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反观现今文言文教学现状

2017-07-12 14:34张帆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叶圣陶

张帆

【摘 要】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他的“教育即养成习惯”等教育理念,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来分析现今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叶圣陶;文言文阅读教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9-01

叶圣陶在1941年写作的《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提出了国文教学的一个弊病,就是教师对文章只是机械地逐句讲解。这种讲解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解释字词意思,说明成语典故,将书面文句翻译成口头语。它忽略学生能动性,一味地灌输。在文章末尾,叶圣陶先生表达了自己殷切的希望,希望教师不要怕麻烦,忠于自己职责,多主持、调动学生讨论,形成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然而,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新课改轰轰烈烈进行了近二十年,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并未达到预期改变。

如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虽然配备现代化设备,但我们的语文课堂并没有因为硬件的升级而有所改观,几十年来的积弊仍旧存在。尤其在文言文阅读教学方面,这样的问题更为突出。谈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很少有人可以快速而全面回答。甚至很多人认为文言文是无用的,提议全部删除。而另一个极端则是随着“读经热”、“国学热”,很多人倡导将教材换成古时的“四书五经”。其实,这两种极端的想法都是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错误判断。

文言文是来自古代文献中,用古汉语撰写成的文章,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是经过编辑人员精心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以,如今的语文课学习文言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文化。虽然已经进入信息化、现代化社会,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就此抛弃,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担负着知识与文化传承的双重重任。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文言文一直是教学中最难突破的关卡。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困难重重。教师更是觉得教授上有些束手无策。因此,承载了丰富多彩文化内涵的文言文却成了“老大难”。

纵观我们的课堂,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教师选择了叶圣陶先生批判的机械地“逐字逐句”讲解。一篇完整的课文被“肢解”成一句一句进行“解剖”。零散而孤立的句子又分成一个个的单字,教师只会对单字进行工具书意义上有些冰冷的解析。很多教师甚至连《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典》这样的古文必备工具书都不会查检,只是依靠教参或者教材的注释进行“讲解”。之后将全文按照字的注释串联,翻译成白话文,一篇文言文阅读课便结束。这样的教学方法,又和考试的要求息息相关,中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部分,实词题、虚词题、翻译题是必不可少的三大部分,也一直被老师认为是拿分的关键。因此,为了应对现行考题,教师只能选择将课文进行拆解。

对于虚词这一题型,又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现行的语法规范是从西方的语法中移植、改造的。所以,用現行的语法去拆解文言文的语法本身就有诸多问题。其次,汉语作为孤立语(或分析语),其语法是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现的。并且古代文字书写是无标点的,很多时候,虚词充当标点。而考题和教参上,都是以西方语法来衡量虚词,因此,教师不得不在授课上,赋予虚词一种有些别扭的语法意义。不仅教师讲解有困难,学生也觉得晦涩难懂。但因为考试考察,只能如此讲解。除了生硬的语法嵌套割裂文本,还有很多原因,使一篇优美的文言文被“肢解”得不成样子,渐渐地违背了文言文选入教材的初衷。

在这样的文本解读模式下,古代语言的优美与瑰丽荡然无存,一番“解剖”式的讲解后,学生无法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壮美丽场景,学生只有“落霞”、“孤鹜”,“秋水”等一个个词语在注释或者笔记上冰冷的文字解析。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选自《战国策》的文章,《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正在于其“策士之辞”的优美语言艺术,然而,听过一般文言文课程的同学,可能脑子里装着的只有“者”的用法,“昳丽”的意思等这些零散的文字知识,却鲜有人感受到《战国策》的魅力。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长此以往,文言文便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处软肋,也成了教师、学生最头疼的模块。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叶圣陶先生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中给出了明确的方法。首先,学生要进行系统的预习,这必须在教师的主持与引导之下。其次,要从培养文学欣赏能力入手。再次,要从训练文章写作入手。由此可知,如今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学者与教师的理念是从叶圣陶先生处传承而来。所以,我们的文言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的审美为主,不是应试性地“肢解”原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摒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一种活跃的“民主式”课堂。正如叶老所说:“教师应该忠于学生,自该不怕麻烦,让学生在听讲之外,多做些事,多得些实益。教师自己,在可省的时候正不妨省一点讲解的辛劳,腾出功夫来给学生指导,与学生讨论,也就绰有余裕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跨越的困难,其中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又有坚持提高教学的信念,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

张 帆,集美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叶圣陶
霜的工作
叶圣陶教育名录
燕子,住下吧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