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2017-07-10 23:07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顾颉刚冯友兰吴冠中

尊重是人生修养,

如空气之于生命,

是人与人交往的融洽之源。

尊重亲人的关爱,不厌烦,不逃避。

尊重朋友的隐私,不嘲笑,不散布。

尊重别人的劳动,即使是家人也要表示感谢。

尊重别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我们无权干涉。

尊重别人的习惯,喜好不尽相同,才有个性差异特色。

尊重是一种平等,不俯望不仰望,不卑也不亢。

尊重是一种修养,举手投足中充满知性与优雅。

尊重他人之心

顾颉刚(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有口吃,再加上操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他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节选自张勇《尊重人的最高境界》,题目为编者加)

素材点击

1.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尊重,每个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不是流于嘴上的唯唯诺诺抑或无端夸赞,更不是溜须拍马的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地把对方当回事,为对方考虑,是一种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正像他在纸条上写的,怕引起同有口吃的顾颉刚的误解。

2.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能体现尊重的可贵。顾颉刚的“尊重”在于面对冯友兰的“不礼貌”,不但没有表现出不满,而且能够体谅对方。

尊重艺术

在当代画家中,吴冠中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这个地位是因为他对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从不肯轻易出手,而是忍痛销毁,他的画的价值是“烧”出来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吴冠中曾创作过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当时,他应要求复制了一套,送给井冈山管理处作为藏品。多年以后,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很不满意,便毅然将其烧掉。不想,那套复制品后来却一件挨一件地在拍卖行出现。

鉴于上述情形,吴冠中下决心毁掉所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1991年,他将自己的作品一次次张挂审查,把有遗憾的次品毫不留情地淘汰下来。画在纸上的,墨彩、水彩、水粉全部撕碎;作在布料上的油画,用剪刀剪成片;作在三合板上的,则用油画颜料涂盖,堆放到阳台上去。有时,他在浸透了自己汗水与心血的作品面前,实在不忍心下手,就叫儿媳和保姆帮助销毁,由她们抱到楼下点火焚烧。吴冠中则站在画室窗前,看熊熊火光中,灰烬随风不断地飞旋、升腾……吴冠中说:“作品表达得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毀画三千的说法,我认为那都是少的!”

另一方面,吴冠中对自己满意的作品无比珍惜。一次,创作了一幅油画后,吴冠中乘公共汽车回住地。因怕油画蹭脏别人或被蹭坏,他索性用手拎着画伸到车窗外,一走就是两小时,到站时胳膊已经麻木。对此,挚友冯骥才铭记在心,他感慨万千:“尽管每个书画家都说自己尊重艺术,但通过这件事我终于知道,艺术在吴冠中内心的分量有多重。”

素材点击

毁画的背后,是吴冠中对于自己画作的异于常人的执着。吴冠中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他的这种对艺术的尊重,值得很多人深思。

红黑对比

尊重or溺爱

一家书店里,一对母子与一位老人买好书在收银台前排队准备付账。这时,男孩看见旁边书架上有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那本书装帧精美,也很厚,看起来价格不菲的样子。男孩对妈妈说:“很想买下这本书。”

妈妈还没说话,一旁的老人说:“都买了两本了,够了,别买了。”

男孩期盼的目光望着妈妈,他用哀求的口吻说:“这本书我找了好久了,我一直想看这本书。”

妈妈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好吧,你去把书拿过来,一起付账吧。”

男孩高兴地把书抱到怀里,老人不满地对孩子妈妈说:“孩子想要啥就买啥,这是溺爱孩子。”

妈妈对老人说:“孩子喜欢看书是好事,而且他一直都对历史书感兴趣,给他买书是尊重他的兴趣爱好。”

某公园的玩沙区,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在玩沙。男孩兴奋地用铲子把沙子高高扬起,嘴里还哇哇叫着,玩得超级嗨。男孩扬沙的动作对在他身旁玩耍的小朋友们的眼睛是一个威胁。

对于自己孩子的这个危险行为,孩子妈妈在一旁看着,却没有出声制止。那几个孩子的家长见状,只得把自己的孩子劝离了这块被男孩的扬沙控制了的险地,留男孩在那里自嗨。男孩妈妈不以为然,继续低头玩手机。

素材点击

日复一日,孩子有百般需求,有千种行为,究竟,家长该对孩子何时“Say No”,何时“Say Yes”?家长给出的是“尊重”还是“溺爱”?

界定尊重与溺爱的重点,不是家长对孩子的言行认同和支持的数量和频率,而是家长认同和支持的是孩子的何种行为。

只支持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对孩子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言行,断然说“不”,这是让孩子享有“尊重范”;反之,对孩子的需要和行为不分对错,照单全收,一概满足,这是推孩子掉“溺爱坑”。

套 路

套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应当属于“演法”。旧时称“套子”或“套”。现行的国竞赛套路类型有国标武术套路、传统套路及对练套路等。

现在泛指的是事先编制好的用来迷惑别人的老套的说法或者做法,有时也用来指一些套话,并非恶意欺骗别人,但是也不够真诚,往往不能兑现。套路是网络流行语,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如果想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就请在待人时“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猜你喜欢
顾颉刚冯友兰吴冠中
吴冠中的点线面
十分钟的朋友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最好的尊重
新发现三则顾颉刚佚文考略
我不想让你误会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是我的运气不好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