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新凯恩斯主义

2017-07-10 16:53何卓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本文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了简要阐释,然后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此前金融危机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政府干预及其有效性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是基于“凯恩斯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学的统称,它本身就存在各种形态。这种传统的核心思想在于:(1)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基本诊断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2)要修补制度的这些缺陷,政府就必须终结“自由放任主义”,采取积极的行动。

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间共识主要包括:(1)信奉自由市场具有一种内在的均衡和效率的机制。(2)新凯恩斯主義接受了新古典主义的2/3假说,只是拒绝“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这两种学说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1)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波动并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的证明,而是个人最优化决策的产物,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在宏观上的表现形式。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现象表明了某种重大的市场缺陷,要恢复到均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渡期。(2)新古典主义认为,政府不应试图用稳定政策来消除经济波动,这类政策努力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政策目标,会加剧经济的波动。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这类政策对于降低经济的波动是必不可少的。

二、关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效率工资模型恩斯主义基本思想的,但新

效率工资是指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工资水平,效率工资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工人特征的相关信息不完美。工人的行为不能够被企业完全地观察到,因此,劳动质量和生产效率(因而企业的利润)就有可能因为企业支付更多的工资而上升,人员更替也会因为工资上升而减缓。正是因为意识到降低工资可能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人员更替,从而减少利润,所以,企业面临大量失业时,并不一定降低工资。在这种理论中,市场上也有很多企业,企业之间是存在竞争的,但是至少在一定范围之内,企业是工资的制定者。如果出清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太低,那么,企业可以选择提高工资来增加利润。

2、资本市场的不完备

资本市场不完备起源于信息不完美。在企业经理人和潜在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这种不对称会导致所谓的“股权配给”。 股权配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意味着如果企业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本用以投资或者增加生产,它们必须借入资金。即便它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它们也会面临不可忽略的风险,包括破产风险。

3、对货币政策作用的修正观点

货币政策起作用时,它并不是通过调整个体持有的货币余额,而是通过影响信贷的可获得性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如果某一家银行决定减少提供贷款,那么,市场上一定不会存在其他的潜在贷款提供者可以对这笔贷款进行完全的替代。货币政策当局可以采取某些措施来影响银行的贷款意愿。

三、金融危机中部分经济现象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

(1)金融危机到来后大部分企业都选择推迟投资

在资本市场不完备的股权限制模型中,投资的波动要大于产出的波动。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来临后,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推迟投资是企业在财务状况恶化时,能够采用的所有降低风险的决策中成本最小的一个。如果由于需求冲击,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那么,此时增加新的投资的边际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边际风险会显著地上升。企业能够随时间积累资本意味着平均而言,此种风险会随着时间减少。

(2)企业选择“减少雇佣员工的数量,但不减薪或小幅减薪”的策略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模型中,实际工资的确像现实中一样呈现出顺周期变动,原因在于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会降低劳动的边际产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往往因为实际工资的上升而上升,结果削减工资对企业而言反而是不利的。高工资能够通过吸引高质量的劳动力,或者通过激励出更多的努力程度,或者是降低劳动替换率来增加劳动生产率。效率工资的存在又使得工人在面临劳动需求变化时离开劳动力供给曲线。这导致就业水平较大变动,而同时实际工资变动较小,对短期调整而言尤其如此。

四、各国政府应对策略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

(1)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不需要政府干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起初,对于政府应不应该采取行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和政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而新凯恩斯模型认为波动是无规则的和难以预料的,所以,他们不会积极支持政府试图“精确微调”的宏观经济行为。

(2)财政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基本上认为增加政府开支会改变经济运行的结果,在经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工资削减也不是有效的,利用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应该是应对金融危机,增加就业,减缓经济衰退的有效举措。2008年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思路比较一致。

五、结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对2008年这一轮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是观察和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和传递的重要视角。对于在金融危机到来后,大部分企业都选择推迟投资,企业选择“减少雇佣员工的数量,但“不减薪或小幅减薪”的策略以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能进行较合理的解释。对于各国政府该不该干预,财政、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提供了理论分析,而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也基本符合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所以新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很好的解释了“滞胀”问题,并且为金融危机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 2009:《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 中信出版社。

[2]伯南克, 2007:《大萧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布莱恩·斯诺登, 霍华德?R?文, 2009:《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 佘江涛等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

[4]杨学春、谢志刚,2009:《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

[5][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第四卷: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第150页第349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6][英]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著:《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第308页到第376页,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7]张高旗.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格论的互补性[A].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8]胡少华.《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Finance.2009

作者简介:

何卓,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模式为什么不具有普世性
这些预言不靠谱的原因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