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千淳+蔡莹莹
【摘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特点包括:多向分化、免疫调控作用好以及自主更新能力强等。在肝衰竭治疗过程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在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以期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肝衰竭;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5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5.0.01
肝衰竭是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腹水、乏力以及低热等。肝衰竭病患的病情进展速度快,在治疗上难度较高,需承受很高的医疗费用,且预后效果不佳。近年来,有学者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因为此类干细胞具备多向分化的作用,同时在免疫调控与自主更新能力上非常突出[1]。从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扩充角度考虑,此次針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展开综述具备一定价值意义。
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概述
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由Zuk等基于抽脂手术当中,将脂肪组织悬液抽取出来,通过分离及培养获取的。进一步有学者通过实验得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非常突出,基于体外一定的诱导之下,能够分化成为相对应的组织细胞[2]。早在2005年,德国医学研究者,第一次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肝脏疾病治疗过程中,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使肝脏的再生得到有效促进。此外,还有学者表示,在受损肝脏保护、替代凋亡干细胞以及改善肝功能方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也具备很好的作用。
鉴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价值作用,其移植技术在临床中得到有效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之后,能够呈现出很好的生物学功能,这主要是由于其代谢能力高度活跃,既能够将细胞外基质分泌出来,又能够经“旁分泌作用”将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分泌出来,进一步使内源性干细胞得到有效激活,并经免疫调节使炎症反应减轻,使受损干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在新生血管形成得到有效促进的基础上,能够使肝脏组织再生得到有效促进,不少学者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肝衰竭治疗的过程称作“细胞因子工厂运转”。此外,国外有学者给出了MSCs转录组、分泌组意思蛋白质组的概念,经实验研究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是经过直接细胞替代,而是在将蛋白、细胞因子分泌出来的基础上,使组织再生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其能够将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出来,表示脂肪间充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肝衰竭病患中具备应用及研究的价值[3]。
2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分析
以上综述结合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对肝衰竭治疗的作用机制来说,从研究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方面:(1)诱导分化作用机制。脂肪间质充干细胞,基于体外,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能够形成肝样细胞;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在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脏Kupffer细胞当中分泌得出,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当中发挥作用,使下游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与磷脂酰肌醇-6激酶(PI3k)/Akt转录因子得到有效启动,进一步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2)细胞趋化及黏附作用机制。对于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属于CXC类趋化因子;而其受体则为CXC类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其型号通路能够参与进细胞内信号转导工作,使细胞的趋化以及黏附等收到影响。(3)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表明:因肝损伤所致的进行性加重的肝纤维化为肝脏发生衰竭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小鼠实验中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结果显示:小组肝脏肌肉成纤维细胞降低,肝纤维程度降低,进一步使小鼠的死亡率降低。(4)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在干细胞坏死中,免疫反应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将大量的细胞因子分泌出来,使免疫细胞增殖以及迁移受到抑制,进一步发挥抗炎的效果。
除上述作用机制以外,近年来不少学者表示基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技术具备“基因搭载”的机制作用。利用逆转录技术、基因剪接技术以及基因复合技术等,使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修饰得到有效完成,进一步把IGF-1、HGF以及Trx-1基因片段向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导入,可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之后,能够对急性肝脏衰竭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
3 结 论
根据此次综述,认识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良好,同时具备很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及自主更新功能。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到肝衰竭病患中,能够起到使受损肝脏得到保护、替代凋亡干细胞以及改善肝功能等效果。究其机制,包括:诱导分化作用机制、细胞趋化及黏附作用机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等;此外,结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表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搭载机制也非常突出,可对急性肝脏衰竭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东,史光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衰竭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29):102-104.
[2] 杨德忠,王 伟,王 微,彭玉兰,黄海韵,王元元,郭燕丽,王红勇,曾春雨.旁分泌机制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09):874-879.
[3] 樊 艳,王建军,魏 峰,樊晓海,马爱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06):9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