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斯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挖掘英语“四美”提升核心素养
蔡斯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韵律美、文化美、育人美、想象美,更要关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及时捕捉课堂之美,迅速放大课堂之美,集聚生成课堂之美,帮助学生切实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教学;美的元素;核心素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也是发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的解读与运用关系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学生英语学科的素养。然而,部分教师存在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不够准确、全面;对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主动性;对学生资源的捕捉缺乏敏锐性,对课堂资源的生成缺乏集聚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一起)》教材中文本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1.多样诗歌,感受韵律之美
小学美育原则的制定要以主体对象——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时不能带强迫性质,而应提供一个自由、愉悦的审美环境,尊重学生的自然本质。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时,要侧重直观性的原则。(赵桂梅,2010)教材中有许多韵律诗与英文歌曲。独特欢快的旋律,轻重缓急的节奏与动画配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吟唱过程中都感受着英语的韵律之美。
笔者在执教《英语(一起)》一年级上册M7 U2 It’s a yellow cat.时,为了帮助学生对It’s a yellow cat.该句型结构上口,学会It’sa/an+adj.+n.的表达,笔者编了一个chant如下:
Dog,dog,dog,a red dog,it isa red dog.
学生在将这句话读上口后,开始创编chant.如:
Cat,cat,cat,awhite cat,it isawhite cat.
Duck,duck,duck,a yellow duck,it isa yellow duck.
学生不仅在吟唱歌谣中理解美、感受美,通过自编歌谣,其感受更为深刻。
2.异国文化,体验文化之美
王蒙说:“多学一种语言,不仅多打开一扇窗子,多一种获取知识的桥梁,而且是多一个世界,多一个头脑,多一重生命。”英语作为一门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蕴含着多国的文化。学习英语能让学生看到多一重的世界。教材中主要创设了四个小朋友分别是Daming, Lingling,Amy和Sam。其中,Amy,Sam来自英国,Daming与Lingling来自中国。在他们的生活交流中,浏览了解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之美。
笔者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一起)》五年级上册M8 U2 There are lots of games.时,以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校园生活为目标,以各国的校园生活为主线,通过校园文化之旅,了解中国、英国、美国和韩国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之旅设置了四个站。第一站是中国站,通过What’s in the school?和What do you do at school?两个问题让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生活。第二站是英国站,将教材处理成由Sam介绍自己的英国学校,通过What’s on the walls?和What do they do at break time?让学生了解英国校园生活。而Amy对英国学校的进一步介绍扩展了学生思维。第三站美国站和第四站韩国站,采用同桌做jigsaw reading的形式,通过有一定信息差的阅读和交流了解美国和韩国的校园生活。最后的任务通过Running Dictation,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校园生活海报。大量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丰富的阅读材料的补充和随处发生的小组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视听、阅读等多感官输入与输出,充分体验英语的文化之美。
3.真实情境,成就育人之美
小学英语教学离不开多种情境的创设。通过类似真实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交流的冲动与需要,学生能在恰当的情境中进行自然的交流。然而,部分教师英语课堂上育人理念的灌输常常会打破语言交流的自然与真实感。例:
笔者在第一次试教外研版《英语》(一起)M5 U2 I want a Chinese pen friend.时,在课堂伊始,师生的对话如下:
T:Children,do youwantpen friends.
Ss:Yes.
T:Iwant pen friends,too.From making pen friends,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We can learn a language.We also can havemore friends.
教师旨在渗透交笔友的育人价值,但通过完全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缺少思考与体验,未能真正理解,感受交笔友的好处。
为此笔者进行了改进,在第二次试教时,进行了改进。师生对话如下:
T:Children,do youwanta pen friend?
Ss:…
T:Why?From making pen friends,we can…
S1:We canmakemore friends.
S2:We can learn a new language.
S3:Ican speak French.
T:Can you speak French?
S3:Yes.
T:Can you speak some French for us?
S3:Bonjour.
T:Whatdoes itmean?
S3:Itmeanshello.
T:Oh,Isee.Let’s follow our little French teacher.
S3:Bonjour.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思考,感受到了交笔友的好处。其中,有个学生说交笔友可以学法语。笔者让该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法语口语,并以小老师的形式教给全班的学生。笔者将育人无痕地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就育人之美。
4.创编故事,创造想象之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思维的能力之一,是极其可贵的。教师在教授教材中故事类文本,可以创设悬念、创生空白,吸引、引导学生去想象、猜测、表达。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挖掘文本,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基于教材文本的情境,延伸文本
某教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一起)五年级上册M9 U2 Shewas very sad.一课(图1)时,教师处理完文本后,对教材所提供的的情境进行了延伸,教师询问学生Zara出去玩之后还做了什么。学生积极参与,在四人小组间进行讨论,创编了不同的故事。如:
S1:But then it rained again,they went home.They were very sad.
S2:Theywentskating together.
S3:Zara fell down.Then shewent to a hospital.
图1
(2)寻找教材文本的类情境,创编文本
笔者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一起)六年级下册M3 U1 I took some photos.一课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场景,从时间、人物、天气、地点、活动、感觉等方面用过去时准确,生动地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笔者在教授完教材文本的内容后,帮助学生梳理描述一个故事的要素。随后,笔者呈现父与子的漫画(图2),并将最后一图留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创编不同的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2
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四美”,那么就实现了寓教于美的前提。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智慧则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因素。
1.发现课堂之美
叶澜:“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有些教师在执教时害怕学生的回答是自己预料之外,担心“节外生枝”,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但实际上,课堂之美正是因为学生带来的“意外”与“惊喜”,教师应改变心态,正视学生的生成。首先,教师要俯身倾听,倾听学生说了什么,并进行回应,亦可称之为交互反馈。交互反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正向反馈与负向反馈之差别;有启发性反馈与补充性反馈及矫治性反馈之差别。(叶澜,2006)无论学生的回答精彩与否,都是课堂之美的要素,教师要具备发现美的敏锐性。
2.捕捉课堂之美
学生是课堂上最好的资源。教师发现学生的“亮点”之后,要及时捕捉,形成板书。在板书设计方面,教师要有主板书与副板书的意识。主板书主要书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所要掌握的句型结构等。而副板书写的是学生的生成,可以是学生很精彩的表达,亦可以是学生出现的错误。笔者在执教外研版《英语》(一起)一年级上册M7 U2 It’s a yellow cat.时,板书如图3
图3
黑板的最左边贴着有关动物的图片,是笔者提问学生Whatanimals do you know?学生所生成的资源。黑板的最后边有两个单词cat,kite,是学生在表达cat时出现错误的发音,发成kite的读音。为此,笔者及时捕捉,并将其板书,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进行纠错。
这样的板书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比较,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放大课堂之美
教师若能发现,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小老师”机制,将学生的精彩生成以小老师的形式让全班的学生跟着学。可全班齐读,自己小声读。同桌相互读。将个别学生的美进行辐射,放大到全班范围。这样的教学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小老师”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无痕地渗透了学生相互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相互学习,生活中处处都有自己的小老师。
4.生成课堂之美
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与生成是课堂最美的风景线。有意外生成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一节有爱有效的英语课并非在教师与学生的完美演绎中呈现的,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交流互动中体现的。教师并非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也不是课堂的执行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思维相互碰撞着,相互促进者,相生相长。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心态,不断提升自己发现美的敏锐性,从教材文本,课外阅读中挖掘“美”的要素,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英语知识,在思考交流中提升能力,从“美”文中感受,在“美”课中提升核心素养。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桂梅.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7).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