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军
摘 要:黄花菜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部分地区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直接影响到黄花菜种植效果,种植效果不理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种植产量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3
引言
黄花菜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物质丰富,常用来清炒、炖汤等。黄花菜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黄花菜产量与品质,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1 选择合适的栽培地
1.1 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条件直接制约农作物产量与质量,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栽培地是黄花菜高产的基础。黄花菜本身属于喜温作物,适宜雨量与良好灌溉条件有助于提高产量,如果花期水量不足,会出现大量落花情况,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降水量、日照时间与积温属于主要影响产量的因素。黄花菜在微酸和微碱的土壤中都可种植,栽培在深厚土层、较强抗旱能力与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上,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1.2 无公害生产地段
栽培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生态条件、空气质量良好、无污染且交通便利,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区域,给黄花菜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标准,打下生产绿色食品的坚实基础,提高黄花菜产品档次与品位,提高黄花菜的产量与质量。
2 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2.1 处理种苗要点
黄花菜主要为无性繁殖。种苗宜选用生长旺盛、植株健壮且无病害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植株时选择晴朗天气,将植株一侧30%宿根挖起,并将主根上的黑蒂切去,同时剪去肉质根上膨大的纺锤根,将其切割成单株后实施移栽,移栽过程中注意保证根部完整,避免根部损坏。
2.2 施基肥要点
黄花菜作为多年生作物,定植后通常可以连续采收15a左右,因此土地翻耕时要合理控制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黄花菜作为喜肥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适当增加肥料提高产量,依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机农肥4~5t。
2.3 合理密植要点
黄花菜栽培分为2种:春季与秋季栽培。这里笔者主要介绍春季栽培,其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与4月下旬。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方便后期采摘与管理。一般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667m2栽植密度为0.36~0.40万丛,每丛2~4株。最后就是将栽植深度控制在3~4cm即可。栽植前要进行种苗消毒,一般选择药剂处理方式,采用1:1000的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同类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2.4 中耕培土要点
黄花菜属于典型肉质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中可以快速成长。中耕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透性等作用。一般在生育期间中耕2~3次即可,初次:幼苗出土期间,将冬季雍于顶部的客土疏开。再次:抽薹期,最后采收完毕冬季进行。当天气干燥时需要浇水,通常采用沟灌浸润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即可,水分慢慢渗入田内,当畦中央土面微湿时将水排干;干旱田块则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湿度。
3 黄花菜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3.1 整地要点
黄花菜栽培的主要环节就是整地理墒。黄花菜品质除了受到生态条件影响外,还直接受到栽培管理技术影响。黄花菜生产过程中的大田整地理墒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耕地耙地及栽前理墒。整地就是在收获前茬作物后、黄花菜栽培前种植耕作土壤,通过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气性与蓄水保墒能力,加快土壤熟化,提高土壤养分,保证其中微生物的活动,通过施肥、中耕等作业方式,给黄花菜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优良的土壤环境,为大田管理奠定基础。
3.2 合理施肥
黄花菜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包括定植肥、苗肥、薹肥及蕾肥。黄花菜栽植前开挖30cm深的定植沟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粪粪肥1~1.5t、优质堆肥2~3t、钙镁磷肥0.05t,在定植沟内分层施入;每年2月中旬出苗后每667m2施人粪尿0.1~0.15t;3—4月施肥,其中包括12.5~15.0kg尿素、10~15kg過磷酸钙及10.0~12.5kg的硫酸钾或氯化钾;花蕾始采后10d左右,每667m2兑水尿素5~8kg,对根部进行淋浇,或者采用0.1%磷酸二氢钾+0.3%氯化钾+1%尿素混合液喷洒。
3.3 采摘时间
黄花菜产量与品质受到采摘时间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采摘时机。通常采摘时机选择花蕾发育至九成熟、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最佳。为保证采摘质量,一般选择早晨04:00—08:00或午16:00—19:00点气温不高时进行。如果采摘时间过早,黄花菜成熟度偏低影响风味与品质,如果采摘时间过晚的话,很容易发生开花散蕾。因此要重视采摘时间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证黄花菜产量与品质。
4 结语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黄花菜产量与质量,大幅度增加黄花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