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7-07-12 16:43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安徽省服务业城镇化

杨 鹏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VAR模型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杨 鹏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采用1999—2015年安徽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服务业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VAR模型进行处理与检验,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计量模型分析安徽省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得到结论: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安徽省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影响效果显著,前期具有很强的拉动力,后期影响逐步趋稳;农业与工业对城镇化的作用则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后才会发挥其效应,是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VAR模型;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

城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在中共中央十八大上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之路。

目前,虽然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服务功能较弱、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市综合实力较弱等问题。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向着“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转变,已然成为提升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必走之路。由此必须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这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需要创新与开拓,其中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非常符合当下时代感的理论与现实任务。

1 新型城镇化及动力机制分析

1.1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与水平,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在于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是同时推进的,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动力,信息化为优势,城镇化为载体的有机融合。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发掘内需的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1.2 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

农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产量不断增加,这在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生活必备品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其他消费需求。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劳动人口收入水平,加强了农村消费者信心,从而带动城镇中相关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会解放劳动力,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便可以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工业、服务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有效拉动力。从欧洲历史来看,英国的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普及了大机器生产,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规模经济的诞生,为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与产业间合作不断加强,城市也逐渐显现雏形。工业化生产的提高促进了人力、资本、资源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也反向扩大了城市规模,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进一步可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循环。

第三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因素。城镇化是发展服务业的平台与载体,服务业能够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工业化的发展吸引了人口聚集,逐步通过集聚效应促进金融、餐饮、教育、卫生、医疗、交通等各种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服务业的不断成熟也吸引了大量人口,促进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原来的小城镇逐渐成长为大城市。

2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比较来看存在差距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安徽省城镇化质量指数显著上升,从2004年的-2.815提升至2015年的3.084,2015年底城镇化率突破50%的大关,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全国的1.2%的增速。这不仅得益于安徽省总体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撤乡并镇的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农村农业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得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

但是安徽省一直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城镇化质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15年数据为标准来对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对比,中部六省中湖北省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56.6%,河南省城镇化率最低只有46.85%,安徽省排名中部六省第五,整体城镇化水平仍旧很低。与全国城镇化率相比,安徽省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临省江苏省也存在一定差距,而安徽省目前正承接江苏省的产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缩小差距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2.2 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呈阶梯状分布

根据《2015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报告》显示,可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镇化质量分为三个梯队,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第一梯队包括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分析具体原因可以发现: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引领全省;铜陵则得益于其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程度高且人口较少;而芜湖和马鞍山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城镇化水平也较高。黄山、蚌埠、淮北与滁州等十个城市处于第二梯队,安庆、亳州、宿州、阜阳和六安则属于第三梯队,这五个城市人口较多、工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其城镇化水平较低。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还呈现区域差异,皖南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较高的领先于皖中与皖北地区,其主要原因在于,皖江城市带地理区位优势较大,承接了较多的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且皖南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压力小,生态环境显著优于其他地区。而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较为贫乏、人口密度大、农业人口多,工业化落后。皖中区域内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和经济发展中心,城镇化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2.3 城乡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动力不足

从人口城镇化质量指标来看,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2%,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8.1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39.1%。安徽省目前第二产业占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为54.6%,但是吸纳就业能力仅为26.3%,远不及第一产业比重。可见二、三产业仍存在发展潜力,农业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减轻对农业的依赖。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城镇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仍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协调、城镇发展动力不足、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等问题。

3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以新型城镇化水平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户籍城镇化率代表,记为Y;解释变量的选择上,从产业角度选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服务业三大指标并分别使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占GDP比重作为代表,记为X1、X2、X3。以此来构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计量经济模型。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历年统计年鉴,以1999-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出于消除异方差的考虑,我们对以上变量取对数分别记为lnY,lnX1,lnX2,lnX3。

3.1 相关性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率具有高度相关的关系,分别为93.47%、72.35%、76.87%。但是它们之间谁的影响更为显著,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表1 城镇化率与各因素相关性

3.2 单位根检验

为了保证变量平稳,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ADF单位根检验,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得到的结论“伪回归”现象。表2是对序列lnY、DlnY、lnX1、DlnX1、lnX2、DlnX2、lnX3、DlnX3做的ADF检验结果。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DlnY、DlnX1、DlnX2、DlnX3为平稳序列,且皆为一阶单整序列。这说明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及服务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

3.3 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

从表3可以看出,LR检验、最后预测误差(FRE)、SC信息准则、HQ信息准则都表明滞后期1比较合适,表中带“*”的数据代表最优阶数。因此,本文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1。

表3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标准

3.4 Granger因果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在滞后2期时,lnX1是lnY的格兰杰原因,lnY不是lnX1、lnX2、lnX3的格兰杰原因,lnX2、lnX3也并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工业和服务业的进步也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但并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为复杂,因为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因素有很多,而它们的互相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5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接下来需要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采用AR根图表来进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如果被估计模型的所有根模倒数全部小于1,都落在了单位圆内,则说明模型是稳定的。否则说明模型是不稳定的。运用Eviews6.0软件得到图形结果如下:

如图1所示,模型中所有的特征根倒数值都在单位圆内,这说明VAR模型是稳定的,此时,才可以继续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图1 VAR稳定性检验

