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M2/GDP现象浅析

2017-07-13 15:34孟小雨殷文娟姚洁丽
中国商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

孟小雨 殷文娟 姚洁丽

摘 要:M2/GDP常被界定为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特点以及趋势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对我国宏观经济有个整体的了解或对经济的走势和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本文将结合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观点,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参考国内外学者不同角度的见解,简要分析影响M2/GDP的因素以及中国该比值较高的原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2 国内生产总值GDP IS-LM模型 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a)-157-02

1 引言

1.1 概念界定

1.1.1 货币供应量

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上述概念中,M1为狭义货币量,M2 是广义货币量,前者的流动性较后者而言更强。而本文中所提到的货币供应量,是以M2为对象进行研究的。

1.1.2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以及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指标,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

1.1.3 M2/GDP

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常被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用来衡量一国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实际衡量了一国总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交易所占的比重大小,是一个较为初级的指标。通常来说,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比值越大,经济货币化程度就越高。

1.2 研究背景

国内外金融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常用M2/GDP这个指标衡量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和预测。但M2/GDP指标的变化趋势、大小则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M2/GDP 比值对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及趋势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M2/GDP 比值一直居高不下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M2/GDP比值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针对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背后揭示的中国经济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数据库中关于二者变化趋势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M2与GDP 的变化趋势基本趋同,但很明显,M2的增长在速度上远远高于GDP,二者之间差距逐渐变大。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 M2/GDP 比值已突破200%的高位。在 2003年底,M2/GDP 比值达到了一个高点,达到162.88%。 从对整体趋势的分析中,我们有理由认为我国M2/GDP 增长并非短期的现象。

在金融学科的领域,宏观经济学是初步揭示宏觀经济运作基本规律的第一门课程,也第一次搭建起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桥梁。其中,IS-LM模型的构建理想化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详见《宏观经济学(第三版)》第八章)。本文将主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对M2/GDP指标的分析,从货币供求角度、经济增长角度、发展战略角度等逐步深入地领会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和特点。

2 M2/GDP影响因素及畸高成因

2.1 基于IS-LM模型的单因素分析

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与储蓄。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与货币供给。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被称为总需求的平衡。总需求函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理想状态下M2与GDP存在的关系,因此选择IS-LM模型进行初步分析。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如下:

式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用字母d表示, k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h则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而b为边际消费倾向,C是常数,由于与本次研究无关故不予计算。由(3)式可以看出,M2与GDP的比值与四个参数有关,采用控制变量法,先假定在分析一个要素变化时其他要素保持不变。经简要对相关指标含义的分析,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如下。

2.1.1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总体来说,当b的值越小时,GDP相对与M2的增速就越缓慢,M2/GDP的值也就越大。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显示,有多种因素会影响边际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消费需求和消费者行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指标产生影响,通过分析筛选出可能会对M2/GDP指标产生影响的因素列出如下。(1)收入差距。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传统的消费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倾向越低,反之亦然。这说明,收入差距会使总的消费需求下降,抑制经济健康增长。因此我国政府也致力于完善收入分配工作,缩小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在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同时,也实现了刺激总需求的目标。(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以及自身的消费习惯也会影响到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人们的跨其消费行为往往会受到前期消费的影响,现期消费支出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会随着消费习惯的增强而逐渐降低,从而会导致编辑消费倾向的下降。

2.1.2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利率弹性

如果既定的货币增量使利率下降的幅度较大( k、h 较小时),则带来较大程度的GDP的上升,进而降低M2/GDP的数值。

2.1.3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反映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功能的发挥。完善金融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并有效遏制非理性投资等方法均可以增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当敏感性(即d值)增加时,GDP增速相对于货币供给量也会相应增加,此时M2/GDP值会相应降低。

2.2 其他影响因素

以上根据IS-LM模型进行的单因素分析并不能完全解释M2与GDP比值的变化,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该比值的变化有赖于各种因素共同的作用,单一变量的控制是很难做到的。综合来看,该值大小还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

2.2.1 宏观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公众对未来经济的态度是否乐观。若公众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并不持乐观态度,那么公众就会加强对货币的储蓄以应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货币需求的增强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进而可能会造成M2与GDP比值的上升。

2.2.2 金融脱媒程度

金融脱媒是指随着直接融资(即依托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融资)的发展,资金供给不通过商业银行而是通过一些新兴的方式手段来进行输送传递,也称为资金的体外循环,是资金融通的去中介化。

金融脱媒可能会撼动商业银行的霸主地位,导致银行的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从而间接融资的比重也逐渐减少。金融脱媒削弱了银行作为融资中介的功能,表明直接融资越来越受到公众青睐。因此,在一定范围之内,M2/GDP值随着金融脱媒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2.2.3 金融体制

金融机构效率反映在经济中就是要获得同等规模的 GDP 增加,需要投放更多的M2,低下的金融机构效率可能会提高货币化比率,反之,高效率会有效降低货币化比率。金融市场不完善和金融体制不健全,意味着投融资渠道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是重要的中介机构,这种以银行为主体的投融资结构决定了银行是重要的金融资源的配置者。不合理的结构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MV,进而使M2/GDP比值升高。反之,会使之降低。

2.2.4 指标估值缺乏权威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显示,很多学者认同这个观点。近年来,中外学者开始对GDP的低估形成共识,认为实际的GDP增长率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在确定是具有很大的误差。如统计口径的选择、价格指数资料的缺失、地方干扰等因素,这使得实际GDP增长率会比官方统计更高。因此,对M2/GDP的考察必须关注GDP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指标估值的权威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3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M2/GDP畸高原因的探索,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延缓甚至组织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比如,在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完善金融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政府在经济活動中的参与度,并有效遏制非理性投资。又如,采取措施压缩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同时,要积极利用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少央行外汇储备量,提高外汇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另外,关注民生,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的落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入差距等问题,刺激居民消费,从而降低M2与GDP的比值。

参考文献

[1] 吴晓露.对我国M2/GDP比值问题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 欧阳珍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_2/GDP比例研究[D].湖南大学,2006.

[3] 王宋涛,吴超林.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2(6).

[4] 胡瀚思.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理论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1(6).

[5] 吴建军.中国M_2/GDP过高——基于IS-LM模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7(5).

[6] 罗丛生.我国M2/GDP趋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