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模式”照亮小城市培育之路

2017-07-12 16:41:46刘亮亮
中州建设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岛市青岛试点

文 / 刘亮亮

“青岛模式”照亮小城市培育之路

文 / 刘亮亮

从早期的“苏南、温州模式”到现在的“浙江、成都模式”,全国各地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之一便是对中小城市的培育,因为小城市若要发展,一定要以体制机制上的实质性改变为依托,否则这一切很可能沦为空谈。

2013年3月25日,青岛市公布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分别是胶州李哥庄镇、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即墨蓝村镇、平度南村镇和莱西姜山镇。首批培育试点周期为4年,这一次,青岛市政府显然下了决心。不仅在小城市试点的选择上煞费苦心,更在简政放权、扩权强镇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尝试。而经过近4年的实践与验证,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青岛模式”也已经呼之欲出。

“青岛模式”之一:粮草未动,规划先行

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公布后,5个试点镇全部聘请甲级规划设计资质的规划部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将总体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做到了2030年,并通过了专家们的咨询评审。

其中,李哥庄镇结合青岛市城市空间战略布局和临空经济区的规划,抢抓胶东国际机场建设,科学确立了建设“空港小镇、生态新城”的奋斗目标;泊里镇依托董家口港,立足建设现代化蓝色新港城的目标定位;蓝村镇立足区域发展定位,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欧铁路联运大通道”重要机遇,定格“一轴双区多片”的镇域发展格局;姜山镇的定位是建设成为莱西次中心城市、青岛北部高端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旅游新城,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南村将建设青岛临空经济区北区,通过机场带动和产业集聚,打造青岛临空经济向北辐射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门户。

“青岛模式”之二:扩权强镇放权改革

小城市培育的关键所在,便是上级能下放多少权力、试点镇能接收多少权力。在这次扩权强镇改革中,青岛市通过委托、界定、授权、代办等方式下放给各试点镇行政审批、监督服务事项管理权限178项,各试点镇都建设启用了各自的小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并设立多个综合窗口、业务窗口等,确保下放权力的运行通畅。

另外,根据小城市试点镇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管理任务,青岛市允许试点镇在核定的编制总数内统筹安排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并且,对试点镇党政领导班子要配优配强,试点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可由区(市)级领导同志兼任,或根据小城市试点镇发展情况和干部情况,高配为所在区(市)副区(市)级干部。

“青岛模式”之三:土地优先、财政倾斜

为了给试点镇招商引资创造充分的条件,青岛市每年给试点镇安排500亩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切块下达到各镇点。若有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部分,由青岛市统筹解决。另外,优先支持试点镇农村土地整治、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本区(市)流转使用等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试点镇的项目用地难等问题。

财政支持方面,各试点镇以2012年为基数,自2013年起四年内新增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区(市)留成部分全额留镇。试点镇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留成部分全额留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除此之外,市财政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确保每年财政投入不少于3亿元用来支持试点镇建设。另外,市财政还每年单列5000万元用于试点镇的考核奖励。

“青岛模式”之四:企业参与整镇开发、统筹规划

探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整体开发。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坚持新区开发与村庄改造并重,坚持大企业参建与整体开发并重。

引进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3家投资超过2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参与蓝村镇、姜山镇和李哥庄镇试点小城市整体开发。青岛市政府与中国铁建、中建集团分别签订了《青岛市小城市建设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全面参与即墨蓝村镇、莱西市姜山镇的小城镇整体开发,计划总投资400亿元。胶州市政府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了《胶州市李哥庄镇城乡统筹暨小城市综合开发运营项目合作意向书》,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南村镇与青岛市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海信集团,姜山镇与北京泛华集团,泊里镇与青岛市房产置业集团签订了小城市开发建设协议。

“青岛模式”之五:新兴特色产业大放异彩

根据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各试点镇围绕自身的规划定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升级传统产业,在高端服务业、航空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几大产业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着重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其在三产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泊里镇借助董家口这一“金字招牌”,利用董家口港区和产业区两大平台,大力引进培育了一批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成为泊里小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

“青岛模式”之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小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便是资金。青岛市的5个试点镇在融资模式上都做出了尝试和创新。纷纷成立小城镇融资平台,吸纳各级资本负责土地开发、产业园和生活区建设等等,不仅破解了资金难题,更为后续发展增加了强劲的动力。

其中,李哥庄镇专门成立了小城市投融资平台,与青岛城投、青岛国投等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平台融资,对学校、医院、村庄等公共设施进行扩建改造;南村镇通过PPP方式,建立小城市集中供热体系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并引进民间燃气公司,使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

“青岛模式”之七:创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小城市各试点镇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等迎合现代人物质精神文明需求的产业。对一些原始生态保护较好的村落,坚决不盲目开发,防止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村落造成破坏。拓展“绿色发展”的体验空间,产业扩张中坚持“绿色低碳”,注重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同步提升。

经过近4年的摸索和发展,各试点镇都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和现代农业项目。如李哥庄镇的纪家庄村,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民宿+民俗”的发展模式等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蓝村镇打造了占地2.6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集种植、观光、旅游、科研、生产于一体,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

“青岛模式”之八: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异军突起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席卷全球,小城市培育的各试点镇也紧密围绕国家的开放战略,着重打造各级电商平台,并在跨境电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今年4月份,李哥庄镇成功主办中国首届发制品跨境电商生态峰会,使全镇90%的假发企业拓展了网上业务,80%的制帽企业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

天猫、京东、亚马逊等10余家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即墨蓝村镇,在全国率先实行“海运集中申报验收”监管模式,海关、国检等部门已正式入住,加快跨境电商小镇建设,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在跨境电商国内报税备货模式和跨境电商直购业务等方面均做出了尝试。

“青岛模式”之九:以人为本,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说到底也是人的城镇化。小城市培育的各试点镇不仅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还积极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社会事业管理体系。李哥庄镇成立了镇级人力资源市场,与胶州市级平台联网运行,依托“镇、社区、村庄”就业平台,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

在深入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各试点镇也积极尝试,让新市民公平享有与原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服务,真正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泊里镇充分给予农民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在制度设计上提供保留、流转、退出等多种选择,以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青岛模式”之十:打好绿色生态牌,建品质宜居幸福之城

如果说规划是一座小城市的灵魂,发展是它的总纲,那么环境就是让这一切得以延续的基础。在青岛本次的小城市培育工作中,各试点镇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招商引资的首要标准是绿色低碳环保,并按照“青山绿水”式的小城市发展思路,统筹规划,聚力打造品质宜居幸福的小城市。

蓝村镇的小城市定位是“看得见青山,留得住乡愁”;李哥庄镇做实“地净水清”“树绿景美”的文章,启用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和6处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模块,镇区、工业聚集区和30个村庄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姜山镇以生态湿地为中心,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综上所述,小城市培育的十大“青岛模式”涵盖了青岛市发展小城市的初衷和内涵。然而,小城市的发展若要走向成熟,仅用4年的时间远远不够,不管是简政放权,还是招商引资,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培育,如此这些昔日的小树苗,才能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为青岛的“金山银山”平添一抹亮色。

猜你喜欢
青岛市青岛试点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 02:28:14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0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20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6:50
青岛明月申牌?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6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2:52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