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摄影 赵善君
雕刻在明长城上的文化音符
文 / 摄影 赵善君
抚宁董家口“耿家楼”券门莲花宝瓶
青龙花厂峪“媳妇楼”券门面脸石
涞水蔡树庵2号敌楼券门如意摩尼
蜿蜒万里、横贯东西的长城中,河北明长城独具一格,一道道铜墙铁壁,一座座雄关险隘,构成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激扬着不屈的民族精神。然而,曲调铿锵的主旋律中也不乏柔美的和谐之音,在明长城的部分敌楼券门上,精美的装饰浮雕便给这冷硬的军事防御工程增添了几丝人文情怀。这些浮雕图案多为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雕刻风格多样、造型生动,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现存诸镇的明长城敌楼来看,保存最为完整的部分是蓟镇,蓟镇是敌楼券门上有装饰浮雕刻花最多的镇,仅秦皇岛市就有三十多处。真保镇现存有券门装饰雕刻的典型敌楼有三处:一是位于河北涞水县野三坡北部蔡树庵村北的金华山上的蔡树庵长城,二是涿鹿县南部山区的马水长城,三是涿鹿县谢家堡白家口村的龙字号敌楼。
除河北之外,在山西代县与山阴县交界的猴岭长城上,也有四座敌楼雕刻着精美的纹饰。猴岭长城是山西镇长城之精华,四座敌楼每楼各设二券门,券门上有砖刻垂花门斗一座,敌楼门额上各嵌一方石匾,分别刻字“雄皋”“控鍼”“阪扃”“天山”,书法为时任巡抚都御史李景元所书。这四座敌楼是融建筑、雕刻、书法等艺术为一体的经典作品。
关于敌楼券门雕刻的形成,在长城周边流传着一种民间说法:当时,戍边将士将妻女或母亲所做鞋垫和荷包上刺绣的一些图案镌刻于券门之上,以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就是所谓“女性长城”之说。
据历史记载,明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并总理保定居庸练兵佥事,为整肃军纪加强防务,特从浙兵招募兵勇三千,编为“浙兵营”,并特准戍边将士可带家眷屯垦,于是部分兵士和将官便举家来到长城脚下。当时河北抚宁县董家口和辽宁小河口一带均由戚将军辖制,从小河口到河北秦皇岛抚宁县,约一百多公里的长城都属浙江义乌兵驻守,而这一带恰是券门雕刻最多的地域。现河北抚宁段保存较完整的有近二十处,其中大部分为吉祥图案。
当时对门的装饰,是社会主流文化和民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表现。尤其在江南,住宅门楼的装饰几乎成为一个家庭文化、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在安徽浙江地区,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了其建筑上的使用价值。因此,戍边的浙江将士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镌刻于券门之上,也绝非简单地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而是把长城敌楼当成自己的家园一样,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券门的装饰表现出来,这是民众审美情趣与中国建筑艺术中吉祥艺术观的体现。
涞水蔡树庵长城敌楼
董家口村东北山峰上的一座敌楼(当地人称“王家楼”)券门,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该楼南北墙各开一券门,南券门两侧各开一券窗(窗上雕刻已损坏)。东西压面石上分别刻有浅浮雕狮子戏球图形,东侧两狮为卧狮,西侧两狮为站狮,券门拱顶门脸石刻缠枝莲图案,压面石下两侧门脸石刻为浅浮雕,造型生动简洁,材料为当地山上特有的粗粒花岗岩石料。从作品整体造型及券门窗的样式来看,与江南的建筑与装饰风格、样式吻合,讲究对称、均衡而又富有变化,尤其是券门下两侧门脸石图案设计简洁活泼而又不失庄重,给人一种亲切感。构图饱满、刀法豪放、刚柔并济,题材又多以莲花为主,也符合南方人的审美习惯,是江南门庭文化的具体体现。
长城虽然是一项宏大的军事设施,但实际上也是建筑和文化的载体,明长城在长达两百多年的修建过程中,必然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各种精神与文化意识。戍边者最渴望的就是平安和幸福,于是祈福求安的吉祥纹样便由此诞生,并被广泛应用于长城的券门、券窗甚至射孔之上。位于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花厂峪北沟村西北山峰上的“媳妇楼”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文化精神。券门的拱脸上左右对称刻有莲花宝瓶图案,拱弧正中刻金盆莲花,莲花宝瓶下面饰海水云纹图案,在横脸石下面是左右对称两块门脸石,两块门脸石上,都刻了宝瓶石榴图案。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重寓意,它象征着多子、和平、洁净、美丽、纯洁,戍边将士们在这里镌刻“莲花宝瓶”,取其谐音“和平”之意。而莲花的果实莲子生长于莲房之中,一子一隔,互不相扰,又与我国传统伦理中的“多子多福”“兄弟有序”观念相吻合。“莲生贵子”也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在战争年代希望能子孙繁盛永保和平的美好愿望。两边门脸石上所刻的宝瓶石榴图,也正好与之相呼应,石榴果实也寓意“多子”,和券拱石上的莲花图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可谓万里长城敌楼券门雕刻中的精品。
抚宁董家口敌楼券门吉祥图案
自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招募“浙兵营”之时起,江南文化便开始渗透到了北方,江南水清土润,自然条件孕育出的雅致和精美,即体现局部雕琢的精致和趣味,具有中式整体神韵与气度的情理相依,在敌楼券门上都得到了充分表现。河北秦皇岛抚宁县董家口、城子峪、长城村,青龙满族自治县花厂峪等地区的券门雕刻,都体现了一种南北文化融合的精神,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利用长城表现了中国建筑艺术中的吉祥艺术观。
涿鹿马水长城券门
在秦皇岛市卢龙县桃林口水库边的山峰上,有一座敌楼,当地农民称之为“八楼”。在这座敌楼券门上,雕刻着与辽东镇和蓟镇所有券门雕刻都截然不同的题材,在券门的左右立门脸上镌刻着一左一右两位门神,不同于其他券门雕刻的以阳刻为主,桃林口“八楼”的券门雕刻采用了“阴刻”,表现手法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吉祥寓意,而是用几乎接近于写实的手法,一左一右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左边人物气宇轩昂,从服饰上看很像当时的守边将士,右边人物手拿净瓶似侍者,又像当时民间流行的门神画,人物造型端庄、孔武有力、线条流畅。创造者就地取材,用当地红色花岗石来刻,使该作品更有一种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材料之美。
青龙祖山东门敌楼券门缠枝莲
青龙花厂峪媳妇楼券门
卢龙桃林口敌楼券门
涿鹿白家口6号台券门
位于涞水县蔡树庵村北金华山上的蔡树庵长城,二号敌楼券门的刻花非常特别,在拱券当中雕刻了一个佛教中摩尼宝珠的图案(藏教中称“火焰宝贝”),摩尼宝珠两边是绽放的莲花,中国的吉祥文化和佛教文化在此完美结合。涿鹿县白家口六号敌楼也有近似券门刻花,因为当时两地同属真保镇马水口路管辖,所以在建造长城时是相互影响的。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如此完美地结合在长城券门雕刻上,在整个明长城敌楼上是绝无仅有的。
将士们通过修筑敌楼这一载体,把中国人传统建筑中的吉祥艺术观表现于其上,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应该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诸多内容和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再现,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象征,它既有其历史渊源又有时代意义。丰富的寓意特征,含蓄深邃的隐喻手法,使长城敌楼券门雕刻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无穷的魅力,一直影响着戍边将士们的心理、民族习俗和信仰,象征着伟大的民族心灵期待,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精神品格。
编辑/金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