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对油胺浮选石英的抑制作用①

2020-05-24 05:03谢志豪何东升景绍慧朱志伟张可成
矿冶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氢键磷酸石英

谢志豪, 何东升, 景绍慧, 胡 洋, 朱志伟, 张可成

(武汉工程大学 兴发矿业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随着我国磷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可供利用的富矿越来越少,难选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利用日益迫切[1]。浮选是中低品位胶磷矿最有效的分选方法,其中双反浮选法具有工艺相对简单、药剂用量较低、对浮选温度要求不高等优点,是当前研究的热门工艺[2]。 双反浮选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反浮选脱硅胺类捕收剂成本较高,浮选过程泡沫多、泡沫发粘和对矿泥较敏感,这导致双反浮选在实际应用中浮选指标不稳定。 不少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难免离子的影响所致[3-6]。 磷酸是双反浮选中常用的抑制剂,主要用于反浮选脱硅时抑制胶磷矿,实践中发现其可能对石英浮选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本文考察了这种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旨在为胺类捕收剂反浮选脱硅提供理论指导。

1 试验原料及方法

1.1 试 样

试样为高纯石英矿物,先将其在三头研磨机上研磨,然后筛取-0.075+0.037 mm 粒级备用。 样品中石英质量分数大于95%,可作为单矿物使用。

1.2 试 剂

试验所用油胺、磷酸、盐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1.3 仪 器

RK/XPM 型三头研磨机、XFG 型挂槽浮选机、FA3204B 型电子天平、PHSJ-5 型pH 计、101-3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Zetasizer Nano 粒度电位仪、Nicolet-67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1.4 研究方法

浮选试验:称取2 g 石英放入浮选槽内,加入30 mL去离子水,依次加入浮选药剂并调节矿浆pH 值,搅拌2 min,刮泡4 min,将上浮产品过滤、烘干并称重。 试验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石英浮选试验流程

分析测试:采用Zetasizer Nano 粒度电位仪进行Zeta 电位测试;采用Nicolet-6700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 pH 值的影响

在油胺用量15 mg/L、磷酸用量依次取0、400 和800 mg/L 条件下,进行了pH 值对石英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pH 值对石英浮选的影响

由图2 可以看出,在pH 值4 ~10 范围内,油胺对石英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石英回收率在92%左右;磷酸用量400 mg/L 时,在pH 值4~8 范围内石英回收率显著降低,pH=6 时,石英回收率降至64.26%;磷酸用量800 mg/L 时,在pH 值4~8 范围内石英回收率进一步降低,pH =6 时,石英回收率降至37.59%。 由此可知,体系中有磷酸存在时,石英回收率降低,且磷酸浓度越高,石英回收率降低幅度越大。 此外,在酸性条件下,石英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碱性条件下,抑制作用较弱。

2.2 磷酸用量的影响

在油胺用量15 mg/L、pH=6 和pH=10 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磷酸用量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磷酸用量对石英抑制作用的影响

由图3 可以看出,pH =6 时,随着磷酸浓度增加,石英回收率明显下降;而pH =10 时,石英回收率基本不随磷酸浓度变化而变化,维持在84%左右。

2.3 红外光谱测试

对石英与磷酸及油胺作用前后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如图4 所示。

由图4 可见,石英红外光谱曲线中,1 079.9 cm-1为石英Si—O 不对称伸缩振动峰,779.1 cm-1和690.4 cm-1为Si—Si 伸缩振动峰,均为石英的特征吸收峰;1 882.2 cm-1为Si—O 伸缩振动峰,1 619.9 cm-1为Si—OH产生的弯曲振动峰[7]。 石英与油胺作用后,在3463.53 cm-1处出现—OH 伸缩振动峰,且1 882.2 cm-1处的Si—O 伸缩振动峰漂移至1 878.3 cm-1,1 619.9 cm-1处的Si—OH弯曲振动峰漂移至1 616 cm-1,这可能是油胺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且存在氢键吸附所致。 石英与磷酸作用后,在3 463.53 cm-1处同样出现—OH 伸缩振动峰,且1 079.9 cm-1处的Si—O 不对称伸缩振动峰漂移至1 083.8 cm-1,这也可推测为磷酸在石英表面发生氢键吸附。 石英与磷酸及油胺作用后,在3 463.53 cm-1处—OH 伸缩振动峰强度减弱,其它峰未发生明显偏移。 由此可知,石英与磷酸及油胺作用后,表面仍存在氢键吸附,但吸附作用减弱,仅通过红外光谱无法确定磷酸及油胺具体作用形式。

2.4 Zeta 电位分析

考察了不同pH 值条件下,石英与磷酸及油胺作用前后的Zeta 电位,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石英与药剂作用前后Zeta 电位曲线

