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经济生活》模块高考命题走向分析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2017-07-10 07:37沈阳市第四中学于潇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小微新课标

沈阳市第四中学 于潇

人们常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那么,把握高考的方向,对高三政治学科的复习就是至关重要。而在高中政治的四个必修模块中,《经济生活》部分,考点在考纲中占比最大(82/250),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占比最高(30/100),这就更需要我们对这个模块的高考命题走向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科学备考。呢?

分析一:数据图表计算,凸显学科特色

策略一:做好专项训练,突破计算图表

近三年高考,在全国新课标Ⅱ卷中,2014年第14题是饼状图题,2015年第12题是计算题,2016年第12题是坐标图题。在全国新课标Ⅰ卷中,2014年计算图表题同时出现,2015年只有一个简单计算题,2016年有一道图形题。有些老师纠结:计算题还考不考?图形题是不是必考题?我认为,这些计算、表格、图形、坐标、数据是最能体现经济学学科特征的,它们就像是经济学的学科符号一样,不会消失,至于每年高考具体怎么考,考哪种,以哪种形式考查则有不确定性,但一定会考。不过考查思路有所转变:由重计算结果的准确转向更重思维过程的展示,由重抽象理论的计算转向更重生活实际的计算,而这种转变也更加符合《经济生活》的本意。那么,如何进行这一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重点、难点

1.计算题训练

(1)基础要强化

①析清概念。比如: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等等。

②记准公式。比如: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收益率的公式、恩格尔系数的公式等。

③熟知关系。各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不仅要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拿来就用,不能现用现推。

(2)归纳要科学

可以根据内容归纳,比如:价值量的计算、收益率的计算、汇率的计算等;也可根据特点归纳,比如:求率的、求升高降低百分比的等等。

(3)方法要合理(错题反馈、微课反复)

计算题对大部分文科生而言都是难点,所以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学时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要反复强化,由浅入深,直到熟练掌握。错题反馈和微课反复都是不错的方法。

(4)方向要正确

对成题训练时要有所选择,不要所有题都练,近几年的计算,轻计算结果,重思维引领,轻抽象道理,重生活相关,做题时要注意选取符合高考方向的题训练。

2.图表题训练

(1)做好归纳

做好归纳是做题的重要步骤,图形题尤其如此。可按考查知识归纳,也可按图表类型归纳,如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坐标图等等,也可按考查题型归纳,选择题、主观题等。

(2)夯实基础——掌握技巧

每个专项训练,都需要夯实基础。基础之上,技巧很重要。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图表主观题,审题“三看”,看标题、看图表、看注;再比如:需求曲线的线上移动和平移都分别属于什么情况等,需要我们在做题中不断积累和摸索。

分析二:时政名词热点,立足生活现实

策略二:了解经济名词,关注经济热点

我们来看看近三年《经济生活》高考选择题的选材:

全国新课标Ⅱ卷:2016年:洛阳纸贵、特别提款权、反垄断罚单、海外收购2015年:投资收益率(计算)、清理涉企权力、存款保险制度、电力价格下调2014年:价格、降低进口关税、治理污染(图)、产业关联全国新课标Ⅰ卷:2016年:互补品战略、养老基金投资、政府补贴(图)、通货紧缩传导路径2015年:替代品比较、缩小政府定价、互联网金融、美元持续升值2014年:存款利息计算、消费支出增长率(图)、定制生产模式、财政转移支付

这些高考题涉及到的经济现象中,既有国家层面的大话题(互联网金融等),又有生活层面小事件(收益率比较等);既有国际关系领域的(特别提款权等),又有国内生产生活领域的 (电力价格下调等);既有经济领域的新名词(存款保险制度等),又有以前名词的经济新解(洛阳纸贵等)。看到近几年试卷的一瞬,你会感受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经济名词热点几乎随处可见。可见,立足国情,感受生活,关注实际,是每一个考生的必然选择。

那么,到底关注哪些经济热点?关注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看看2016年高考具体是怎么考查的: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这道题学生如果对特别提款权没有关注过,即便题中有简单的解释,学生也不见得了解特别提款权与汇率变动、外汇储备是无关的,这样势必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可见,对《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名词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是做好高考题的重要一环。我认为在关注经济热点时还应该处理好几对关系:

1.处理好野课内冶与野课外冶的关系

课内的经济道理许多是涉及到长效热点的,比如:绿色消费观、科学发展主题等,必须把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热点有机结合。

