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余立群
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全面覆盖 无缝对接公共交通
文 / 本刊记者 余立群
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CBD交通压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道路通行效率,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郑东新区2015年11月推出了公共自行车,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构建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郑东新区CBD中心的交通规划和硬件设施,无论在规划设计还是实施建设方面都是一流的,交通入口的对接,道路宽广的程度都非常专业和超前,特别是慢行交通的设施和出入口的衔接比较完善。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一期项目以郑东CBD商务中心外环路建设覆盖范围,内外环路出入口及地下停车场出口为规划重点。一期站点选址方案,经过现场论证、专业团队规划设计,并通过网络、微信、纸媒、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并汇总市民意见对站点布局和投放车辆数量进行优化调整,确定了目前的站点选址方案。规划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302个,投放公共自行车9828辆,最大限度满足市民使用需求。
记者从郑东新区管委会了解到,自行车站点选址必须按照成网成系、方便换乘、骑行安全、环境协调、有机结合的原则,一是在地铁口、公交站、停车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实现公共交通与公共自行车无缝对接,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在主要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办公楼、居民小区、游园广场等人口集中区域,满足市民短途出行、休闲健身需要。租车量大区域适当加密,平均站点间步行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且必须具备相应条件:1. 具备自行车停放条件(单辆公共自行车锁住安装及放入车辆后的长度为1.8米),尽量避免占用盲道,避开树木及地下管道,并能通行小型货车(方便调度)。2. 站点附近(100米范围内)具备公共电源,或有单位及住户愿意提供接电(电费由公共自行车运营单位与其签订用电协议)。3. 有具体的设置地点,便于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
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由管理中心、站点、发卡处、调度中心、通讯网络和互联网业务平台共同组成,其中站点又包括公共自行车、锁车器和站点控制器。每个站点控制器都内置GPRS、CDMA或3G无线通讯模组,可以查询到借还车记录、卡内余额和周边站点情况,而且,无外界电源时可保证20个锁车器工作48小时。至于锁车器,即使断网也能租还车,且具有50cm净空高度防淹水设计。采用“互联网+”技术,可扫码租车,是郑州公共自行车的一大特点,深受市民、外来商务人士、游客们的广泛认可。在全国已建成公共自行车项目的类似规模城市中,郑州公共自行车扫码租车比例占90%,为全国第一。公共自行车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每天早晚班的巡查人员都会根据各个站点的情况为市民提供备用车辆、腾出停车位,同时他们还会对站点设备进行检查,如果站点出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随时去保养维修。目前为止,公共自行车没有出现丢失和损坏情况。
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行,不仅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是降低了出行成本。在郑东新区会展中心地铁站外的多个公共自行车租借点内,记者看到,虽然不是上班高峰期,但大部分自行车已被租借出去,市民除了上下班会使用公共自行车,不少老年人出门买菜,逛公园都会骑公共自行车,等下班时间段,将车还回,供下班的人用,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郑东新区CBD附近的上班族小王说:“以前上班,下了地铁要步行十分钟才能到单位,现在骑上车方便多了。”
为服务高校师生,东区在龙子湖区也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有53个,覆盖了龙子湖区主要的高校和居民区。根据《郑州市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和东区实际情况,郑东新区管委会正在谋划公共自行车二期,计划将站点覆盖郑东新区主城区及龙子湖大学园区等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高铁站沿线,南至陇海快速路、西至中州大道、北至东风东路及龙子湖大学城。拟建设224个站点,投放7200辆、锁车器7200套。郑州目前只有郑东新区公共自行车全面覆盖,其他区尚未筹建,市民对广泛公共自行车推广的呼声极高。记者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郑州今后将会大力推行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二七商业核心区、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先行区等多个区域有望先行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但将来郑州其他城区是市政府统一招标,还是像郑东新区一样,由各区各自招标这些基本问题都还没确定。
郑东新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形成“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的出行模式,延伸公共交通服务范围,让公共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城市公共自行车在增强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缓解交通压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改善市容市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引导市民的绿色消费、环保生活观念,绿色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创建都有着长远而重要的意义。
郑州公共自行车扫码租车比例占90%,为全国第一
加难。城市管理每天每时都是新的,“城管前脚走,摆摊的后脚就出来了”之类的市容问题易反弹,而且城管工作是机械和枯燥的。迎接复检活动开展以来,信阳市综合执法局从党组成员到一线队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最容易反弹的问题,建立落实市容市貌“网格管理”执法责任机制,采取徒步巡查的方式,每天都保证有专人不定时对道路两侧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违规违法行为实施巡查,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困难的事情经常做、利民的事情多多做”的韧性和信念,不敷衍,不推脱,把精细管理、首问负责、主动作为、马上就办等作风做法像“绣花”中的“走针”和“落针”一样,做到一丝不苟,做到持之以恒。以地毯摸排、台账清单式的“针”功夫,彰显精益求精、恪尽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努力绣出魅力信阳之花,绣好国家卫生城市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