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研究

2017-07-12 14:28韩云山乔红彬董彦莉郭宏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专业学位

韩云山+乔红彬+董彦莉+郭宏

摘要:主要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特点,在中北大学开展了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出了在本科阶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研究生阶段相应的高等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模拟训练及工程实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激发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将来能够承担本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职业资格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7302

1 引言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现阶段,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较大程度地依附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这是由于我国在学位点建设上以前主要是按照学术型硕博士点进行的建设,近年来获批的专业硕士点也基本上都是在已有的学术型硕士点基础上建设的。理论上旨在培养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现实情况中,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的体现在,很多学校的学位点是学术型、专业型混合招生,导师面对的学生既有学术型硕士、又有专业型硕士,导师多按照传统培养学术型硕士的思维去培养学生,区分度不大,专业硕士的特色不够鲜明。就课程设置而言,存在照搬学术型硕士教育的教学内容、不注意课程体系的模块整合、案例库的建设不到位,实践环节设置不足和评价不细以及指导教师的配备不科学等问题。

中北大学面向社会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并结合专业型硕士的特点,将研究生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规划和安排,确保研究生毕业后,既有坚实的理论素养,又有一定的实践水平。

2 培养模式特点

2.1 突出案例教学

(1)除了基本的专业类课程外,设置与职业资格相关内容的课程。课程体系根据研究方向强调岗位需求,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既有基本理论,又强调与实践结合的教材建设,是实现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的必要选择。传统的教材是不满足需求的,而高校教师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历相对较差,编制此类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情况下,可以精心选用各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案例类的书籍。这类书籍一般由各工程单位富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总工级科技人员总结编写,如《岩土工程典型案例述评》,就是由顾宝和大师编著的,这类书籍参考价值极大,按照此思路开展工程案例库的建设,对本学位研究生开展案例教学非常有效。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各研究方向的注册师实务与案例课程,引导学生开展注册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内容学习,在固定时间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汇报,教师进行指导和补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2)多方向培养,拓展学生的执业空间。根据社会需求,本专业领域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建筑经济与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这四个方向涉及到国家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安全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招投标师等类型,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业去向等因素引导学习相关内容。这就要求课程设置上要覆盖这些方向,既要考虑开课人数的最低要求,又要给予学生选课一定的自主权,这就需要在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力量配备、实際操作等多方面取得平衡。

(3)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若学生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则可免修相对应的课程或实践环节,直接给出相应的学分。

这一规定和举措,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一些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课程和案例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校良好学习氛围下,通过高效地学习,将理论和实践良好地结合了起来。学生一般都可以在研一结束后,参加一级注册基础类的考试,或二级的专业类的考试。若在毕业前通过相应考试,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也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

2.2 实践基地建设

(1)开展双师型(高级职称+职业资格)、双导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制联合指导模式。不仅要求校内外导师均应具有高级职称,而且要求校内外导师具有国家注册土木类职业资格的数量不少于50%,每位学生的双导师中应至少有一位具有国家注册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按照校内导师∶校外导师=1∶4比例的思路聘请校外导师。而这些导师一般都是涉及到本省基本建设各领域中的企业总工或技术骨干。如学生研究方向较为特殊,双导师均无注册职业资格,则应再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副导师。显然,双师型、双导师指导模式是实现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重要保障。学生除了基本的理论学习,还能够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指引下学习相关的工程案例,促进了学生适时接触工程实践,接触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2)企业导师主导工程实践与课题选择。研一结束进入暑期后,学生就可以进入到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以学生为纽带,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进行密切交流,由企业导师推荐,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的研究课题。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既可以利用企业实验室,也可进入到工程相应的各种环节寻找热点、难点课题,然后提炼问题作为自己论文的研究内容,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成了学业,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也促进了校企间的合作,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如笔者在选派一名学生进入某基础工程公司后,公司总工担任了学生的企业导师,并提出了企业施工中碰到的难题,即灌注桩在灌注时如何控制超灌。经过多次的交流,公司出经费立项,开始校企联合攻关,并确定为该生的研究课题。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而围绕此项目,又衍生出了好几个课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工作的开展,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校企联合工作都起到了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3)吸纳一定数量的企业导师联合校内导师成立学术委员会,每3年一届,届时轮换。这样有利于及时总结企业、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本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工作与职业资格高度衔接,顺利地开展中北大学土木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教学。

3 结语

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优化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教育工作,能够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符合专业硕士的设置初衷,对硕士教育的探索与应用又迈前了一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必然会成增长态势,2017年是我国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第一年,如何按照统一质量标准进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探索更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于高校培养出更加实用、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有著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2):87~91.

[2]夏东伟,刘恩贤,张 燕,等.地方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10~13.

[3]韩鹏举,白晓红,王 锐,等.全日制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研究生,2012(10):58~60.

[4]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5]李 伟,王晓初.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63~65.

[6]李太卫.专业硕士培养体制调整下的双导师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16.

[7]王永飞.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尝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5~8.

[8]于 波,龙新平.研究生通开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7):47~48.

[9]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

[10]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3.

[11]史 佩,周文松.工程硕士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

[12]于凤银,吕福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专业学位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人社部公布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将公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