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半干区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2017-07-11 11:41张汉朋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2期

摘 要:油松是辽西地区的主要栽培树种,油松的栽植改变了山区的面貌,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环境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辽西半干区基本都是纯油松人工林,随着油松生长,油松毛虫危害逐年加重。根据松毛虫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为害的加重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半干区;油松毛虫;综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61

1 为害症状

油松毛虫是油松的毁灭性食叶害虫,1~2龄幼虫群居取食,先取食卵堆周围的松针,将针叶边缘咬成缺刻状,造成针叶枯萎卷缩,呈帚状针从。老熟幼虫取食整个针叶,严重时能将松针全部吃光,似松树枯枝,连年受害时造成松树枯死。

2 形态特征

成虫大型蛾子,体长20~30mm,翅展45~75mm。体色为棕褐或深褐色。中室斑点较小,亚外缘斑列黑色,各斑成新月形,斑列常为9个,7、8、9三斑斜列,内侧衬有淡棕色斑。触角鞭节淡黄色或褐色,节枝褐色。卵椭圆形,长1.7mm,宽1.2mm。初产时色泽较浅,精孔端淡黄,另一端淡肉红色,孵化前呈紫红色。初孵幼虫头部棕黄色,体背黄绿色,老熟幼虫体灰黑色,体侧有长毛。额区中央有一块状深褐色斑,各体节纵带上的斑不明显,每节前方由纵带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腹面棕黄色,每节上生有黑褐色斑纹。两侧密被灰白色绒毛。茧蛹长椭圆形,灰白色,表面有黑色毒毛丛,羽化前茧呈污褐色。蛹栗棕色,体表密被黄色短毛,尾端有黄褐色钩状毛。

3 生活习性

在辽西半干区1a发生1代(跨2个年度),多以4龄幼虫在树根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能活动的石块下、草根盘结和上面有覆盖物的的林地凹坑中越冬,越冬幼虫多卷曲成团,于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5.7℃)开始上树为害,6月中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出现秋代幼虫,为害到10月上旬,10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3.6℃)左右下树越冬。成虫多在傍晚羽化,在当晚或次日晚交尾后即产卵,卵成堆产于树冠上部当年生的松针上,每块数10~500粒不等;成虫有趋光性和向周围林分迁飞产卵的习性。幼虫孵化时有取食卵壳的习性,1~2龄幼虫群居并能吐丝下垂,1头幼虫1生约取食400~500根松针。老熟幼虫在针丛、树干、杂草丛、树冠下部结茧。

4 为害的加重的原因

4.1 基本都是纯油松人工林

所有的油松人工林80%都是纯油松人工林,树种结构不合理,单一的林分内不适应多种有益天敌的生存,即使生存也处于低密度,没有形成稳定的食物链。因此,自身抗性很低,一旦发生油松毛虫,很快就会蔓延成灾。

4.2 干旱少雨气温高

多年来,辽西半干区连年干旱少雨,气温高,造成油松毛虫的死亡率小,虫口数量和密度增大,危害严重。

4.3 技术力量薄弱,防治手段单一

林业技术人员少,并且这些技术人员还担负着乡镇其他工作,如:乡镇中心工作和包村等。同时,防治手段单一,只用化学防治,这一点可以说是在防治工作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4.4 经营形式改变

目前林地出现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森林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如有个人经营的自留山和承包的集体林,集体经营的集体林以及地方国有林等。这些林地相互交错,在防治上缺乏有效的协调,特别是自留山和集体林几乎不进行法治。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虫源,致使防治困难。

5 防治措施

5.1 提高森林自控能力

提高森林自控能力可以概括为5个字,即“封、育、补、改、造”, 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封”就是封山育林,增加林下植被,减少人为破坏;“育”,是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合理的修枝,促进生长;“补”,是在疏林地、空隙地、林椽等补植阔叶树或蜜源植物;“改”,是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逐步改为混交林;“造”,是大力营造混交林,在新造林地采用多树种混交,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建立复杂的生物群落,发挥林分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5.2 保护和充分利用天敌防治

目前辽西半干区已发现数十种各类天敌,鸟类以大山雀和灰喜鹊为优势益鸟,捕食性天敌还有蟑螂、蝽、胡蜂、蚂蚁等。要在成林中设置人工巢,招引大山雀等食虫鸟类。在卵期释放赤眼蜂,放蜂量3~10万头/667m2进行防治,寄生率达80%以上。在招引鸟类天敌和放养寄生蜂时,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5.3 防止强度修枝,提高自控能力

注意剪除有虫枝,秋冬季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人工摘除虫茧,在幼虫大发生期、老熟幼虫期及蛹期进行人工捕捉,捕捉时注意毒毛。

5.4 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

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在成虫羽化始期,按60m2设置一黑光灯诱杀成虫,将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可达到预防和防治作用。

5.5 化学农药防治

5.5.1 毒绳防治

5.5.1.1 药液配方

按拟除虫菊酯10%~15%、润滑油10%~20%、机油65%~80%的比例配制。

5.5.1.2 制作技术

先将润滑油加入2~3倍的机油,加热至沸腾,使其润滑脂熔化,再加入余下的机油,温度降至50~60℃时混入拟除虫菊酯,混合均匀后既可浸泡纸绳束,操作时可将纸绳束需要浸泡的部位浸入油药之中,待浸入油药之后稍许捞出控干,装入塑料袋备用。最好随用随制,不要长久保存。

5.5.1.3 应用方法

在油松毛虫上树前和下树前将毒绳绑于主干胸径处,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当松毛虫上下树时于此绳接触便中毒死亡。

5.5.2 药剂喷雾防治

春秋两季喷洒25%灭幼脲,每667m2用药量10~20g,或20%杀灭菊酯采用低容量喷雾防治,或幼虫期用2%安得利粉剂,每667m2用药量为11.25~15kg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95%以上;或用飞机超低量喷洒25%灭幼脲45~50mL/667m2进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并致存活蛹、成虫发育畸形,不能正常交尾产卵。

在5月上中旬喷洒可喷洒含菌量为1~1.5亿孢子/mL浓度的苏云金杆菌或“7216”芽孢杆菌,效果达90%以上;白僵菌菌粉含量50亿/g,每667m2量1kg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85%以上。6月中下旬以后多雨季节抢湿喷洒白僵菌50亿/g。在林间并有再为害时;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每667m2用150亿病毒含量,加水喷雾防治,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简介:张汉朋(1975-),男,林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指導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