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鹏举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河南 郑州 450016)
河南洛宁铁炉坪—龙门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曲鹏举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河南 郑州 450016)
洛宁县铁炉坪—龙门多金属矿区位于豫西多金属矿集聚区内,已探明银铅矿达大型规模,通过研究矿体的地质特征及矿石特征,认为矿体主要受构造蚀变带控制,在含矿热液交代和充填作用下富集成矿,对本区实现找矿突破具有指导作用。
多金属矿;成矿模式;铁炉坪
河南洛宁县铁炉坪—龙门多金属矿区是豫西熊耳山西段银金铅锌多金属矿田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之一,随着勘探投入的不断加大,目前该矿区已达大型。该矿区位于熊耳山多金属矿带的西端,草沟倾伏背斜的东翼近轴部,区内主要地层为太华群、熊耳群、古近系(E)、新近系和第四系,山前断裂的北侧与现代沟谷里都有分布[1-4]。该矿区发现已有十余年历史,位置处在铁炉坪—蒿坪沟—沙沟银(金)铅(锌)矿田的东部,因此,对于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的研究对于矿区下一步成矿预测及外围找矿具有指导作用。
该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造山带南部边缘及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西段。其北部边界为洛宁断裂,南部边界为马超营断层,西部边界为崤山,东部边界为外方山(见图1)。区中三叠世介入秦岭造山带的陆内演化过程,壳—幔作用强烈、流体活动常年不断、岩浆活动频繁,大规模成矿物化作用相继爆发,形成了不同期次、规模、成因类型的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5-6]。现位列国家20个重点勘查区之一,是东秦岭银成矿区。
1 红层;2 碳硅泥岩建造;3 熊耳群火山岩;4 太华群花岗岩、绿岩;5 中生代花岗岩类;6 拆离断层;7 地质断层;8 地质界线(不整合)
图1 熊耳地体地质简图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草沟组及第四系。太古界太华群(Art)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在矿区北、西侧有出露,但出露面积小,岩性复杂,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次为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岩,间夹条带状混合岩,厚250~262 m;下段主要在矿区西侧出露,面积小。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含少量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局部偶见条带状混合岩,厚25~30 m。
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n)出露于矿区西南角,分布面积小,主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杏仁状安山岩,流纹斑岩及玄武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安山玢岩。岩性组合相对简单,变化小。其中杏仁安山岩为变余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余安山结构、变余杏仁状构造,杏仁多呈椭圆形,含量6%~8%,直径0.4~0.6 mm,充填物多为石英,含少量碳酸盐。斑晶含量多,多为斜长石,粒径0.3~5 mm,含量30%~55%;基质成分为石英、碳酸盐,含量约60%。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呈带状发育,从走向上可以分为NNE、近EW和近SN 3组断裂。其中主要以NNE方向断裂为主。
NNE向断裂组:其为矿区规模最大的构造破碎带,发育较好,其是矿区成矿的主要成矿断裂组,断裂多呈平行构成,总体走向22(°),倾向NWW,宽约355 m。倾角60(°)~70(°),有分枝复合,膨大缩小现象。
近EW向断裂组:该组断裂在矿区亦较发育,但不集中,不构成大的断裂带,其主要发育破碎的片麻岩或糜棱岩,其充填物多为中基性岩脉,倾角较大。
近SN向断裂组:该组断裂规模较小,幅宽多小于1 m,个别地段较密,并且有矿化蚀变现象,该组构造线被EW向、NNE向断裂切穿。
2.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有角闪岩、辉绿岩、闪长岩、二长斑岩、正长岩等,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主要为角闪岩、辉绿岩。
辉绿岩(βμ)是矿区内分布最多的一种岩浆岩,呈岩墙状及脉状,长几百至1 000 m或更长,宽3~100 m不等,走向呈东西向或北东向。局部地段和含矿蚀变破碎带重叠,可作为连接矿体的标志。
角闪石岩(φο)呈透镜状及脉状产出。岩石呈浅绿、灰绿、翠绿色,主要矿物为普通角闪石,含少量辉石等。岩石已普遍蛇纹石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该类岩石在矿床附近及外围分布较多。
铁炉坪一带主要由6条NNE向矿化蚀变破碎带组成,从平面上看,其中间宽、两边较窄,走向20(°),其主要矿体为T1、T2、T3、T4矿体。
T1矿体:矿体型态呈脉状,分布于I号脉16~19勘探线之间,产状305(°)∠78(°)。长度700 m,厚度0.43~10.06 m,均厚2.70 m。Ag平均品位102×10-6,品位变化系数120%。Pb平均品位2.04×10-2,品位变化系数103%。地表出露标高1 087~1 165 m,最大工程控制垂深250 m,赋存标高800~1 160 m。
T2号矿体:矿体型态呈脉状,分布于II号脉16~35勘探线间,产状310(°)∠60(°)。矿体长度1 241 m,厚度0.09~23.23 m,均厚2.79 m。Ag平均品位124×10-6,品位变化系数为259%。Pb品位0.01×10-2~39.50×10-2,平均品位1.75×10-2,品位变化系数为152%。地表出露标高1 074~1 185 m,最大工程控制垂深490 m,赋存标高700~1 185 m。
