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筹码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2017-07-12 13:59曹耀辉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贾雨村贾政恩人

曹耀辉

太原科技大学

法律的筹码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曹耀辉

太原科技大学

《红楼梦》第四回的题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故事由此发生:贾雨村刚到任应天知府就接到了一桩案子。当地一个乡绅之子唤作冯渊与薛蟠抢一个被拐的女子唤作英莲。薛蟠的手下人将冯渊重伤致死。冯渊家里的奴仆来告状。

应天府的知府,是应天府最高的官吏,四品官。由于当时司法行政不分,所以知府既管当地的行政治理,也审理诉讼案件。《红楼梦》是借明朝写清朝,所以本文引用的清朝的法律以作分析。冯渊与薛蟠之间的这桩案子属于打架斗殴案件,案情清晰明了。按照《大清律例》,斗殴致死是很严重的刑事案件,一般判刑是绞监候。即使薛蟠将罪状推给下人也很难一走了之。《大清律例刑律斗殴上》“凡斗殴之案如原殴并非致命之处,又非极重之伤,越五日因风身死者,将殴打之人免其抵偿,仗一百,流三千里。”冯渊是被打三日死亡的。依照律法即使轻判也要流放。

故事题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乱判的主角其实是贾雨村,葫芦僧不过是个门子。贾雨村为何要乱判葫芦案?从原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几个原因:1、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2、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3、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由此可以看出,贾雨村补任应天府知府是靠贾政之力。这样的事情贾雨村不会去散播,贾政也不会,但凡这类事情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这个看大门的是如何知道的?可见贾府的实力,重要职位的人事任免贾府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总结一下贾雨村判此案所表现出来的几个原因。1、为了还人情。当官凭的就是贾政的力量,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报答一番。2、惧怕权贵。这个案子如果不这么来,官爵甚至性命都不保了,压力很大。3、为了巴结贾府和王府。为了自己光明的前途。案子结了之后贾雨村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贾政,因为薛蟠是贾政的外甥,另一封给王子腾。因为王子腾是薛蟠的舅舅。给王子腾写信纯属巴结王府。上面王子腾的官职是京营节度使。下文是九省统制。王子腾的官职是虚构的,在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官职。但是通过名称推断就知道京营节度使是掌管禁军的,负责皇帝和皇城的安保工作。可见王子腾与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

再看贾雨村与英莲的关系。贾雨村进京求取功名之前因无钱入京暂住葫芦庙时与甄士隐相识。甄士隐资助了他五十两白银与两套冬衣。贾雨村不及天亮就不辞而别进京跑官去了。英莲是甄士隐的独女。所以门子说:“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从整部书看英莲的命运,正应了这一回的题目“薄命女”。曹雪芹在这一章中压了英莲命运的伏笔。通过贾雨村的口中道出:“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可见贾雨村显然知道英莲判给薛家之后的命运。然后我们再看贾雨村是如何对待英莲的。判薛家赔了冯家烧埋银子,对薛蟠抢走的英莲压根儿就没有过问,任他的恩人被薛蟠蹂躏宰割去了。恩人,与他做官的前途相比不过如此。再看贾雨村原文中的一句话:“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清朝统治者在为官的道德上提出“清、慎、勤”。考核官员采用“四格八法”。贾雨村对为官的道德和纪律要求是明白的,不然他不会说“废法”。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既违背了为官的道德,也违背了做官的纪律守则。他自己说是“因私废法”,这个“私”不是英莲父亲对他的恩情,不是贾政推举他的恩情,而是他要做官,做更大的官的私情。这样看来贾雨村为了做官已经达到了无耻的境界。法律和恩人不过是筹码而已。作者对贾雨村这句话的反应用了两个字“冷笑”。两字道出贾雨村的虚伪与做作。还有很恶心的一点。乱判就乱判吧,还要冠冕堂皇地找个理由。这门子倒是非常体贴,找了个很好的理由:“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这意思是贾雨村这样做是为了报效朝廷而委屈自己做的。无语。

再看贾雨村如何断案—扶鸾请仙,也就是占卜。法律没有用,证据没有用。审判的方式就是“跳大神”,还“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贾雨村这个法官无耻到了无畏的地步。这是一场没有法律、没有程序、没有道德的审批。贾雨村为了做更大的官,道德、恩人、法律、纲纪,统统都不要了,这也就是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的根本原因。

曹雪芹对于贾雨村之前的描写是正面的。贾雨村“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典型的正统正直的文人士大夫形象。甄士隐觉得他“抱负不浅”,还有那两句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他把自己比作玉比作钗,在等待时机展抱负。他是一个饱读诗书,受儒学做人做事观念的熏陶,想要好好有番作为的年轻人。可是真到了为官之时,哪里还有什么抱负?

世上能流传的东西不多,文学经典是其中之一。有时我会想,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为何会经久不衰。也许因为这些巨著让人感同身受。读的久了,鄙视会变成感叹,要憎恶的人反而成了自己。“人之初、性本善”,未踏入社会之前,读圣贤书,立圣贤志,言圣贤事。可多少人在踏入社会之后就变成了自己曾经憎恶的人。秉烛夜读的少年,远走他乡求学的青年,意气风发未入仕途的志者,抑或都已忘却,剩下的只是随波逐流的中年。有些书、有些故事,读久了,看到的只是自己而已。

猜你喜欢
贾雨村贾政恩人
《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对人性的启示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如果活,就活出真风度
红楼梦后四十回贾政形象的转变
贾政也有温情时
也说贾政
只和土豪做朋友
贾雨村:当坏蛋不是我的本意
贾政缘何被奴才拉下水?
孤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