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旭[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5;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00]
学林漫录
夏曼·蓝波安《八代湾的神话》解读
⊙张中旭[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5;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00]
《八代湾的神话》是台湾达悟族作家夏曼·蓝波安的处女作,从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像夏曼·蓝波安的其他作品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将20世纪90年代的《八代湾的神话》置于当今文化、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中来分析,希望能为台湾原住民族文学的解读提供一些新的角度。
达悟族 神话 夏曼·蓝波安 台湾原住民族文学
夏曼·蓝波安是台湾“海洋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达悟族人所独有的深情内敛与学者式的对于民族命运的思考,在台湾原住民族文学乃至整个台湾文学界,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八代湾的神话》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992年,是一本整理、记录族群口头文学的神话集,共收录了十四篇达悟族神话。本文主要从这部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手法、人物形象、思想内涵、意义与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重新解读。
《八代湾的神话》分为上下两卷,由十四篇神话和四篇散文组成,本文主要以书中的神话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的散文仅作为参考。按照书中所收录神话的故事内容,笔者将其分为五类。
(一)对于“贪婪”的讽刺
由于达悟人崇尚勤劳,鄙弃贪婪与懒惰,因此很多神话都蕴含了对于“贪婪”的讽刺。例如《贪吃的鱼魂》,讲的是一只鱼魂每夜都潜入依慕鲁库村(今兰屿红头村的前身)去偷吃村民们的地瓜和芋头,弄得村里人心惶惶,一户人家的男主人将最会咬人的蟹放入锅内,钳住了鱼魂并用木刀将其杀死。同样主题的还有《夏曼·巴翁与大魔鬼》,夏曼·巴翁是依拉岱社(今兰屿渔人部落)有名的猎狐手,他的哥哥由于嫉妒弟弟的猎狐本领,逼迫夏曼·巴翁告诉他猎狐地点,满怀信心的哥哥由于胆小被猎狐地的魔鬼吓跑,一只狐狸也没猎到。这则故事被达悟族人用来比喻“贪婪的人终被鬼追”,可见他们对于贪婪懒惰的痛恨。(二)描写人与海洋生物的友谊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是神话的永恒主题,由于达悟族是靠海而居的民族,因此在他们的神话中,此类故事多是描写人与鱼、蟹等海洋生物之间的友好情感。在《八代湾的神话》里,其中有一篇《小男孩与大鲨鱼》,讲的就是Jimasik社的一个小男孩与大鲨鱼成为朋友的故事:在达悟族的文化里,鲨鱼被视为恶灵,因此人们都惧怕、远离它们,但是这则神话却记录了小男孩与鲨鱼成为朋友后,鲨鱼群与村民友好相处的故事,表达了达悟先民渴望不被恶灵伤害、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愿望。还有一篇《Civet与瘦哥》,讲述了依据奴眉勒克社(现兰屿东清村)一个名叫“瘦哥”的男孩因为家人吃掉了自己亦宠亦友的Civet(蔻蟹名),从而牺牲性命追随Civet而去的故事,展现了男孩与蔻蟹之间的深厚友情,而故事的悲剧结局也抒发了人类对伤害动物的悔恨和歉意。(三)“孝”主题神话
“孝”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在达悟族的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对孝道故事的记录与传承,比如Jimasik社的《救母历险记》,就记录了父子三人为救回被魔鬼掳走的母亲历经万险的故事,兄弟二人在父亲的教导下,拔藤条锻炼力气,砍巨木做船,砍木条做剑,从需要父母庇护的男孩成长为能够与父亲并肩作战的男人。在寻找了二十多个岛屿之后,见到了早已认不出他们的母亲,为了经过母亲的考验,他们将沸水泼在身上,正是这种为救母亲不顾一切的精神,成全了他们一家人最终幸福相聚的结局。再如Jipaptok社《火的故事》,介绍了达悟族火的由来是源自一对兄弟对父母的孝行,在混沌时期达悟族的祖先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有一对兄弟的父母因为吃了不洁的食物病重,他们对孩子提出了想喝开水的要求,于是兄弟俩就踏上了寻找火种的征程。他们的孝心感动了魔鬼,从魔鬼处得到了火种,治好了父母的病,并为族人带来了火。(四)始祖神话
达悟族认为自己是石人和竹人的后代,这在《飞鱼神话》中有所体现,另外在《依拉岱社的传说》中,依拉岱社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有两个,一是石人,一是仙女。(五)天地日月神话
这类神话有两篇,一篇是讲述天地如何形成的《巨人与天空》,描述了远古时代的巨人Si Kazozo因为天地间的窄小使得自己行动不便于是将天空顶高的故事;另一篇《两个太阳的故事》,讲的是曾经天上有两个太阳,一对母女在上山劳作的途中,女儿被太阳炙烤而死,母亲悲痛欲绝诅咒其中的一个太阳,使其失去热能变成了月亮。与其他民族的射日神话相比,达悟族将英雄设定为女性,这体现了尊重女性、照顾女性的达悟文化。(一)双语创作
《八代湾的神话》是夏曼·蓝波安的第一部作品,创作于他重返部族后重新学习传统技能的早期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他的一本学习记录。他将从父辈口中听来的神话传说与自己在此过程中习得的达悟语,不加修饰地投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排版方式上采取汉语与达悟语(以罗马拼音标注)对照的方式,不仅是为了响应当时原住民运动的号召,向外界发出达悟族的声音,更是为了更多像他自己一样失去本族语言与传统技能的年轻人以及它们的后人,保存下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二)浪漫化语言
