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模式下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

2017-07-12 08:05张淑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产学研教学改革

张淑红

摘 要:本文根據微生物课程的特点,从“双能型”微生物专业教师队伍急需建立和创新教育两个方面,探讨我校产学研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意在为广大高校微生物学专业教师进行产学研教学改革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 产学研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75-02

进入2l世纪,社会发展对高校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善于开拓创新。目前,很多高校已认识到了上述问题,都在搞产学研合作教育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5]。但这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我校对微生物教学中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的构建及实施办法为例,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广大高校微生物学专业教师进行产学研教学改革时提供参考。

1 “双能型”微生物专业教师队伍急需建立

随着产学研办学方案的提出,对教师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如“双师型”、“复合型”、“创新型”。“双师型”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强的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及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复合型”教师,则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不同的专业教育背景,具有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素质能力,如“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环保”、“微生物+药学”等等。“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能跟上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能力[6]。但目前的观念仍停留在高学历人才引进上,如我校微生物专业教师有6人,博士学位的就有3人,而且这3人都有国家级项目。但这些项目都属于基础性研究,距离产学研一体化办学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需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技能培训活动,以及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互派兼职等措施,培育出既有较深理论功底,又有扎实技能本领的“双师型”教师。

2 创新教育

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鼓励更多学生考研。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也选择考研,以推迟和缓解就业压力。同时用人单位也在提高学历门槛。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课程体系设置与产学研相矛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专业人才。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使得教育功能具有局限性,体现在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等多个方面。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安排进度的空间很小,这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根本得不到全面扩展,更谈不上创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多年来实验内容从未改过,仍以革兰氏染色、无菌操作,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这些内容为主,缺乏新颖的、创新的实验内容,既没有本校的特色内容,也不能和社会发展相接轨。常有报道,用人单位宁愿要技术学校毕业生也不要大学毕业生,就是这个原因[7]。

1996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他说在剑桥学生如果想要获得高学分,就需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提交关于这些问题的学科笔记。对好大学的衡量标准,就是他们提出的好问题的数量。詹姆斯·莫里斯认为大学是创新的发源地,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发问而不是背诵。目前同一专业的学生都是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下培养出来的。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无论是微生物学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都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和个体差异。笔者对于创新教育有如下体会:

在教学周德庆编写的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中的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导读,让学生粗略了解下这节内容的知识点,然后给出让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但要给出以下思考题,第一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流行性重感冒,为了防止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在整个家庭蔓延,该如何在家里做空气消毒?传统的醋蒸法消毒有没有科学依据?这样的思考题,不仅能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的知识点,还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第二,根据这节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行设计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这个实验,给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自己思考、查阅资料和创新的机会。

在教学绪论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更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微生物与自己的关系,从而显示出每个学生个人体会的差异,也显示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这句古言。

在做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这个实验时,我们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环境样品去设计这个实验,如皮肤、口腔、污水、尘埃、腐烂食品等。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积累的经验去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以前在做革兰氏染色这个实验时,总是教师先讲解,讲完了还要嘱咐学生实验注意事项,不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不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从而失去了很多创新的机会。现在完全可以对这个实验的授课方式做以改革。首先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自学该实验内容,除了让学生自己讲解外,还要让他们自己准备这个实验,故意准备超过18-24 h菌龄和未超过该菌龄的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同时提示学生在按照书上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脱色这一步也可以故意过度。从而让学生设计表格,根据不同菌龄、不同脱色时间、不同菌株,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将这些实验结果的片子用相机拍下来,让学生根据这些照片深刻体会实验室所配革兰氏染色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染色结果感官上的差异,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结果做以解释。授课方式改变后,学生完全改变了以前被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他们的深刻体会就是革兰氏染色后阳性菌和阴性菌在颜色的差别不是特别大,需要仔细观察,而且需要相当的经验。这样的收获可不是一次的实验所能体会到的。

以上只是对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面临的重要事情就是毕业论文。近年来,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比前些年有很大提高,学生为了考研面试能顺利过关,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就进实验室,围绕着教师的课题做些跟自己毕业论文有关的实验,而且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量很大,相当于几个人的工作量。但学生论文的选题还是集中在老师的课题上,而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毕业论文设计也要结合生产实践,切实做到实验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另外,也鼓励学生到校外与微生物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如科迪奶业、环境监测站、食品厂或公司、医院等完成毕业论文。

总之,在微生物产学研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勤劳,不要因为自己不愿意在备课中多付出时间,就按照以前的老方法、老思路去上课。在教学上多下功夫,才能将产学研搞好,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周瑶,李波,李珊珊.产学研结合促进生物专业人才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3,21:122-123.

[2] 李波,周瑶,李珊珊,孙婴宁,杨晓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实用生物技术人才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3):110-112.

[3] 周永灿,陈国华,陈雪芬,郭伟良,石耀华.热带海洋水产养殖学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30(3):19-23.

[4] 符晓棠,尚文学.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造就工作上适用人才——试论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5,12(12):17-19.

[5] 王晓玲.用生物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探索强化人才质量的新途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院,2003,17(1):52-53.

[6] 韩新才,户业丽,王存文,吕中,龚明生,程波.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0):39-43.

[7] 符晓棠,张海泉,尚文学.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分析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16-518.

猜你喜欢
微生物产学研教学改革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