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新宇
近来,吃过午饭之后,总有一些孩子围在一起蹲在地上观察着什么。我因为忙着整理地面,无暇顾及。连续三五天下来,总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今天,我按耐不住好奇心,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一探究竟:原来是午饭后孩子们掉在地上的饭粒招来了一群蚂蚁们“聚会”。孩子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是好奇,总要上前去探究一番。可是,孩子们对于蚂蚁真正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于是,我就想利用这一生活契机,对孩子们进行自然的、生活化的科学教育。
(一)
放学时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午饭后蹲在一起看什么好玩的的东西呢?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冬冬说:“我们在看蚂蚁呢,因为地上掉了饭菜,蚂蚁闻到香味就全都过来抢食物吃了!”我说:“噢,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关于蚂蚁的更多的秘密呢?明天我們就和这些小蚂蚁一起玩游戏,为蚂蚁准备一些他们爱吃的食物,好吗?”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蚂蚁喜欢吃饼干”“他要吃水果的”“不对,不对,他肯定喜欢吃香肠”……
(二)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食物:牛肉干、水果糖、苹果、饼干、话梅……请孩子们介绍完自己带来的食物之后,就让他们把食物放在蚂蚁可能会来的地方:有的把食物放在大树底下,有的放在草地上,有的放在幼儿园的墙角边……等了一会儿,不见蚂蚁出来,孩子们有点不耐烦了,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冬冬说:“我们声音这么响,蚂蚁害怕了,不敢来了。”
“那怎么办呢?”
“我们躲起来吧,蚂蚁就会来了。”欢欢说。
等孩子们再出来,大概已经过去了15分钟了。我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蚂蚁这会儿出来了没有?”“出来了!出来了!”孩子们纷纷来到自己投放食物的地方,发现蚂蚁果然来了。大家很激动,都蹲下来仔细地观察蚂蚁,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
过了一会儿,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让大家讲讲蚂蚁的趣事,孩子们争先恐后:
“蚂蚁把一块块的面包全藏进了洞里去了。”
“蚂蚁妈妈带着蚂蚁宝宝在路上走,好像在逛街。”
“我听见蚂蚁在对我说:‘蛋挞很好吃噢。”
“蚂蚁妈妈把蛋黄派一个一个搬回家给宝宝吃。”
这时,一幼儿告状:“蚂蚁妈妈被许晋川弄死了。”
我问:“是吗?为什么呀?”
许晋川低下头说:“我想看看,蚂蚁是不是用脚搬面包的。”
我听之后说:“噢,原来你想知道这个秘密,那么你再仔细地去看清楚吧,不过要小心,蚂蚁妈妈死了,小蚂蚁会怎么样啊?”
“会哭的。”孩子们异口同声。
(三)
大家开始了第二次观察,一边看一边与老师和同伴交流着:
“许多蚂蚁爬在苹果上面添那些甜甜的水。”
“一开始只有一只蚂蚁,它搬不动,就叫别的蚂蚁来。”
我问:“你觉得这只蚂蚁怎么样?”
“很聪明。”
这时佳佳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太小了,到底长得怎么样呢?看不清楚。”
青青说:“有点黑黑的。”
甜甜说:“身体很小,头很大。”不过更多的幼儿说看不清楚。
我想了个好办法:“我们把他们请到投影仪上,把它们变得大大的,就看得清了。”大觉都随我一起回到了教室:“现在看看,小蚂蚁长什么样子?”幼儿纷纷回答说:“他们头碰头,在说悄悄话。”“大大的头,小小的身体。”“头上有触角,细细的,长长的。”……
我补充说:“刚才小朋友说小蚂蚁头碰头,说悄悄话,就是碰碰触角,他们的触角就和我们的嘴巴一样,跟别的蚂蚁碰碰就好像在说话。”
“巢老师,小蚂蚁有几条腿呢?”冬冬问。
我就带大家一起数了数,确认小蚂蚁有六条腿之后,大家又找到了腿的生长部位——胸部。接着我就用幼儿的原话总结了观察结果,并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思考与分析
这是一个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体现了教育内容来自生活、激发幼儿探究兴趣、鼓励幼儿亲身感受,提高幼儿表达交流能力等教育理念。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蚂蚁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物,幼儿较为熟悉,然而凭单纯的观察,不足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通过让幼儿自备蚂蚁的食物,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观察蚂蚁,另一方面可让幼儿了解自备材料的性质及其与蚂蚁的相互关系,同时,幼儿自备材料参与观察活动,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的内容对自己的意义。
(二)学习方式自主化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知识必须在亲身活动中,在获得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和内化。“观察蚂蚁”这一活动,孩子们从寻找蚂蚁、观察蚂蚁到交流观察结果和感受,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是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这一活动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活动是获得经验的来源。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建构发生在自身的活动之中。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幼儿依据自然结果的反馈不断调整、形成认知。
(三)教育目标多元化
整个活动中,幼儿自由结伴共同探究,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观点的互相作用和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随后的集中交流则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在争先恐后地交流中,幼儿为了更好地表达而主动组织、使用语言,这是一个主动的语言学习和建构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科学教育的多元目标得以体现。
其次,体现了师幼间的互为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师幼双方都得到对方的承认接纳,幼儿主动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希望得到的教师的回应;教师的提问是对幼儿思考的激发;幼儿的追问是教师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问题的基础。在互为主体的交往关系中,师幼之间平等互信、相互依托、相互激发、相互沟通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