夏曼·蓝波安的文字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般地饱含海洋一样的深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虽然在《八代湾的神话》中并没有多少可供他自己发挥的空间,但在序言《孤舟夜航的骄傲》中,便可窥见一般:“在没有被褥的冬季的夜晚,父亲为了温暖我瘦瘦的体格,经常以结实有力的胳臂紧紧地把我裹在怀里,而后讲些好听的雅美童话故事,让我融在这样的时空里安详地睡着。每年春天的飞鱼旺季,我便在海边期待、祝福阿爸满载归来。卵石上条条银白色的,黑色翅膀的飞鱼,更使我在午夜时分精神抖擞。”这与他良好的教育背景(曾读到博士)是分不开的,他极富艺术性地将灵动包容的海洋性格与充满哲思的学者关怀结合起来,极大地区别于其他原住民作家。(一)儿童形象
不同于大陆少数民族的英雄与女性形象,儿童是《八代湾的神话》中出现较多的一类形象,出现在古老的达悟神话传说中的儿童,多是善良、勤劳、孝顺、勇敢的形象。例如《Civet与瘦哥》的“瘦哥”,将自己的便当给蔻蟹吃,以期等蔻蟹长大后孝敬给父母吃,以至于自己越来越瘦;《金镶皇冠的故事》中的小女孩,从小懂事能干,即使总被父母亏待,依然在发达之后想着父母与妹妹。由此可见这些神话故事多是对儿童讲述的,这其中也蕴含了达悟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二)鬼怪形象
鬼怪形象也是神话与传说中常见的一类形象,在达悟族的神话故事中,鬼怪的形象多与兰屿的风物风貌相关,比如《贪吃的鱼魂》中那只被人类杀死的鬼魂其实是一条鱼;《救母历险记》中抓走母亲的魔鬼是一只人形的山芋。而这些鬼怪形象也不全是凶猛邪恶的,甚至有的是可爱可亲的,在《火的故事》里,魔鬼将火种赐予两兄弟,帮助他们治好了父母的病,并为族人带来了火。这些鬼怪形象的塑造,都反映了达悟人爱好和平、性情温和的民族品格。(一)保护与传承民族遗产
夏曼·蓝波安辑录这本《八代湾的神话》,就是为了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并传承下去,他对神话的意义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辩证的看法。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初民民族神话故事之流传,有其充分的自然背景以及必要的社会条件;而这些便是她的文化世界观、哲学观、价值观等的整体。神话衍引出来的习俗之内涵,绝不是现代人主观意识所谓的‘迷信’‘荒谬’的;反之,神话故事的消失,即是一个民族文化思维的贫穷。”书中所记录的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世代达悟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不只是迷信、愚昧,只有将其中正面的内容加以发扬,再加之以现代文明的观照,才能持续地在达悟族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二)重建民族文化
兰屿与其他原住民聚居地区一样,也受到了严重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夏曼·蓝波安这一代便从小接受的是汉化教育,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也不会造船、航海、刺鱼这些达悟男人的基本生活技能,被父辈形容为“不知与海洋格斗的小子”。当他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流失以后,首先是本着一个学者的心态来重新构建民族文化,他曾说过“我不需要专家学者来诠释我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因为他认为只有懂得抓鱼造船,了解本民族的语言和历史,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诠释达悟族的文化。“对我这已经汉化的雅美青年而言,真的丰富了我的人生,了解部分自己民族的历史,使我更热爱珍惜自己民族的一切,并萌生关怀弱者的胸襟。”(一)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八代湾的神话》为达悟族保存下了十四篇神话故事,不仅是一部达悟年轻人学习本民族语言、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不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人类学视角,都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夏曼·蓝波安凭借其作家般的细腻情感和学者式的人文关怀,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二)建构了一个达悟式的海洋世界
与夏曼·蓝波安的其他作品一样,《八代湾的神话》也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野生海洋世界,纵观全文,兰屿所特有的海洋生物的名字随处可见,充满了奇幻色彩与异域风情,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这座海洋世界之下,是浸润在达悟人身体与灵魂之中的海洋精神,温良,广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注释
①②③夏曼·蓝波安:《八代湾的神话》,晨星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页,第2页,第3页。
[1]肖宝凤.笔与桨的方向:论夏曼·蓝波安作品中的族群文化身份建构[J].民族文学研究,2010(1).
作 者:
张中旭,中央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编 辑:
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