3.6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

VAR模型的建立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先验性约束,所以在分析模型时,一般不会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另一个变量,而是分析模型在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产生怎样的动态影响,这就需要用到脉冲响应函数方法。

基于上面的VAR模型,下面分别给农业、工业、服务业现代化一个冲击,得到关于城镇化变化率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下列各图中,横轴代表冲击作用的响应期间数(月),纵轴表示城镇化变化率(%),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着城镇化受到响应产业变化的冲击的反应。

图2 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2可以看出,前期给lnX1、lnX3一个正冲击后,lnY在一段时间内会受到负的影响,这是因为在城镇化发展的前中期,工业是经济增长主导动力,同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服务业,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缓慢;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但是由于农民工素质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所以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财富积累才能在城市安家立业,所以工业现代化的冲击效应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而且越往后期便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正的拉动作用就越强,工业也是如此,第三产业在前期对城镇化有着较强的拉动力,后期也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拉动作用。

接下来通过方差分解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方差分解

从表5可以看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变化受自身干扰项的冲击影响慢慢变弱,从初始的1递减到0.71。而其他变量的扰动项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各有不同,其中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从0.57上升到16.53,工业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从0.57上升到16.53,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为负增长,但是一直保持着平稳的趋势。这说明安徽省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应重点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保持工业良好发展,发挥服务业在城镇化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

3.7 结论分析

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从三大产业三个方面对安徽省城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了一系列计量经济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各因素对安徽省城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

1)从相关性分析看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与城镇化存在着高度线性相关,它们直接或间接的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其中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二、三产业与城镇化的相关性也较高,对城镇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2)在做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时,发现无论短期或长期,农业现代化始终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都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安徽省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和各投资主体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动力、机耕和机播面积以及有效灌溉率、总用电量、化肥施用量等农业现代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城镇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分析工业化与服务业时,发现它们并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存在着其它某种关系。

3)在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时,发现对lnX3进行正冲击,lnY会快速反应,对城镇化推进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服务业对城镇化影响非常明显。对 lnX1、lnX2产生冲击时,lnY影响对着时间会逐步增大,后趋于稳定,对城镇化产生正的影响,证实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可以有效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虽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长期可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对比三大产业发现,第三产业产生的影响在前期要远大于第二产业,后期第三产业作用趋于平稳,一、二产业作用凸显出来。这也证明了安徽省目前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因此,安徽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在保证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应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激发第三产业领头作用,加速城镇化进程。

4)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变化受自身干扰项的冲击影响慢慢变弱。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势头,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平稳趋势。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想要有效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努力发展自身经济,这才是影响城镇化率的最大因素。

4 应采取的政策与建议

通过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概况分析,明确了安徽省城镇化目前所处阶段,发现目前城镇化动力机制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对推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全局,科学合理规地制定规划。安徽地形分为北部淮北平原,中部江淮丘陵地区,南部山地。按照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淮北平原主要为农产品主产区,江淮之间、沿江一带为重点开发区域,皖南地区是生态功能区。从社会环境来看,皖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劳动力需求量小,工业基础弱,城镇人口吸纳力不足,人口压力大,大量人口需要转出。皖南地区大多为环境保护地区,人口密度低,人口压力相对较小。皖中和沿江城市带工业基础好,经济发展快,产业集聚迅速。因此,以合肥为中心的城市群不仅要发挥全省经济增长领头羊作用,解决区域内人口城镇化,还要为全省的人口城镇化作出贡献,合理界定各城市的人口容量,从安徽省的全局来考虑其产业发展及人口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管理体制。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长期以来城乡户籍制度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城乡居民待遇不平等,农业户口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等问题。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就是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将城市各种福利待遇与户籍脱节,城市公共服务覆盖每个农村转移人口,并且要让其享受同等质量的社会服务。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城镇化发展创造条件。

3)大力建设新农村,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政府应加大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为农村增加劳动力、土地与农产品供给,从而促进城镇化发展。同时,政府应用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鼓励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加强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就是产业的良好发展,产业转移与调整工作也一直是安徽省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产业调整转移中需要注意高科技产业合理转移、低端产业如何向高端产业转移及建设产业园区等问题。安徽省政府应发挥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支持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产业转移。重点做好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

[1] 余华银,张焕明.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6)[M].合肥工业大学,2016:181-184.

[2] 丁仁船.推进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N].安徽日报,2016-03-21.

[3]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年鉴[M].1934.

[4] 孙沛瑄.基于VAR模型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31-39.

[5] 田宽.合肥市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6] 陈明锋.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4.

[7] 纪福波.基于VAR模型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5:35-44.

[8] 赵宏海.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3.

[9] 朱小小.安徽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5.

[责任编辑:陈 克]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VAR model-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Peng

(School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A VAR model is propo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rom the dynamic factors of Anhui Province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99 to 2015, by using unit root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tability test,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e result of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main power for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in Anhui Province; the effect of service industry on urbanization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which has a strong pulling force at early time, and gradually stabilizes in the late. The fun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for urbanization will play its role after the accumulation of time.

VAR model; new 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Anhui Province

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7.03.014

2017-01-08

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AHSK11-12D07)

杨 鹏(1996- ),男,本科生,研究方向:投资经济学.

F292

A

1671-4679(2017)03-0052-05

猜你喜欢
安徽省服务业城镇化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