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祥
摘 要: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近几年已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真正做好玉米灰斑病防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重视玉米灰斑病防治很重要。本文对玉米灰斑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38
引言
灰斑病也叫霉斑病,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威胁,也会威胁高粱、香茅以及须芒草等作物。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发病初期玉米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体现在叶片、叶鞘、苞叶上。灰斑病逐渐扩展就会出现浅褐色条纹,灰色至褐色长条斑平行延伸是不规则的,条斑且边缘有褐色线与叶脉病斑中间灰色。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灰斑病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1 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
1.1 玉米灰斑病概述
1.1.1 玉米灰斑病特征分析
灰斑病在病发初期,通常主要是对玉米的叶片产生影响。会有浅褐色的病斑出现在叶片的表面上,或者边缘不明显、椭圆或矩圆形的、灰色病斑。病斑的颜色随着病情的恶化会不断加深最后会成为深褐色。尤其是遇到湿度相对较大的天气,由病菌分生而成的孢子和孢子梗就会有灰色的霉状物出现于病斑的背面。病菌会潜伏在玉米秸秆的病残体越冬并成为第2年的传染源。
1.1.2 玉米灰斑病发病特征分析
灰斑病的发病与土壤、气候和海拔条件有密切影响,海拔较低的地区灰斑病发生危害程度相对较少,经济损失也相对较小。海拔越高的地区病发越频繁。
常发生于每年的6月份,在7—8月份也就是玉米的抽雄吐丝到成熟的这段时期进入病情高发期。
灰斑病的发生与气候温度湿度等天气都有关系,这与利于病菌生存与蔓延的环境易染病玉米品种中,灰斑病也会频繁发生,如果连续大面积种植的话会更糟糕。
1.1.3 玉米灰斑病发生原因特点分析
病菌源是充足。灰斑病的发病面积多且病菌源充足,病菌源数量不断扩大且呈现出显著的流行性趋势,给灰斑病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抗病的品种很少。在农业技术中,一些新的玉米品种以及防治措施不力等,综合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新品种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新品种的优势也没有体现出来,再加上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上传统种植观念对新品种的推广过慢,玉米栽培管理没有满足实际需求。
气候条件适宜。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暖冬气候的出现,给灰斑病病菌的生存与传播带来一定的气候优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与生长。当玉米已经从生育期进入抽雄期,玉米植株较高,造成施用药剂防治困难。
农民的防病意识比较淡薄。做好灰斑病的主动的预防措施这尤为重要,单是农民对防治工作不积极、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没有意识到做好灰斑病防治的重要意义,不利于灰斑病防治。
缺乏成熟的玉米灰斑病系统管理。由于资金以及技术、人才等相关因素影响,缺少系统的灰斑病的防治研究综合治理技术,很难开展灰斑病防治工作,影响到有效的防治系统的建立,造成防治效果的不理想。
1.2 玉米灰斑病防治要点分析
在玉米品种的选择方面要真正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不要盲目跟随其它地区。根据实际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质型玉米品种如:成玉999、隆庆159、鄂玉16等,待小面积试验田种植效果出来后,达到理想水平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做好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除草。根据其实际需求做好灌溉、结合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灌溉、施肥,氮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使用控制好。务必要做到磷肥与钾肥的施用比例尤科学合理;除草要彻底全面,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除草药剂,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且符合环保要求。
选择最有效的防治时期即玉米扬花期前后进行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150g/667m2进行喷雾。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选择恰当的药物,并且规定的数量和方法,在使用时候控制药物残留,以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2 结束语
选好玉米品种,科学做好田间管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要保证,提高玉米的实际抗病能力,做好灌溉、施肥与除草等工作,减少玉米受病虫害造成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减低灰斑病的发病几率,确保玉米的高产栽培。
参考文献
[1]石权.南涧县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云南農业科技,2008(5):51-52.
[2]杨国仙.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99-200.
[3]夏元东.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2(12):47-48.
[4]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7-98.
[5]王金友.谈谈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3(12):58-59.
[6]李慧珊.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4
(6):205-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