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新加坡正开展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其涵盖面甚广,就连华人的婚嫁礼饼制作也被纳入其中。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给人高大上的感觉,新加坡把华人婚嫁礼饼的制作纳入非遗保护,令人顿感诧异。可仔细分析,源自福建的五色糖、豆沙饼、老妈糕等传统礼饼虽本身很微小,但它所传承的百年制作工艺,以及背后承载的中华传统婚俗文化却很有价值。一块香甜的礼饼,饱含着花好月圆的祝福,夹杂着浓浓的人情味,不正是海外华人眼中“乡愁”的味道么?
精要点评
新加坡把华人礼饼列入非遗保护名单,韩国、日本等则把由中国传入的宗庙祭礼、木匠、暖炕、武术、巫术、纺织工艺等拿去申遗。就在去年,韩、日还在积极联合中国推动筷子申遗。有人嗤笑这是“申遗控”,人家却认真得很。真不知道是他们太过看重文化遗产,“魔怔了”,还是我们因为文化遗产太多,以致对身边的宝贝视而不见,坐等它们逐步消亡。
抢分速记
《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被一些学者视为中国婚礼制度的开始。不论是“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还是敬祖宗、拜高堂、闹洞房;不论是红双喜字、坐花轿,还是“哭嫁”“走婚”与省亲,都是浓郁而严肃的传统婚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样的风俗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否则就会招致乡里非议,因此,传统婚俗文化就固化成我们这个民族某种共同的文化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们的传统婚俗文化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传统婚俗一二十道程序似乎太过烦琐,但仔细考量,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仍有无可取代的价值。比如传统婚俗所倡导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所指向的家道和合、尊礼孝亲,所展现的庄重严肃、充满仪式感等,都有现实价值。不能武断地把传统的就看成是“封建的”“落伍的”。时下,在一些地方,一些年轻人还在选择“披红挂彩相对拜”的传统婚礼,这是一种自由。并非一味地模仿西方婚礼才是时尚,把老祖宗的婚俗礼法捡起来,不也很酷,很有中国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