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充分概括了文艺创作的时代内涵:“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是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当今中国,正处在大踏步赶上现代化潮流并站在世界发展前列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时代,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弘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既是文艺创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当代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价值取向。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的脉搏、时代的灵魂、时代的旗帜,代表着文艺创作的核心、动力与取向。要确保文艺创作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大力倡导和积极弘扬时代精神,这不仅是文艺创作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
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十分复杂,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价值引领的任务艰巨迫切;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文艺评论存在“缺席”“缺位”现象,对优秀作品推介不够,对不良现象批评乏力,文艺评论辨善恶、鉴美丑、促繁荣的作用有待强化。
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作家艺术家只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用博大胸怀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目光去观察时代、用真挚感情去体验时代,始终不渝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创作既属于这个特殊时代、又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品力作,才能不断推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传世经典,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我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培植铸塑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成为当下中国人的重要价值追求。改革创新精神应贯彻到文艺创作的全过程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文艺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创新能力,面对时代更替与世界变化,中国文艺总是能够以其深厚的根基,焕发新的活力。本期“文艺的时代精神”特别策划,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从文化自信、文艺批评、文艺大众化等角度就文艺的时代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立论深刻、发人深省,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