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良+常培育+祁一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任务,着眼应对“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以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持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协同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来运筹,作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来把握,把治国与治党统一起来,把抓好党建的“最大政绩”和推动发展的“第一要务”结合起来,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仅伟大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而且伟大工程更加坚实,两者呈现出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实践证明,离开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就没有着力点;离开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缺乏根本保证。只有把推进伟大事业与推进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才能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前进的旗帜。加强党的建设,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明确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从问题和矛盾入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变革的动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目标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强化问题导向,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突破口,抽丝剥茧,查找根源,并进而彻底解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把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党风廉政问题作为突破口,打到了七寸,不仅党风廉政建设很快取得显著成效,而且带动党的建设其他领域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实践证明,党的建设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目标导向,又要有“脚踏实地”的问题导向。如果离开目标导向,党的建设就可能偏离方向;如果离开问题导向,党的建设就找不到切入点。只有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党的建设才能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党在长期管党治党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比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这些必须继承和弘扬。同时,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我们党“为什么能”的奥秘所在。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制度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继承管党治党的好传统好经验和勇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既注重从党的优良传统中吸取经验、汲取力量,比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传统优势,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等,又大力推进管党治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赋予党的优良传统以新的内涵,使我们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踐证明,只有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忘初心,坚持和发扬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管党治党理论和做法,同时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大力创新,守正出新,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有着明显的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全面推进不等于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有重点和关键。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9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抓住重点环节和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既抓重点,又抓全面,协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把党的建设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党的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全面推进,才能统筹协调,把握党的建设全局;重点突破,才能以点带面,激发党的建设活力。只要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以重点带全面,以全面推重点,才能实现党的建设有序推进,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坚持领导带头与层层跟进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自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层层推进、层层开展,层层立标杆、作示范,不断引导党的建设向纵深推进。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党的建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只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党的建设就很难推进;如果只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没有基层的层层跟进,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就可能受阻,就传达不到神经末梢,也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只有坚持领导带头与层层跟进相结合,上下联动、上下互动,党的建设才能不断产生新成效。
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激励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之所以出现许多新气象,解决了不少过去被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到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把“从严”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从严管理不是不讲人情,不是不关心爱护党员干部。事实上,从严管理本身就是关心爱护,是防止“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现象的重要举措。关心激励党员干部,重要的是优化党员干部成长空间,畅通党员干部成长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探索建立容错保护机制,加大从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力度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高涨。实践证明,严格管理与关心激励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只有宽严相济,把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与加强正向激励结合起来,既严格管理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最高标准与守住底线相统一
坚持最高标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持守住底线,就是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决不允许触碰纪律规矩的“高压线”。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最高标准和守住底线相统一,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向着理想信念高标准努力,又加强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织密扎紧制度的笼子,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该惩处的惩处,广大党员干部不仅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而且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2016年1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这两项法规分别从理想信念和严明纪律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双轮驱动、一高一低,充分体现了高标准和守底线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最高标准与守住底线相统一,既立根固本筑防線,又遵规守纪明边界,才能信念坚定、正气浩然,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坚持自我革命与群众监督相统一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高度自觉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历史,也是一部依靠自身力量发现和解决党内矛盾、纠正自身失误和问题的历史。但党的建设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铲除党内腐败问题,以自我革命的方式改革党的体制机制弊端;又畅通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渠道,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践证明,自我革命与群众监督缺一不可,体现了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统一。只有把依靠自身力量和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合力,产生叠加效应,才能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在革故鼎新中向更高水平迈进,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