由图5 可见,纯石英的等电点为pH =2,且随着pH 值升高,石英动电位负值不断增大,与文献[8]报道结果一致。 石英与磷酸作用后,石英等电点未发生偏移,且在2<pH<4 时,石英动电位发生微弱变化,在4<pH<12 时,石英动电位负值增加,当pH =8 时,石英动电位由-25.9 eV 变为-66.4 eV。 pH<4 时,溶液中磷酸主要以PO43-和H2PO4-形式存在;4<pH<10 时,磷酸主要以H2PO4-和HPO42-形式存在;10<pH<14 时,溶液中磷酸主要以HPO42-和PO43-形式存在[9]。 在2<pH<4 时,溶液中的H3PO4分子及负电性较弱的H2PO4-以氢键、静电力和范德华力等物理吸附形式作用在石英表面,引起石英动电位的微弱变化;在4<pH<10时,溶液中负电性较强的HPO42-作用于石英表面,引起石英动电位明显变化;pH>10 时,由于石英表面去质子化作用[10],HPO42-和PO43-在石英表面吸附位点减少,难以吸附,导致pH=12 时,石英动电位与纯矿物相比变化不大。

石英与油胺作用后,石英等电点由pH =2 右移至pH=11.1,石英动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且随pH 值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整个pH 范围内动电位高于纯石英动电位,当pH =8 时,动电位由-25.9 eV变为67 eV。 当2 <pH<10 时,油胺主要以RNH3+和RNH2·RNH3+形式存在;当10<pH<12 时,油胺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 2<pH<11.1 时,RNH3+通过氢键、静电力和范德华力等在石英紧密层吸附[11-12],导致石英紧密层上吸附的正离子电荷密度大于石英表面电荷密度,Zeta 电位由负变正;当pH>11.1 时,油胺分子在石英表面作用较弱,石英动电位由正变负。

石英与磷酸及油胺作用后,动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且随pH 值升高呈下降趋势,与石英与油胺作用曲线相比,等电点由pH=11.1 左移至pH=10.6,表明在磷酸作用下,油胺在石英紧密层上的吸附减弱,在pH =4和pH=12 两个点上与石英与油胺作用后的曲线接近,pH<4 时高于石英与油胺作用后曲线,在4<pH<12 时低于石英与油胺作用后曲线。 当2<pH<4 时,H3PO4分子和H2PO4-作用于石英表面后,吸引溶液中RNH3+作用在磷酸吸附层,形成双层吸附,使动电位升高;当4<pH<10 时,扩散层吸附的主要是负电性较强的H2PO4-和HPO42-,动电位降低;当10<pH<12 时,在去质子化作用下,磷酸吸附层内HPO42-及PO43-数量急剧减少,磷酸作用效果减弱,导致pH=12 时,动电位与石英与油胺作用后曲线接近。

3 机理讨论

综合分析图4 和图5 结果,构建了酸性条件下石英表面磷酸和油胺共吸附机理模型,如图6 所示。

图6 磷酸抑制石英浮选机理

由图6 可见,磷酸与石英作用时,磷酸分子及其电离产生的H2PO4-和HPO42-通过氢键吸附和物理吸附作用于石英表面的Si—OH2+和Si—OH 位点,在石英扩散层产生吸附,形成亲水性薄膜。 油胺与石英作用时,油胺水解产生的RNH3+可通过氢键吸附和物理吸附形式作用在石英表面的Si—O-和Si—OH 位点,并在石英紧密层生成疏水性薄膜,使石英疏水上浮。磷酸及油胺与石英作用时,磷酸仍通过石英Si—OH2+和Si—OH 位点吸附于石英扩散层,而原本吸附在石英紧密层的部分RNH3+脱离,脱离的RNH3+可能以微弱的氢键作用聚集在磷酸亲水性薄膜外围,形成不牢固的双层吸附。

4 结 论

1) 磷酸在pH =2 ~12 范围内对石英具有抑制作用,且在酸性条件下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在pH =6 左右抑制作用最显著。

2) 磷酸和油胺均可能在石英表面产生氢键吸附及物理吸附,没有形成化学吸附。

3) 酸性条件下,在油胺浮选石英体系中有磷酸存在时,磷酸及其电离产物会在石英表面形成一层亲水性薄膜,使石英亲水性增加,同时吸引部分RNH3+聚集在磷酸亲水性薄膜外围,使原本吸附在石英表面的RNH3+减少,降低了捕收剂作用效果,表现为对油胺浮选石英的抑制。

猜你喜欢
氢键磷酸石英
(H2O)n,(H2O)n- ,H(H2O)n+ (n=1~6) 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 精准实施有效教学*
——以高中化学“氢键”的教学为例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我国脉石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分析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