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晨光里,孩子们的欢笑声远远地传来。穿过茂密的蔷薇篱笆院墙,一个男孩的身影从眼前晃过,飞向高处——大大眼睛的他正坐在秋千里,秋千荡得老高。旁边一个木制的攀爬架上,更多的孩子在上下翻腾,他们个个身姿矫健,身影掩映在玉兰的树荫里。
院子另一头是简陋的用原木搭建的平衡木组,孩子们在那里也玩得不亦乐乎。银铃般地欢笑,此起彼伏,不住地往我的耳朵里钻。
转到后院,两块小小的菜地里西红柿挂果一段时间了,听说那是孩子们自己在春天播下的种子;几株向日葵颤巍巍地抖动着,仿佛在听清风讲述着一个与时光同沉寂而岁月静好的古老故事……
这不是世外桃源,这是尘世里一片为孩子去播种与耕耘的乐土——这是武汉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孩子和植物一样,在这里顺应时节,自然地生长。
Duang Duang Duang小铜铃撞响了,老师的歌声也随即响起:“小荷班和山茶班,我们上楼啦……”。孩子们在入户处娴熟地换好室内鞋摆放好室外鞋开始上楼,院子瞬间安静下来。小荷班和山茶班,我们上楼啦……”。孩子们在入户处娴熟地换好室内鞋摆放好室外鞋开始上楼,院子瞬间安静下来。
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教室门口已整队集合好:
“像一棵小松树,高高地站立,我伸手去触摸天上的星星,将我的双脚深植于大地,我的心 由爱而温暖”
伴随着轻轻地吟唱,点名开始,和每个孩子握手并拥抱她们,引导孩子们一起手牵手拉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咕噜咕噜,上,咕噜咕噜,下……”孩子们在老师带领开始前后左右上下地拍手开始活动,一时看得人眼花缭乱,后来问过才知,这是一个关于方位学习的数学晨圈(Morning Circle)游戏。几遍重复后,老师开始讲起了小故事,“王宫的号角已经响起,国王吩咐他所有的大臣和仆人去到大厅集合,可是有一位工作得很辛苦的小丑却怎么都起不了床……”同时,沙包被传递到了每个孩子手里,在故事图景所展开的想象中,沙包活动开始了,又是一阵眼花缭乱,接 、抛、交叉抛 左右手各种花式互传也是问过才知,这是一套沙包的补正活动,帮助现在信息、电子产品摄入过多的孩子去协调头心手的发展,去感知平衡自己的身体,用身体去记忆和学习。而伴随着沙包活动,孩子们童稚的声音也开始响起: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拉开了主课的帷幕……
这里,几乎每一堂课都别开生面。比如,一堂和盲人有关的游戏课。
课程依然从一个圆圈开始:“我站立, 我奔跑,我跳,我跳,我使劲地跳,钟楼高又大,我敲,我敲,我使劲地敲,我回来静悄悄”。随即老师引导孩子们戴上黑眼罩,开始了“盲人摸象”的游戏。盲人摸象的故事在二年级的主课教学里已经讲过,孩子们还和老师一起创作了寓言诗:四个瞎子爱抬杠,有天一起来摸象,有人说,圆圆粗粗庙柱样,有人说,宽宽厚厚似堵墙,有人说,扁扁大大薄饼香,有人说,长长卷卷大蛇相,大象到底长啥样?在这个孩子熟悉的故事图景里,老师邀请孩子在院子里去“摸到”温暖的、凉凉的、细细的、粗粗的……各种东西。记忆必须从感受和行动的层面来加深,而非单纯的智力层面的练习。在这堂游戏课上,孩子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课堂任务,而是参与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感受到故事融入实际生活中的乐趣。老师说这其实是一个帮助孩子重新发展和调动他们初级感官——触觉的游戏。我们身体的皮肤是我们身上最大的感觉器官,它稳定的建立和发展可以支持到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理清自我与他人的界限。
所有的孩子去到餐区,老师统一分发好饭菜,孩子们在桌前安静地等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厨师精心烹饪,和所有付出的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谢谢大家,请老师先用!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浮光掠影这半日,感觉能触碰到一点点听说了很久的華德福教育、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的起源
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到2019年就整整一百年,从美国纽约的硅谷到南非开普敦的贫民窟里都有华德福学校。
妈妈运动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妈妈运动”,而此教育的创始人将其称为“文化的行动”,这个以孩童发展为教学基础和依据的教育,最终会回到自我教育和支持复兴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及更新人类意识发展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