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东风国土所,河南驻马店463001)
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布及驱动力研究
李琳
(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东风国土所,河南驻马店463001)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是我国农业、人口大省,在开发、利用土地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且开发强度及密度较大。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加剧了需求和资源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此,在新形势下,应根据当前河南省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各个区域土地使用效率进行充分研究,优化土地经济密度,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力
土地经济密度是对产值密度、经济发达水平进行充分反映的重要指标,与人均GDP相比,土地经济密度更能对一个区域发展程度、经济集中程度进行全面反映。多数学者认为,单位国土面积GDP产出就是国土经济密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均GDP。马永欢(2010)提出国土经济密度能够对产值密度、经济发达水平进行充分反映,属于一个重要的指标。与国家经济实力而言,城市国土经济密度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在单位城市面积产出上合理限定国土经济密度,尤其是在城市群产出上进行限定。牛文元(2009)认为在聚集经济发展中国土经济密度是其主要预期性指标,在经济上对所有城市互补效应极为有利,能够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速度。与国内外经济指标认可度的相互结合,应对比、筛选统计元素,可将土地经济密度理解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公式如下:
P=G/L
其中,土地经济密度可由P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可由G表示;
区域土地面积可由L表示。
作为衡量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土地经济密度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将土地经济产出进行真实反映,可为评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定量分析。
按照土地经济密度含义,结合实际情况,为有效提升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发展规模的合理控制,必须协调利用城市经济及资源。特别是在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城市化的今天,伴随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必须对其土地经济密度进行分析。据相关数据统计,为进行准确计算,本文以河南18地市的土地经济密度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5组(见下表),与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二等级的四市土地经济密度略高,其中第一等级高出较多;第三、四、五等级则在平均水平以下。整体而言,豫北地区、黄淮地区、豫西及豫西南地区的土地经济密度低于中原城市群地区。
表河南18地市的土地经济密度等级表
由此可见,河南省具有显著的区域空间集聚效应,其高值核心区主要以郑州新区为主。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具有极高土地经济密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河南省近几年致力于郑州新区的打造,其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能够起到城市经济总产值提升的作用,且达到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目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空间峰值效应。以区域空间格局角度来看,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应聚集区,但峰值效应显著的城市较少。郑州土地经济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市,表明河南省各个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差异较大。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全面提升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必须做好土地经济密度战略调整工作,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种方式,以期全面提升土地经济密度。
(一)发展重点区域经济,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在区域土地经济密度研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经济因素,且其对土地经济密度的驱动作用更为直接、强烈。要求必须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打造核心发展城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统一的市场发展环境,优化空间结构。要将郑州开发区作为发展重点,加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周边城市发展水平,实现卫星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要素整合及合理布局产业等方式,达到中心城市低成本扩展的目的。
河南具有较好工业基础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等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发展历史表明,“点——线——面”为区域空间格局的发展规律,在发展重点区域经济的同时,还应加大经济发展轴线的培育力度,扩展河南经济的发展面。坐落于郑州北部的焦——济——洛北地区,因其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基本一致,在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极易形成类似的产业结构,基于此,应率先发展以上地区,将目前均衡发展格局及时打破,为实现全省高层次均衡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针对此地区现有优势产业,需进行品牌效应全力打造,形成区域互补、协调中心城区的发展格局,这对全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河南省具有较低土地经济密度的地区集中于黄淮地区,该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重视开发及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劳务培训等方式,达到劳动力素质提升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对企业本土化加以重视,在对外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充分借鉴的同时,实现当地农民收入及土地使用率提升的目的。
(二)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新型产业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方式的合理转变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对农业产业结构加以优化,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及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目的。要将河南省建设为我国主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除此之外,还需按照各个地区的特点、优点,进行农产品产业集群的建立,完善利益联动机制,即“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只有投入大量科学技术,才能创新农业科技,才能进行现代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是优化发展新型产业。在新型产业发展中,应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将新型信息家电、电子消费、新型网络通信业作为优先发展重点,进行我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应进行现代生物产业的发展,进行生物产业基地的建立,如生物医药产业等。除此之外,还需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当地资源、原材料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特色产品,如新型铝合金、工程塑料等作为发展重点,实现新型产业优化发展的目的。
(三)建立综合交通体系,促进要素流通
资源要素流通的主要支撑条件即为现代交通体系,通过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要对全省运输方式规划布局进行优化,高效联结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功能互补,将交通枢纽体系内的节点中心定位于郑州,推进各个交通客运枢纽的建立及完善,实现客运换乘、货运无缝连接,在我国整体交通运输体系内提升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同时,对内要求18地市综合交通枢纽进行改造,实现各个地区交通畅通无阻、全面互动;对外出省通道全部打通,和省外各大公路网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互通互联功能,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
(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互动
作为城乡互动的桥梁,县市经济发展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极为关键。通过土地规划建设标准的提高,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能够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可靠保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提高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带动农村快速发展。
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对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力量,扩大就业量,实现乡村人口就近转移。同时,对县域经济内在活力进行大力激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应促进产业、人口等要素快速集聚到县城地区,提高县城发展水平,促进其优先发展起来。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县市,应集中强化其产业支撑,对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达到赶超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需进一步加大其造血功能力度,提升自身发展水平,达到跨越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作为最主要的稀缺资源,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为达到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目的,要求必须对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转变,进而起到土地经济密度提升的作用。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建设土地需求,还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是避免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1] 谢保鹏,陈 英,张文斌,王 珍.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1).
[2] 吴一洲,吴次芳,罗文斌.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J].中国土地科学,2013(1).
[3]赵 凯,赵强军.西安市土地利用协调性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
[4] 张吉献,丁志伟,张改素.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
[5] 方 明,吴次芳,吕添贵,洪土林.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6).
[6] 罗文斌,吴次芳,冯 科.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湖南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6).
[责任编辑:谭志远]
F127
A
1005-913X(2017)05-0110-02
2017-03-24
李 琳(1978-),女,河南驻马店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土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