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椅子里学什么

2017-07-11 21:08查查
孩子 2017年7期
关键词:其乐融融盘子晚餐

查查

“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希望可以二选一”。这 “二选一”的开始也许就是一瓶草莓酱和一瓶饼干酱。

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出于兴趣,我做过一次非正式统计:

如果我不上班,整天和她在一起,那么这一天除去睡觉共10个小时左右,有近1/3的时间我们都是在吃东西;如果我上班,那吃东西就更是占据了我和她在一起的大半时间。

这个统计的结果给了我一个启示:如果我想带好孩子,比如教她规矩礼貌,做人道理之类,或是我想在带孩子的经历中有起码一半时间是轻松而愉快的,比如每天可以稳稳当当,安安心心地一起吃个饭,那么“餐桌”是我可以利用的最好机会。

买一把高椅子

荷兰有个油画家叫Jozef Israels(1824~1911),他在1882年的一幅油画中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吃晚餐的情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围桌而坐,最小的孩子应该还没有周岁,坐在一把木制的高椅子里,和家里的其他成员一起享受晚餐。

比起儿童椅,我更喜欢它的英文名“高椅子”(high chair),因为它更名副其实:就是比普通椅子高一些;目的也更清晰:就是让小孩子坐在里面时可以够到食物,自己吃东西。

虽然我很早就知道西方家庭里,只要有小孩,都会备有高椅子,但我一直以为这高椅子是二战后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且最初应该只有讲究的家庭才会使用;但在看过Jozef的这幅画后,才突然醒悟,原来这“高椅子”在一百多年前就是普通寻常的家具,那时荷兰家里的婴幼儿就已经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每天围桌而坐,共享晚餐。

我小的时候从没用过这高椅子,曾经就有荷兰朋友问过我:“你小时候没有 ‘高椅子,是怎样吃饭的?”

我告诉她:“应该是我妈妈抱着我吃的吧。”

她又问:“那你妈妈不吃饭吗?”

我想了想,答道:“我妈那时吃不吃我不记得了,但是我现在是一定要吃的。”

回家后,我立马买了两把 ‘高椅子,都是那种可以从出生一直坐到成人的;目的就是,家里从此以后每天三顿饭加饼干、饮料、水果、零食,全部在高椅子上完成,而且要自己动手,最好还要其乐融融。

从出生开始,每天全家人共进晚餐

我家儿子Hendrik从生下来就和我们一起吃饭,说得确切些,是他看我们吃饭。

每次开饭前,我都把他喂得饱饱的,然后放在高椅子里,他就睁大眼睛到处看,有的时候不耐烦了也哭两声。我告诉他我们是在吃饭,欢迎他加入我们,他很快就适应了生命中这件无穷反复的事情。

Hendrik差不多6个月的时候,真正加入了我们的用餐,最初是一个萝卜条,一块磨牙饼;渐渐他有了自己的盘子,水杯,餐具;他食物的内容开始丰富起来,进食的自主性也逐日增强。

之后有一次,Hendrik把不喜欢吃的土豆从盘子里挑出来,扔在了地上。

我看到后立即告诉他:“食物要不然是放在盘子上,要不然是在嘴巴里,你不喜欢吃土豆没关系,但是要让它待在盘子上,不可以捡出来,更不可以扔在地上,或者放在其他什么地方。”我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了好几遍,直到我确定他明白了我的意思。然后补充:“如果你再把不吃的食物放在盘子以外的任何地方,你会被放在走廊上一分钟。”

Hendrik因为扔食物,去过几次走廊,这之后他的食物几乎再没有去过盘子以外的任何地方。

Hendrik试过的还有掀桌布、用勺子敲盘子、用脏手摸我的袖子、故意吐食物出来等等的创意,但都在第一次实行的时候被我用同样的方法手舞足蹈地给打击了。不知道是非常不喜欢去走廊,还是突然开窍,这些事情很少有再发生,每天晚餐,虽不能说是风平浪静,但也算相安无事。

高椅子里的名堂

可以说餐桌时间是我家立规矩、讲道理的圆心,以此向外扩散的各项活动都会受到其积极的影响;并且高椅子里的规矩立起来也就那么半年的时间,想起接下来的18年每天的晚餐都是其乐融融,觉得自己是干了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心里美滋滋的。

没想到的是,这高椅子的名堂比我想的還要大得多。

学选择

荷兰人的早餐桌上有很多瓶瓶罐罐,里面装了各种涂在面包上的酱。

女儿Rebecca小时候是爸爸帮她选早餐吃什么,直到有一天,她说不想吃爸爸选的草莓酱了。

爸爸:“那你想要什么在面包上?”

Rebecca:“我也不知道,反正不要草莓酱。”

爸爸把桌上的瓶瓶罐罐全指了一遍,Rebecca的回答全部是“不要”。

我和她爸一致认为孩子出现了“选择危机”,就是她还没有选择能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扔给她多个选项,让她有点不知所措。

第二天我们只在桌子上放了草莓酱和饼干酱,Rebecca欣慰地选了饼干酱。

过了几天我们把瓶瓶罐罐重新放回桌子上,Rebecca还是选择饼干酱。她现在四岁了,有时候她会不经意地和我说,“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希望可以二选一。”

这 “二选一”的开始,也许就是一瓶草莓酱和一瓶饼干酱。

学说话

Hendrik 一岁半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会说,也没有任何表达欲望,但却非常清晰地知道他想吃什么。我于是利用他是一枚吃货的契机,教他说些食物的名字。

比如Hendrik会指桌上的酸奶大叫,我于是把酸奶拿起来,问他: “你是不是想要酸奶?”

Hendrik使劲点头,我顺水推舟:“那你说,‘妈妈,请给我酸奶。”

Hendrik为了喝酸奶豁出去了,竟然说:“妈妈,呜噜呜噜酸奶。”

就这样,Hendrik学了很多和食物以及餐具有关的词语。

学礼仪

在餐桌上会出现很多帮忙和被帮忙的场景,比如递个菜、抽张餐巾纸什么的。我们就把这些场景用来教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

其实很简单,我们自己说,孩子们就学着说:“请给我一张纸,我要擦嘴”。

如果孩子忘了,就提醒他们一下,如果他们故意不说,不帮他们就可以了。饭还是继续吃,气氛还是其乐融融,只不过大喊“要纸,擦手”的Rebecca只能自己去拿餐巾纸了。

学耐心

餐桌上也会有一些时候爸爸妈妈需要几分钟说一件事情。虽然几分钟在平时来说就是一瞬间,但就是在这餐桌上,尤其是爸爸妈妈需要交流的时候,几分钟会突然变得无限漫长。Rebecca一定会在这几分钟内需要蛋黄酱,Hendrik也会在这几分钟内需要上厕所。

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训练孩子耐心的好机会,而且这也能让孩子们在有客人的时候,学会不插嘴,等别人讲完再发表意见。

于是每天晚餐,爸爸妈妈都会谈几分钟的话,并且事先和孩子们说好,在我们谈完前,不可以插嘴,一共就几分钟,希望他们可以耐心等待。其实要是事先说好了,这并不是很难做到;Rebecca现在做得很好,Hendrik会时不时地试探下我们,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可以平静地完成交流,继续我们其乐融融的晚餐。

猜你喜欢
其乐融融盘子晚餐
其乐融融
其乐融融
放桃子
小猪萌萌 其乐融融
我做晚餐
晚餐怎么吃?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撕”掉的盘子
健康晚餐“四不过”
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