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
【内容摘要】课堂是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每个要素都有各自的功能,并对其他要素施加影响。如果系统中各要素达成和谐,那么就能发挥各个要素的最大机能,优化课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系统最大化的效益。通用技术生态课堂应该是实践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生态 通用技术
研究课堂生态,首先得认识到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多个主体,蕴含了多个要素,涉及到多个维度,有着复杂的联系。在课堂中,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动情境,具备多层结构。同时,课堂还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众多子系统之一,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课堂生态系统,由于存在“人”——这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生态主体,于是呈现出独特的生态形式——课堂生态。这种生态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具有的、独特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
在课堂生态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课堂生态主体。这个课堂生态主体分别由教师课堂生态群体和学生课堂生态群体组成。两类课堂主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形成了多维交叉的联系。由于人是主观意识强的群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呈现出不同的课堂生态表象。
课堂生态环境,则会对课堂生态主体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类影响因素包含三大类。一类是除师生以外的具体的课堂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如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空间大小、光线亮暗、仪器配备的数量、课桌椅的布置等,这些物质因素,会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实施。另一类因素是由师生主体派生出来的,具体包括人际关系、班风学风和管理制度等,与人有关,影响作用稳定且持久,也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完善的教室管理制度,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可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钻研的态度,势必对高效运转课堂教学大有裨益。第三类因素存在于师生双方各自的个体因素的相互参照。如教师的专业素养、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试想,如果一位通用技术老师专业功底扎实、谈吐不凡、精神饱满,自然会赢得了学生的“芳心”,对课堂教学正向发展大为有益。此外学生的家境、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因素也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
课堂生态是课堂生态系统的外在表现,反映的是课堂的真实面貌,具有“客观实在性”。而我们所提倡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理想化的课堂样式,是人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和追求,具有“人为主观性”。由于存在学科的差异,对于生态课堂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每个课堂都能呈现出具体的、独有的课堂生态形式,但并非所有的课堂都是生态课堂。研究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态现象,就是要从课堂生态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从而找到构建通用技术生态课堂的策略方法。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完善的技术人格,提高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强调技术能力、技术思维和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技术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多种知识综合应用。同时,技术设计又是团队协作的过程,需要个体之间的互相配合。通用技术学科的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通用技术生态课堂提出了要求。
1.整体性要求
课堂的整体性表现在结构组成上。课堂生态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师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彼此履行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构成一个你我不可或缺的课堂生态整体。同时,两个课堂生态主体之间,通过复杂的“关系”形成有机整体。
其次,整体性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好的老师,学生受益;学生基础好,有利于教学進行。师生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
最后,课堂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课堂功能上。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课堂只有在整体性中才能发挥其独有的功能——教书育人。如果割裂了整体性,课堂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应试教育,一切为分数,师生间简单的认知关系割裂了生命个体的完整性,破坏了课堂的整体性功能。在生态课堂中,学生不是吸取知识的“海绵”,而是身心发展的统一体,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2.开放性要求
宋朝王安石说过:“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①”道明了思想守旧的局限性。通用技术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学要避免“花盆效应”②,盘中之花虽然艳丽,但娇嫩得经不住社会实践的考验。闭塞的教育,只能造成学生缺少实践的历练,理论脱离实际。开放的课堂生态系统,与外界有着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样,在交换中,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才有真正地提高。
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还表现为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练习、评价等方面,给予课堂生态主体有选择权,使得课堂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客观需要。同时,这种开放性还意味着教学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更广泛的空间里和多种资源下进行学习,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身心得到发展。
3.发展性要求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人类得以延续。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课堂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快节奏的变化,人们必须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习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习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和活动中积极的情感态度,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师也必须及时充电,苦修内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各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使得如今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范围。如今的学生,知识面广,喜新,有个性,作为老师,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更好地发展提高自己。
在互生互利的生态课堂中,师生之间已经模糊了身份的界限,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生态自我。在自我融合的状态中,出现了“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美好写照。这种“我 ——你”的依存关系,使人在人类生活中感受到深层次的愉悦和满足,这不外也是一种幸福③。
通用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对其生态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1.实践的课堂
首先,通用技术学科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既要有技术理论的学习,又不能“空对空”,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科目,如小板凳的设计与制作、常见工具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项目等。课堂教学内容既要有必学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必要的实践操作活动,这样才能符合技术课程的目标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2.开放的课堂
开放性不仅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也是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客观需要。通用技术综合性强,知识涵盖面宽,技术协作性要求高,所以需要开放性的课堂。因为只有开放性的课堂,才能从各方面获取各方面所需的信息和材料。通用技术生态课堂是开放的,不但课堂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而且教学场所也是开放的,课堂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学生还可以走进工厂、博物馆、社区、职校等校外场所,具有广义课堂的特征。
3.合作的课堂
合作是技术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素质。合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在课堂中,学生相互协作,共享材料,各司其职,一起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课堂内,师生之间和谐地交流和互动,生生之间顺畅的人际交流和分工协作,人人参与其中,才华得到了发挥,人人都得到了发展。
4.成长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中,以往的“灌输”和“接受”已经成为过去,换之为“互动”和“对话”的学习方式。在通用技术生态课堂中,知识学习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任务,师生双向交流之中的情感外露,创造性的实践,独到的见解和资源的开发,课堂俨然是一个可以相互促进生命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在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特征的生命互动过程中,师生除了知识上的传递与接收之外,更为可贵的是,彼此更好地理解技術教育的本质,在实践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挖掘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注释】
① 魏福明. 王安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 (4):45.
② 汪霞. 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10):53.
③ 雷毅.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1.
(作者单位: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