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军
摘要: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教师专业能力较低、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组织方式不合理等。又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制定可行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做好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探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以此促进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园林设计;运用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高校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理论性和综合性,这门课程包含大量信息和知识点。而若要使这门课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形势和园林专业的内部趋势,并据此革新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以其特有的条件和特征,近年来逐步被运用到高校教育中。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是高校园林专业的主要课程,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方案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并要求学生了解园林设计图纸和方案。掌握常见的园林绿地文本制作和规划设计方法。园林规划设计不仅是园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还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核心技能。由此可见,这门课程对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此同时,园林规划设计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若要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还必须革新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合理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前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专业能力较低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多样化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师都是刚毕业于园林专业的硕士生或本科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同时,也无法根据当前社会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1.2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制定的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不成熟,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在教学定位方面过于关注知识积累,忽视了技能训练。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在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课时安排上,为了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大量缩减学生的实习时间,导致该专业学生未能进行必要的实践锻炼,具体操作能力得不到的有效提高。
1.3课堂组织方式不合理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仍旧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学习中的能力、情感和智力因素。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部分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2任务驱动法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要不断革新教育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并结合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设计项目,并将这项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正符合这种教育理念,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中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核心的框架,按照提出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任务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企业制定的生产流程、生产目标等,设置典型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这一板块的内容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医院绿地规划设计、学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单位庭院设计、公司绿地规划设计等任务模块,并将这些典型的活动项目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进行示范,并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板块任务,且及时介入指导,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同时,教师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要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重视实践课程和训练,增强教学任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
2.2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
检验考核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通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题目主要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综合论述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这种考试模式僵化、单一,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应付的心理,很难正确衡量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学习中的真实状态。因此,若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特点与性质,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将课程评价和目标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实现实践与理论的一体化,以技能操作、课堂提问、日常作业、设计实训等任务形式,综合考察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学习中的综合素质。
2.3制定可行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决定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教师在制定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标准时应当增强时代性,关注职业技能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表现性目标表达法可以增强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它要求用学生的实际行为来展现课程目标。例如,在传统的表述模式中,课程标准为“掌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而依照表现性目标的理念,课程标准则为“准确表达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特点和原则,且独自完成规划设计图纸。并配备设计说明书。”以具体任务呈现课程标准,同时,在制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时,要运用“正确”、“准确”、“熟练”、“独立”等表述词汇,以增强其严谨性和科学性。
2.4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应充当实践者、主导者和策划者。但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教师常被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和平台。以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职业工作任务,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学习任务跟踪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5做好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发
特色课程开发历来被视为高校改革的重要环节,若要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必须编写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各种园林绿地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例,科学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知识与技能。同时,在编写教材时还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的框架,首先,要提出任务,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任务并非源自于某个設计项目。而是从多个项目中提炼、整理出来的。可见,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任务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包含丰富的专业知识点,又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其次,认真分析任务。学生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导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知识点。分析任务时要遵循够用、使用、解决问题的原则,避免出现冗余信息。针对行业标准、行业新增规范等,学生需要掌握,但与任务联系不紧密的知识,以链接的形式作为教材补充。再次,要积极实施任务。教师在实施任务部分,将真实操作过程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例如,在编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这一章节内容时,要按照调查研究、编写设计任务书、总体规划设计局部详细设计、文本制作等阶段进行,以此加强生产和教学的结合性。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园林规划设计中,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当在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教材开发与课程改革中合理引入任务驱动法,并鼓励该课程教师积极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实训场地建设,结合课程特点建立相应的工作场所,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保障和基础,进而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