T3号矿体:矿体型态呈脉状,分布于III号脉20~15勘探线间。产状310(°)∠62(°)。矿体长度为900 m,厚度0.18~18.70 m,均厚2.41 m。Ag平均品位1.06×10-4,品位变化系数为215%。Pb平均品位2.01×10-2,品位变化系数为180%。矿体地表出露标高1 075~1 206 m,最大工程控制垂深为455 m,赋存标高700~1 206 m。
T4号矿体:矿体型态呈脉状,分布于IV号脉00~15勘探线间,产状315(°)∠60(°)。矿体长度500 m,厚度0.64~2.16 m,均厚1.36 m。Ag平均品位52.00×10-6,品位变化系数为228%。Pb品位0.01×10-2~71.44×10-2,平均品位2.21×10-2,品位变化系数为197%。
铁炉坪—龙门主要矿脉特征见表1。
表1 铁炉坪—龙门矿区矿脉特征一览
本矿区将矿床的成矿阶段划分为Fe-Mg-CO3盐阶段、石英-Ag-Pb矿硫化物-Ag矿化阶段、白云石—石英—方铅矿-Ag矿物矿化阶段、玉髄—萤石—方解石阶段。
1) Fe-Mg-CO3盐阶段
其最明显的特征在蚀变岩、矿体围岩中见有Fe-Mg-CO3盐脉穿插,石英-Ag-Pb矿硫化物-Ag矿与Fe-Mg-CO3盐脉集合体相互穿插也较为普遍,围岩蚀变作用特征比较显著。绢英岩蚀变、石英-Fe-Mg-CO3盐-绢云母蚀变赋存矿脉两侧。
2) 石英-Ag-Pb矿硫化物-Ag矿化阶段
主要特征为石英-Ag-Pb矿硫化物脉发育,充填形式为构造角砾岩发育和局部张性空间的充填。矿脉以充填为主,交代为辅,该阶段形成大量硫化物。
3) 白云石—石英—方铅矿-Ag矿物矿化阶段
主要特征为白云石—石英—方铅矿脉发育,充填形式为构造角砾岩发育和局部张性空间的充填。矿脉以充填为主,交代为辅,较该阶段主要形成方铅矿,呈星点状排列。
4) 玉髄—萤石—方解石阶段
主要特征是发育玉髄脉、萤石脉和方解石脉,金属硫化物极其少见。矿床矿脉的主要穿插关系:深灰色玉髄脉被萤石或方解石脉穿插;玉髓穿插、胶结白云石—白色石英;萤石脉被方解石脉穿插,矿脉主要以充填为主,该阶段为成矿后期。
研究银铅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该矿床及同类矿床中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的理解,而且对该类矿床矿石选冶性能分析和伴生金属元素综合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铁炉坪—龙门矿床中,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最主要的独立银矿物银黝铜矿—含银黝铜矿也主要分布在方铅矿中,这与沙沟矿床是相似的。独立银矿物除了银黝铜矿—含银黝铜矿之外,还有硫锑铜银矿、自然银等。因此对于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的研究对于矿区下一步成矿预测及外围找矿具有巨大指导意义。
[1] 郭保健, 李永峰, 王志光, 等.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J]. 地质与勘探, 2005, 41(5): 43-47.
[2] 李永峰,毛景文,郭保健,等. 豫西公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 矿床地质, 2004, 23(1): 61-66.
[3] 叶会寿. 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铅锌银成矿作用[D].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
[4] 王福贵. 豫西熊耳山地区银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J]. 矿产与地质, 2010, 24(3): 256-262.
[5] 王志光. 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找矿意义[J]. 河南地质情报, 1997(1/2): 11-17.
[6] 郑榕芬, 毛景文, 高建京. 河南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J]. 矿床地质, 2004, 25(6): 715-72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Tieluping-longmen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n Luoning
QU Pengju
(HenanProvinceNon-ferrousMetalsGeologicalMineralResourcesBureau,Zhengzhou,Henan450016,China)
Tieluping-LongmenPolymetallic Mine is located in polymetallicore-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west of Henan. It was verified Ag-Pb reserves up to large scale. In the studies of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features of ore bodi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 alteration belt under the action of ore bearing and filling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ll of these studies will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specting reserves.
Polymetallic ore ; Metallogenic model; Ironforge ground
2017-03-30
曲鹏举(1981-),男,山东莱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矿产普查与勘探,手机:15837167532,E-mail:35565060@qq.com.
P618.51
A
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7.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