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艳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
徐 艳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目的 探讨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乳化组,每组30例,对所有研究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所有乳化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乳化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显著,且患者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安全性
对于中老年患者的白内障治疗,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式。超声乳化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但患者治疗效果仍待提升。本院对30例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由于传统超声乳化治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60例白内障患者系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纳入标准:采取常规眼科检查;临床检查等确诊为白内障患者;存在手术指征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眼病、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或精神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30)和乳化组(n=30),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3.2± 7.4)岁;术前视力光感-0.1;乳化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3.3±7.4)岁;术前视力光感-0.1。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研究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实施球后阻滞、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常规开就眼睑,行上直肌牵引,沿患者上方角巩膜将结膜剪开,对患者角膜缘后2 mm位置巩膜实施切口,行3 mm宽,1/2巩膜厚度眉形切口,沿巩膜隧道,切开至患者角膜缘内部1~2 mm,穿刺前房,将透明角膜行辅助切口,向患者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使用解囊针进行常规解囊或撕囊,分离,使用劈核器辅助将患者晶状体核劈开,将晶状体核取出,吸净皮质,将患者切口适当扩大,随后对患者囊袋内置入人工晶体,将黏弹剂吸出后根据患者实际切口闭合状况实施常规缝合。对所有乳化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治疗,手术切口与研究组相同,将透明角膜行辅助切口,向患者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使用解囊针进行常规撕囊,常规分离,随后采取超声波能量对患者晶状体核实施超声乳化,使晶状体核粉碎,并呈现为乳糜状,随后将其与残留皮质吸除。术后均进行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等[1]。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状况。以患者治疗后视力>0.1表示有效。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组间率的比较进行χ2检验,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乳化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状况分析[n(%),n=30]
2.2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在术后并发症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分析[n(%),n=30]
白内障是目前影响中老年视力的罪魁祸首,在临床表现上,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伴有视力降低,在生理表现为其为晶状体蛋白的变性及混浊,临床分期上共有四期,即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过熟期,总体致盲率高[2]。针对性治疗及生活照料,是改善患者情况及预后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白内障,以往多采取传统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但该术式切口大,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3]。超声乳化也是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术式,其采取超声促进患者晶状体核粉碎、乳化,随后将多余房水及组织吸除,进而可解除患者晶体与虹膜间阻碍,改善患者视力,但采取超声乳化治疗时,对手术治疗仪器要求较高,且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治疗效果有待改善[4]。本文研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效果上由于超声乳化治疗,这说明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更优。采取该术式治疗时,保留了晶状体囊外摘除的优势,切除采取小切口手术可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手术创伤更小,手术风险小,可减少患者手术痛苦,治疗过程简单,治疗费用低,更利于临床推广;且该术式可将患者晶状体核劈开,提升晶状体核及相关物质清除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5]。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说明患者治疗安全性高。
综上,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显著,且患者并发症较少且轻,治疗安全性高,在基层医院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冯桂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22(2):146-148.
[2] 谭锋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5,5(26):143-144.
[3] 刘军,金志彤,孙岚,等.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 (12):130-132.
[4] 陈红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02-103.
[5] 费玉喜,张志娟,吴春松,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2):34-36.
R776.1
B
1671-8194(2017)14-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