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桥梁

2017-07-12 13:17李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桥梁文本教材

李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70-01

现在想来,当初选择做语文老师还是比较庆幸的,因为我们的生命中会染进许多色彩,平添许多滋味。这人生的丰盈,便来自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主人公的一颦一笑,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揣摩作者的写作用意,实在是充实快乐的过程!而闲下来,与一本好书同行,更是人生路上难得的好风景。

作为语文老师,要成为一座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桥梁,细读文本,钻研教材,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现将一些关于文本细读的思考梳理如下:

1 文本细读的好处

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但与“钻研教材”所不同的是,我认为“文本细读”少了一些功利性,多了一些人文性和诗意。

著名文艺理论家朱沅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文本细读就是慢慢走,欣赏啊﹗”把这个“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你走马观花,你囫囵吞枣,你风卷残云,你蜻蜓点水,那怎么成呢?你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噪,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文本的味道来啊!

当我们备课时,最好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来放松地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样非功利的阅读以感性为主,对作品的直觉弥足珍贵。而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课堂的语文味儿才有了扎实的基础。

2 文本细读的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用医生看病来比喻教师解读教材,非常形象——到医院看病,“B超”“彩超”“CT”,等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上阵,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逐渐退化。华佗再世、扁鹊再生,难了。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教功——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文本細读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做好语文老师的“望、闻、问、切”呢?

(1)潜心品味,勾画打动自己的语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仔细推敲,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

(2)换位思考,如果学生读到这里,他们是否会停下来品一品,会有哪些独特的思考?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我们大人肯定不同。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让孩子过于早熟并不是好事。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力争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具有童真童趣。

3 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例,细读文本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初见面的经历。通过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牲征。一身华服,珠光宝气,十足的豪门贵族气派,但细读之下,还有比这更精彩之处: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封建森严的礼教之下,这位凤辣子可以如此放诞无礼,这是为何?

(2)既然无礼,可老祖宗在那个悲伤的情境下还能戏谑谈笑,介绍“凤辣子”的称谓来历,可见对其宠爱有嘉。

(3)之后:

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于是)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又忙携黛玉之手……

悲喜之间风云转换,表面的话语里又藏着怎样的心思?

这些都是文章的精彩之处,也是我们要引领学生细品名著的关键之处。

4 借助导学卡,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有了对文本的全面清晰的掌握,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也就是我们这座桥梁如何发挥最大作用。除了以学情为出发点,顺势利导,辅导手段必不可少。针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样的文章,利用导学卡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以及课后的拓展,是非常必要的——经典,更需要我们精心去营造一座走向经典的桥梁!

以学生认知为出发点,设计的“我能会读”和“我们说说”意在提醒学生进行整体感悟的同时,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在: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 、 、 等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 的王熙凤。

把你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和组内同学交流感受。

“我来揣摩”是针对文本关键之处进行设计,意在引起学生关注文本中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充满矛盾之处。

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于是)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又忙携黛玉之手……

这样的情绪转变,你读出了什么?

经典的精彩之处会在学生一次次思索与品味中逐渐呈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走近名著,为学生打开一天窗。

总之,放下一些功利性的期待,用心去感悟文本,与作者对话,我们将发现更多的素材让我们的桥梁变得更好;以儿童的视角设身处地想办法,让通途坦荡,引导孩子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在细读文本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桥梁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