,发挥民间体育组织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量。

[ 1 ] 丁祖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 2 ] 徐国华,张平. 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 3 ] 大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 4 ] 肖林鹏著.现代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 5 ] 阮刚.“体育组织”研究——特征、功能、概念与分类[ 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40-141.

[ 6 ] 李秀云.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的个案研究[ D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 7 ] 张宏伟,成盼攀 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涵义、生成与功能定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12-16.

[ 8 ] 赵子江.我国体育民间组织概念及分类研究述评[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11-14.

[ 9 ] 刘晨亮.我国近代体育组织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4(5):181-184.

[ 10 ] 张东军,王双丽,王斌.体育组织文化探析[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15-16+19.

[ 11 ] 罗金满,曹兵.中国转型期体育组织文化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5):27-28.

[ 12 ] 范省伟.基于组织变迁视角的行业协会发展研究[ D ].西安:西北大学,2005.

[ 13 ] 贺鑫森.社会结构变迁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D ].苏州:苏州大学,2016.

[ 14 ] 董欣,王凯珍.我国职工体育组织的变迁[ 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1):13-15.

[ 15 ] 郑峰华.江西孝桥村落变迁过程中的民间体育流变研究[ 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 16 ] 周华锋,李井海,赖齐花.草根体育组织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6):23-26. [ 17 ] 段立章.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初探[ J ].学会,2011(7):9-14.

[ 18 ] 陈泽兵.社会转型期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27-28,32.

[ 19 ] 王燕妮.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变迁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 20 ] 胡科.社会精英、民间组织、政府之于群众体育运行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 21 ] 郑国华,凡红,龚循谦.爱尔兰民间体育组织治理及其启示——以盖尔运动协会(GAA)为例[ J ].体育学刊,2016(6):41-46.

G80-05

A

1674-151X(2017)03-11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63

投稿日期:2016-12-12

2016年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编号:16TYSK007)。

李莎莎(1992—),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朱 颖(1982—),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美学、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民间组织变迁城市化
小渔村的变迁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浅析
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关于我国环保组织的几组数据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