课内知识有一些是隐性的,书上没有,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比如一些经济名词:GDP、CPI、PPI、基尼系数等;比如国家面临的经济形势: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这些知识一定要通过讲解课内知识迁移出来,交代清楚,理解准确。

2.处理好野纲内冶与野纲外冶的关系

考纲中的大部分知识是书上的,但并不是全部,比如:“均衡价格”“负税人”等。因此,要研读考纲,找准教材中没涉及但是高考会考的考点,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处理好野宏观冶与野微观冶的关系

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不能只是宏观上泛泛了解就可以了,这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中,都是就某一个具体经济现象让学生分析、判断、推理,高考主观题中也是宏观背景,微观切入的考法,因此要求学生在处理热点时,一定要通过宏观热点找方向,通过国家实际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具体分析,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城镇化中农民补偿问题、促进公平中精准扶贫的问题等。这样才能满足高考考查要求。

分析三:在设问上

(选择)设问探因究果,注重现象联系(主观)知识范围宏观,强调综合思维策略三:重视知识整合,析清经济联系

我们再来看看近三年高考选择题的设问方式:

2016年:第15题“该收购可以助力企业”2015年:第13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成效是”第14题“这一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第15题“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2014年:第13题“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第14题“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第15题 “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在2014-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的 《经济生活》模块考查的选择题的设问中,表面上看,有问理由、有问意义、有问措施、有问关系,好像并不相同,其实12道题中这7道题考查的都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这个现象会引起哪些现象,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个现象的意义是什么等,要求考生对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准确把握,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再看高考主观题的设问范围设定:

2016年第38题(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14分)2015年第38题(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2014年第38题(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14分)

在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论是新课标卷、大纲卷,还是海南卷、北京卷,几乎所有的经济主观题设问在知识范围上都是“所学经济知识”,这就要求从整本书中调动出相关知识来析题解题,要求我们对《经济生活》模块必须从总体上进行把握,要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整合,以达到高考对我们的要求。

《经济生活》全书知识线索一个核心“两只手”:资源合理配置;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大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大背景:体制背景、阶段背景、国际背景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个观念:金钱观、消费观、择业观、投资理财观、科学发展观六大主体:消费者、国家、企业(生产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纳税人

以经济活动的环节为主题进行知识整合:

关于消费的知识整合(1)类型结构(2)影响因素→解决措施(3)心理观念(4)地位作用 对生产(企业)的反作用对生活(消费者)对国家社会

以某个经济杠杆为专题进行知识整合:

关于价格的知识整合(1)价格含义(2)影响价格的因素(3)价格变动的影响(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5)市场决定作用(价格机制)(6)科学宏观调控(目标——稳定物价、手段——价格政策)

知识整合的越合理,对经济现象的理解越准确,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越清晰,越能作出正确的解答。

分析四:答案自主生成,重视能力素养

策略四:强化解题技巧,提升学科能力

在这三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的经济主观题中,对能力要求最高的是2015年的第38题(2)问,我们就以此题为例,感受一下高考对能力的要求: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二:2014年10月 《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

这道题基础好的考生能够想到小微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因此能够想到所学知识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企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来回答理由一“因为小微企业重要”。材料中文件里有“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话,能够用来回答理由二“有利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那么,调动的知识和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都用上了,也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这是为什么呢?

【解题技巧】

【答案解析】

①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4分);——重要性: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企业地位(书上知识)②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4分);——必要性(发展现实)③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3分)——有利于企业④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分)——有利于国家社会(时政热点)

②④无论在材料中、已学书本知识中都是没有的,那么为什么这么答?怎么训练才能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点?这道题就是近年高考对能力考查不断提高的一个凸显。我们再来看看《考试大纲》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

(1)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3)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显然,高考考查的就是这种能力,答案的②,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属于这种,书上没有,材料没给,但是我们平时都做过这样的题,都对这个问题有认识,答题时能不能用上,就看平时解题技巧训练到不到位了。答案的④也属于这种情况,一般都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点专练,时政用语。

我们看到,只有基础知识,没有解题技巧,答题角度不全,丢分必然;有解题技巧,不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有思路没内容,也得不到高分。可见,强化解题技巧,提升学科能力,是高考复习的必然要求。

纵观近几年高考,考查方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渐进的,但是也是坚决的、不可阻挡的,我们从2016年高考前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要渗透“一点四面”的育人导向,到2017年高考考纲的最新调整,都能够深切感受到这点。让我们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在促进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使他们更加关注热爱生活、关心国家社会,使他们的成长更加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小微新课标
小微课大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微企业借款人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