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个音乐治疗师

2017-07-10 05:17刘柏廷
音乐周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治疗师来访者督导

原创 2017-05-02 刘柏廷 音乐周报

记得当我第一次从老师那听到“音乐治疗”,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但这个名字却莫名地让我觉得“心动”,所以我坚决地选择将“音乐治疗”作为我的主修专业。现在我即将毕业,实习也即将结束,在学习音乐治疗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让我更坚决地想做好一个音乐治疗师。

音乐治疗——让人陌路变朋友

在团体治疗中强调的是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个体治疗中强调的是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总而言之治疗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在音乐治疗中音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建立的媒介,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能轻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大二的时候我会去几个孤独症中心见习,那时候的我音乐技能不好,不知道要怎样设计活动、不知道在活动中的一些方法。缺乏音乐技能和经验的我,似乎只会重复地一句句教他们唱《小星星》,最后他们还不愿意配合我。在那之后,因为效果不好,我也就没再坚持去见习。大三的暑假,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和督导后我似乎找到了其中的一些门道。回到学校后我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很快我又联系上了之前见习的孤独症中心。

第一次治疗,我从《你好歌》开始,与每一个成员问好,充分进行眼神接触。从他们的表情上能看出他们对我手中的吉他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唱到他们名字与他们问好时,大家都非常高兴。第二个活动,我做了一个《我是小小音乐家》的活动,目标是让治疗师与成员有充分的互动,比如在乐器上的互动,眼神交流上的互动。第三个活动我做了以《蜗牛与黄鹂鸟》为音乐背景传沙蛋的活动,这个活动能让成员和成员之间有充分交流,比如肢体上的互动,节奏上的互动,眼神上的互动。最后,活动以《再见歌》结尾,让不善于从语言中明白“再见”的意思的自闭症孩子们听到熟悉的《再见歌》的旋律时就明白活动要结束了。这次活动做完后小朋友的反应都很好,最令我惊奇的是,以前从来不记得我是谁的小朋友在我再次去上课的时候竟然迎面跑来叫我“刘老师好”。那时候我第一次这么直接感受到音乐治疗的魅力,这让我又惊喜又感动。音乐治疗能让陌生人迅速找到熟悉感,且快速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音乐治疗——让人自信而主动

因为学业的关系,我四个月的实习是分开来完成的。第一次实习,正好赶上治疗的开始阶段——“评估”。我的督导负责的几个治疗团体里面都有那么一两个孤独症成员。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以“Kanner三联征”为核心,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让这一类人群变得主动和自信是非常的困难的。

团体里,小李给我的印象是智力水平低、认知理解能力差、语言功能低、情感淡漠、没有主动行为的一位成员。因为,她在团体中从来没有主动表达过自己、没有语言表达,参加活动也不积极,总是退缩在自己的座椅上。那时候,在那个社区做活动我主要负责的就是她,她总是让我感觉到束手无策。再一次来实习,我对她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我设计了一个在学校新学的技能“鼓圈”,其具体步骤是:1.导入:把乐器放在圈内,每个成员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乐器,活动过程中可以随意更换自己拿到的两种乐器,并探索乐器声音。2.逐步解释和熟悉指令。(指令:12一起来、4321停、继续的手势、声音大小的手势)3.等成员熟悉指令并能很好控制时开始做鼓圈活动。4.让成员来圈内体验当领导者。(要求:说出12一起来、4321停的指令)。进行到活动第三个步骤的时候,我问“谁愿意第一个主动上来做领导者?”令我没想的是小李竟然第一个主动举手说“我来”。那时候的我虽然有给与她强化,却没有意识到她这个主动的行为是多么难得可贵。当她因为我的鼓励大声而清楚地喊出“12一起来,4321停”的时候我惊喜极了,抓住这个机会赶紧给与强化。活动后我跟督导说起这个细节,督导说:“小李在参加音乐治疗活动这半年来进步非常大,她的主动行为和互动行为次数增多了,开口说话且变得自信了”。督导说,你得把你看到她进步时的惊喜表现出来,你的惊喜可以通过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这对于不擅长通过语言表达获取信息的治疗对象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强化和鼓励!这让我知道了除了语言强化外还有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强化。在那之后的几次活动中我发现小李主动和自信了很多。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音乐治疗的另一个“魅力”——它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而主动。

音乐治疗——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要做好一名音乐治疗师要具备很多素质,比如:乐于与人交往、爱心与职业性、共情、耐心、创造性、想象力、对新观念的开放态度、对自我的了解、音乐能力,还有其他的一些素质要求,以下是我在这四个月实习中的一些学习心得和感受。

1、需要学会有效、正确地对来访者进行“强化”。

“强化”是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术语。人们对有机体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巩固、保持,这叫正强化。对某种行为进行否定,使之减弱、衰退叫做“负强化”。运用心理强化手段可以使人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后引导到所预期的状态。

督导之前一直说我在活动中是一个音乐老师,而不是一个音乐治疗师。比如:我设计的活动一整场下来只用了一首歌曲,一直在重复唱一首歌,并没有想到它的治疗目标。后来,我再次设计活动时按照督导给我的思路去做。可是,最后督导还是说我在做一个音乐老师。她说:“你一直在强化他们音乐技能上的能力,而且是他们目前功能水平很难达到的音乐能力,我们的治疗目标是音乐技能吗?”督导的一番话给了我思考的方向。我开始反思之前的治疗活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并没有强化的意识,我对治疗中要强化的东西不明確。其实我要强化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治疗目标,我这样没有意识的强化根本对我们的治疗起不到一点治疗效果。

那么怎么去区分音乐老师和音乐治疗师呢?根本就在于两者之间关注的东西不同,音乐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唱歌唱得好不好,音色好不好,节奏准不准这一类的音乐技能;音乐治疗师关注的是我们设定出来的目标。就拿我现在带的社区来说,这些社区的目标是互动性和主动性,那么在活动中我的关注点就是互动性和主动性。我应该经常使用的强化语是:“谁谁的目光交流特别好”,“谁谁和谁谁的互动特别好”,“谁谁主动做了什么特别好”等等围绕着治疗目标的强化语。当然也可以说说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等等方面的强化语,取决于治疗对象当下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那怎么使用好这个强化呢?首先,得对我们的来访者的功能水平有很全面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在活动中对来访者有一个预想,预知成员在这个活动中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能相应进行有效的强化。如果没有预想,以一个正常人的功能水平去衡量我们组内的成员,她就可能达不到我们的预想,这样强化的效果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对成员自身的功能水平有一个预想,及时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到我们的预想状态。当某位成员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某个预想,那么就可以再提高我们的预想。最后,强化还有四个要素:及时,被强化的对象,强化的行为,对行为的评价。所以,作为一个音乐治疗师我们应该正确有效地对我们的来访者进行强化。

2、需要学会“自省自察完善

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治疗师,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能“自省、自察”,因为那样我们才能自我成长,完善自我。自省自察是一个审视自我、否定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如果我们不去自省自己,不去发现毛病,那这个缺点就会一直存在。一个合格的音乐治疗师应该能谦虚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治疗的专业性。

在这四个月的学习生涯中,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思路、更让我察觉了我性格当中的缺点。但是这让我更有决心和勇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改正自己的毛病。成为一名善于懂得“自省、自察、自我成长的音乐治疗师。

我一直想做好“你”——“音乐治疗师”的角色,让这一角色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猜你喜欢
治疗师来访者督导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