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
深山里,树木高耸入云,枝繁叶茂,小鸟的歌声婉转动听,风儿在林间穿梭,把大树哥哥逗得“哗哗”大笑,山上的每一丝空气中都夹杂着春的气息。
“咕儿呱!咕儿呱!”这是谁的声音?哦!原来是青蛙妈妈在欢唱。这几天,青蛙妈妈正准备迎接小宝宝的出生呢。这可是件大喜事,因为过不了太久,就会多出一大拨吃害虫的小卫士。
青蛙妈妈把宝宝生在水流平缓的浅滩,就赶紧寻找食物补充能量去了。
黑黑的大脑袋一个接着一个地探出水面,紧接着细长的小尾巴也出来了。小蝌蚪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什么都好奇,东瞧瞧,西看看,使劲儿扭动着身体,活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逗号。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见岸边树上结的红果果,小蝌蚪使出全身力气往上“蹦”,恨不得长上翅膀飞上去尝尝它的滋味,看见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羡慕它们能展翅翱翔。
它们游着游着,突然溪水越来越急,小蝌蚪们的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随着水波抖动起来,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凸起的大石头上,偶尔还会被水流中掉落的树枝刮伤。大家有点害怕,相互大声提醒着同伴。这时,不远处也传来呼救声,那是一群小鸭子在叫:“妈妈,妈妈,我怕!”鸭妈妈展开翅膀保持平衡,大喊道:“孩子们,别怕,跟着妈妈别掉队,张开你们的小脚丫,用力地划。”
“妈妈?”小蝌蚪们歪着大脑袋想,“为什么我们没有妈妈?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们要去找自己的妈妈。”好不容易游到一块平缓的大石头下,它们停下来歇歇脚,刚好鸭妈妈也带着孩子在这儿休息水。小蝌蚪们凑过去问鸭妈妈:“您是我们的妈妈吗?”鸭妈妈指着身后的小鸭子,笑着说:“傻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这才是我的孩子们。你们的妈妈长着两个大眼睛,一张大嘴巴。”
“谢谢您!”小蝌蚪们边道谢边向前游去。它们看见一条头上长着两个大眼睛和大嘴巴的鱼,这条鱼全身火红火红的,仿佛一挂大鞭炮。小蝌蚪们一起游到她身边,喊着:“妈妈!妈妈!”红鱼摇了摇头,说:“孩子们,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粗壮的大腿。”
小蝌蚪们不放弃,继续向前游去,它们看见了一只海龟,这海龟长着四条粗壮的大腿,一定是她!“妈妈!妈妈!”听见小蝌蚪的呼唤。海龟慢吞吞地说:“你们的妈妈长着白肚皮,身穿绿花衣,唱起歌儿嘎嘣脆。”
小蝌蚪们有些失望地继续往前游,这时,忽然聽见一阵“咕儿呱!咕儿呱”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它们拼尽全力朝着声音的方向游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终于,它们看见妈妈的身影:两个大眼睛和一张大嘴巴,四条粗壮的大腿,白肚皮,绿花衣,唱起歌儿来很好听。对!这一定是我们的妈妈!“妈妈!妈妈!”青蛙妈妈含着眼泪,一把搂住小蝌蚪:“我的孩子们,你们真勇敢!”
“妈妈,你和我们为啥长得不一样啊?”“孩子们,等你们长大了……”
总评
聪明的小朋友,你看出来了吗?画家的画里没有故事,这故事呀,全藏在我们的大脑里。画是一个载体,看着画,把我们的思维扇面展开,进行“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想象,有趣的童话就在你的笔下诞生了。哈哈,个性的故事来自于我们的奇思妙想!你看,《蝌蚪的成人礼》的故事一波三折,一个小小的插曲,把小蝌蚪们的“成人礼”比赛演绎得多么精彩。《千里寻母记》呢,小作者采用最简单的“反复结构—并列式”,小蝌蚪遇到鸭妈妈、大红鱼、海龟,误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有一个方面的特征和自己的妈妈相似哟。一次次的“误会”使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也很耐读哟。
(李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