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15-02
孟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成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细节往往决定事业的成败。班级管理工作平凡而复杂,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因此,班主任必须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注重细节管理至关重要,逐步探索和实践班级“精细化”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它要求班级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我觉得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完美追求,是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下面鄙人将自己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中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与各位同事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请多多指教。
一、言传身教,用细节感化学生——班主任自身修养的精细化
加强师教,以身作则。在学校里,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身为班主任,我尽量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众所周知,初一新生刚入校时,对同学、老师、环境、制度和要求等都比较陌生,尤其独生子女,其日常生活一贯由家长包办,主动性差、自理能力较弱,学校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做不到位,甚至不会做。我首先在各方面提出详细的要求和做法;然后,亲自去示范。例如:我每天进入教室后就仔细观察,碰上衣服穿着不整齐的同学,我就给他翻领子、拉拉链;碰上身体坐不端正的同学,我就轻轻地用手拍一下他的后背提醒他;碰上眼睛离书太近的同学,我就帮他把书拿远一点;碰上不会搞卫生的同学,我就亲自示范,先扫地,从后往前扫,后拖地,人在前,拖把在后;碰上课桌摆放不整齐的同学,我亲自去摆放;碰到地上有纸屑,我就捡起来放到垃圾桶;大扫除怎样安全有效擦玻璃;要求学生7点20分到校,我几乎每天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讲桌总是学生看得最多,整理最少的地方,我习惯性的把物品摆放整齐等等……并且在做前或做后給予提醒,就这样我坚持了两个月。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心里暖暖的,并自觉形成了良好的仪表仪态、劳动卫生、出勤等习惯,教室里给人的感觉也很好。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细雨。
二、制度管理,用细节指导学生——班级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既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又不能凡事做到事必躬亲。因为,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包办人治型的管理模式表面上基本上能使班级相对稳定下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其弊端也暴露无疑,学生的依赖心增强了,习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生活,显得被动、无奈。这样当班主任,不仅自己很累、效率低下,而且滋生了学生的惰性,失去主动性,缺乏责任感,思想非常落后被动,不能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班风。这样的班,班主任不在时,就缺少了一切,乱成了一锅粥,更达不到自我管理与教育的目的。不论对于班级的长远管理还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害大于利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拿破仑·波拿巴也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对一个班级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着力点”,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尤其要关注细节中的习惯培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民主、精细的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和指导。
于是,我开始思考和初步探索“制度化管理促成习惯,制度化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结合巩固习惯;良好习惯实现自我管理,形成优良班风、学风;完成‘管-理-育的德育工作递进,实现习惯育人、环境育人”的班级德育工作模式。我在想,既然班级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个乐园的主人,适度放手让他们自己参与管理不是件很好的事吗?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制订《班级公约》,健全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细则》,建立详细的班级组织管理机构等。以小组为单位对已初步制订的《细则》进行讨论,并结合各年级、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制订出了较为完善、密切联系班情、操作性较强的评价细则,内容包括品德与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方面。同时对班干部进行了优化配备,量才使用,发挥特长优势的办法,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制定了各类班干部职责。同时,将各类制度、办法、职责、安排和途径等规章性表格张贴在教室“班务栏”。
第二,定期对班干部、组长、课代表等进行班级管理和量化考核方面的培训和督查。在初一起始阶段,每周定时培训一次班干部,并由各类班干部汇报详细情况,在初二、初三阶段,督促、培训周期增长。这样建立了一支班级梯度管理队伍。
第三,细化管理制度实施途径,狠抓制度落实。不能落到实处的制度就是一张浪费资源的空文,因此,要让制度具有实效性,就必须狠抓落实,关注每个细节是关键和要害。于是,我和班干部共同商定了如下实施途径。
(1)综合素质评定:组长评定(负责量化考评的专职组长每天关注组员的综合表现情况,并依据《细则》进行量化考评,同时对得到加分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扣分的同学进行提醒,还要在每天进行督促)→班长核定(每周五组长将记录表交给班长,班长进行统计)→班主任审阅(及时评估制度的合理性和实施状况,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生动态)→公示(班长负责将考评结果填写在班务栏内的积分表内进行公示,以及时提醒)→存档(另一份存档)。
为了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效果,除了班干部队伍外,还设立“纪律观察员”、“卫生督察员”和“作业收交监察员”等日常细节情况反馈制度。“纪律观察员”和“卫生督察员”由全班同学按照一定次序轮流担任,分别由副班长和生活委员直接管理;“作业收交监察员”由两位学习委员轮流轮流担任,直管科代表。各级组织,层层负责,而班主任从中起到了一个传达、引导、帮助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2)学生日常表现情况反馈
综合表现:观察员记录(观察员观察、督促和记录在班级日志)→副班长检查签字→班主任当日审阅→观察员次日公示(早读后5分钟反馈,以表扬、鼓励和提醒为主,批评为辅,建立正面评价和激励机制)→存档(作为学情资料和教育着手点的重要参考)。
卫生:督查员记录(督察员督促、检查卫生打扫情况,并记录)→生活委员检查签字→班主任当日审阅→督查员次日公示→存档。
作业:组长记录(负责收交作业的专职组长检查、收交和记录,并报科代表)→课代表(汇总后报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汇总→班主任审阅→催促完成。
集体活动:全体班委根据具体分工主要负责筹备、组织和总结。
(3)班会:每周一例会,一周小结是必有内容,结合阶段实情开主题班会(如:安全教育、学法指导、考试分析、表彰奖励等),根据需要临时召开。
(4)个别教育:机动(谈话等)。
(5)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建立月考目标指引制度和奖学金激励制度等。
这样以来,一方面我可以有更多学习、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班级管理中的酸甜苦辣,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与团结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从已经运行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责任感、集体意识、凝聚力增强了,主动性和自主管理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班级舆论力量。
三、家校配合,用细节支撑学生——家校联系方式的精细化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设法争取家长全方位更大的支持和配合,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使学校教育顺利、有效开展。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频繁沟通以及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对争取支持很重要。沟通中的细节依然是沟通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本人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例如,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初一刚入学的第一月后,迎来了国庆长假,我给学生家长写了一封信,主要包括入校一月以来孩子的变化、长假注意事项等内容;在年底,是学生疲惫、浮躁的时期,又逢期末考试,信的內容有学生疲惫、浮躁等不利考试的状况、提醒家长督促复习、注意出行安全等内容,并要求家长回复意见。又如,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参考材料。利用一学期两次的家长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并打印发放,像“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安全度过青春期”;“进入初三家长怎么办?”等资料。再如,初三每次月考都将“月考目标激励表”由学生填好后反馈家长,和家长一起分析成绩,研究对策,制订目标和计划来推动艰苦的初三学习顺利进行。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我愿沿着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这条路走下去,把班级工作开展得更上一层楼。
以上就是本人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中探索的一部分,若有不正确或有失偏颇的地方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本人愿和诸位一道,共同探索更好的班级细节管理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既轻松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