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姜小峰 郭宏焘 卢忠谨 杜学工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对延安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并通过进行田径、篮球、足球、拓展等项目体育教学和训练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干预实验。主要结论如下:田径、篮球、足球、拓展等项目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关键词:留守儿童 体育运动 干预 社会适应 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164-03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人口不断剩余,剩余劳动力不断外出到城市务工,出现留守儿童人数不断增多的现实状况。目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和研究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 101.255万,占整个农村儿童数量比例为37.7%[1]。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出台了很多政策:2015年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举措人进行了发布;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据2016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2]。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人数有所减少,但这个900多万还是一个相当大的数据。这些人的教育问题将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拟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对地处西部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实验研究,希望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和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很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部门出台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陕西省延安市的延川县、志丹县、黄龙县、延长县、子长县、甘泉6县的中学中选取了6所初级中学,共有12~16岁的学生11 056人,其中非留守儿童9 898人,留守儿童1 158人,从每个学校随机选取100名留守儿童共600人作为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延安大学图书馆查阅了10年以来国外有关留守儿童相关研究的论文和著作;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级政府有关留守儿童的文件政策及各大媒体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报道。
1.2.2 專家访谈法
走访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的教授专家和所调查中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访谈,而且与专家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看法。
1.2.3 调查问卷法
根据陈建文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心理控制感和心理能量4个维度中的16个因素分别是乐群性、社会接纳性、怀疑倾向、利他倾向;内抑制性、乐观主义、冲击性、灵活适应性、挑战性;责任心、自信、控制信念、自主性;勤奋上进、聪慧性和活力[3]。根据这个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评分方法采用得分制法,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
1.2.4 教学实验法
(1)实验时间:2016~10月,利用延安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生,在选取的实验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的干预教学实验;(2)实验对象:在所调查的6所中学中每选取100名留守儿童,共60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对象;(3)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对访谈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和教育科学院的专家、教授,最终决定实验教学内容为:中学体育教材中涉及的田径项目——掷沙包和60 m往返接力跑、球类项目——篮球和足球、拓展项目——盲人方阵和信任背摔等内容;(4)实验步骤:实验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发放问卷调查;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对象的英伟动作,根据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干预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分析
体育教学训练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结果如下。
2.1 田径类项目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
通过3周田径类项目教学实验后,根据教学实验前后社会适应量表数据的变化,经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田径类项目教学训练前的各选项平均值和标准差与教学训练后各选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相比较均提升了(见表1),尤其是人际适应性和心理控制感方面实验前后的P 值分别为0.007和0.005,均小于0.01,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心理弹性和心理能量方面实验前后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问卷的答案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对社会适应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变得相对分散。可见3周的田径赛教学训练能很好地干预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田径类项目选取的实验项目为投掷沙包和60 m往返接力跑,在投掷沙包项目练习中不仅进行沙包的投远练习,还要进行沙包的投准练习。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性的项目,也是锻炼学生对控制能力的一个很好项目,因此,实验对象的心理控制感方面变化明显。在60 m往返接力跑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不仅取决于自己很好地完成60 m往返赛程,同队的队友也要发挥良好水平,而且各个队友之间必须要有很好的配合。只有全队每个队员都很好地发挥了并与队友进行了很好的配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需要队员之间要有很好的沟通,有良好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队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因此通过60 m往返接力跑练习后留守儿童人在际适应性方面变化非常明显。
2.2 球类项目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
通过3周球类项目教学实验后,根据教学实验前后社会适应量表数据的变化,经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球类项目教学训练前的各选项平均值和标准差与教学训练后各选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相比较均提升了(见表2),说明留守儿童经过球类项目的锻炼干预后社会适应危机得以很好地缓解。尤其是人际适应性实验前后表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01),心理控制感和心理能量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心理弹性也表现出一定差异。可见3周的篮球、足球教学训练能很好地干预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该次选取的球类项目是篮球、足球,通过3周的球类对抗教学练习,在球类项目的教学实验后,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和体育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篮球和足球比赛是一项同场对抗的集体运动,在球比赛练习中,球队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队员之间场上必须进行不断的传球、掩护等配合,场下还要进行技战术的商讨与交流,既要有技术良好的“球星”和领导能力强的组织者,还要有甘于奉献的普通队员和场外加油鼓劲的啦啦队。同时同场对抗项目避免不了身体的接触,比赛过程中的接触碰撞使学生的心理得以释放,球类比赛规则对学生的心理控制感又是一个很好的制约,因此,篮球和足球的对抗比赛练习前后留守儿童在人际适应性、心理控制感和心理能量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3 拓展训练类项目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分析
通过3周拓展类项目教学训练实验后,根据教学实验前后社会适应量表数据的变化,经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球类项目教学训练前的各选项平均值和标准差与教学训练后各选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相比较均提升了(见表2),反映出留守儿童经过拓展训练的干预后社会适应危机得以缓解,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尤其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能量方面的P 值分别为0.002和0.001,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方面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此次拓展教学训练的内容为盲人方阵和信任率。在盲人方阵教学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从正常人一下子变成了“盲人”,失去了寻找目标,心里也感觉到恐惧和不安,一时找不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每个只能靠自己的本体感觉去摸索,但通过他们每个人总结自己切身体会并相互交流和探讨后,发挥集体智慧最终取得成功,可见成功的获得来自大家共同的努力。因此,通过盲人方阵项目的练习留守儿童在心理能量和心理控制感方面出現了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信任背摔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刚开始学生们表现出心里害怕和恐惧,尤其是第一位练习的同学,主要是对背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但经过几次后学生们积极踊跃尝试,到最后增先恐后去练习。因此,通过信任摔项目的练习后留守儿童在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心理能量和心理控制等方面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体育教育可以有效干预留守儿童的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心理能量和心理控制,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和拓展类项目的练习均使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生了显著的提高。
(2)体育教育是干预留守儿童健康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体质,也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建议
(1)学校应重视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开展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作用和意义。
(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设施的投入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为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和进行课余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体育条件。
(3)教师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应对体育运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满足留守儿童的体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2]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大数据统计[EB/OL].(2016-07-04).http://www.zgzyz.org.cn/.
[3]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